合資?還是自主?純電動汽車這道選擇題怎麼選?

在政策積極推動下,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如火如荼,好不熱鬧。然而,之前更多是自主品牌的“自嗨“”,合資車企推出的車型並不多見。隨著積分政策進入考核期,合資新能源汽車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與自主品牌不同,合資車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車以插電混動為主,合資為何不做純電動汽車呢?

合資?還是自主?純電動汽車這道選擇題怎麼選?


大家都知道,在燃油車市場同級合資車型比自主品牌車型貴很多。原因有二,一是,我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在造車技術方面的積累和國外老牌汽車主機廠是不能比的。自主品牌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可靠性、開發理念等方面與合資品牌存在不小的差距。二是,當我國汽車開始走進普通家庭的時候,基本是以進口車為主,然後隨著汽車銷量的上升,各大品牌開始把生產線引進國內,創建了合資品牌,消費者對汽車的最初認知是“從海外引進的洋玩意”,心理上認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大眾在國內的長盛不衰也受益於此。

但是,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合資品牌不再具備高議價能力。電動汽車有著全新的三大件:電池、電機和電控,整車企業基本不能夠獨立完成三大件的自我供給。合資品牌引以為傲的“燃油車三大件”,沒有了用武之地,短期內也不可能建立“電動汽車三大件”的優勢。甚至於在直接關係到整車續航表現、被譽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上,國內企業更具優勢,全球動力電池企業前三中,中國佔了兩席。

另外,自主品牌先下手為強,提前佈局純電動汽車市場,搶佔了消費者心智。目前,已經湧現出比亞迪、北汽、吉利、廣汽為主的多個優秀品牌,這種“先入為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合資品牌在燃油車領域建立的品牌認知屏障。合資車企盲目進入純電動汽車市場沒有優勢。

再者,合資並非不做純電動汽車,只是時機未到。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合資品牌是後來者,想要後來居上,必然需要推出具備更高高競爭力的產品。沒能搶佔先機,也沒有了“燃油車三大件”的優勢,合資品牌需要在電動車上找到全新的絕對的“屏障”優勢,但這需要時間。以大眾為例,2015年發佈純電動汽車專用平臺,到2020年首款量產車型才能正式上市。合資品牌電動汽車發力的時間點集中在2020年及以後。


合資?還是自主?純電動汽車這道選擇題怎麼選?


瞭解了合資品牌為什麼不推出電動車,您還會選擇合資純電動汽車嗎?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告訴我,您會選擇自主還是合資純電動汽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