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掌紋支付車票 西媒:中國無人駕駛公交車凸顯科技進步

西媒稱,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無人駕駛公交車的發展,中國首款熊貓智能巴士投入使用意味著重大科技進步。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2日報道,公交車駛上會展舞臺已經很不尋常,更神奇的是這是一輛無人駕駛公交車。因此當投入城市運營的中國首款自動駕駛公交車——熊貓智能巴士平穩地駛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舞臺,實現震撼首發時,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海波鬆了一口氣,他後來承認說,“舞臺空間狹小,又有各種干擾,我擔心車輛會出意外”。

深蘭科技公司開發的熊貓智能巴士長12米,重18噸,外觀看起來像一隻熊貓,它是一輛自動駕駛電動汽車,重要傳感器就藏在熊貓的“耳朵”和“鼻子”部位。陳海波介紹說,由於中國法律尚不允許自動駕駛,因此熊貓智能巴士還保留了方向盤和踏板等部件,並一直有人坐在駕駛座上,以便在出現問題時控制車輛,這就是所謂的4級自動駕駛。

熊貓智能巴士已在中國四個中等城市投入使用。目前來看,市政運輸公司和乘客都對它的表現滿意。“內部空間更寬敞,每個座位都有個人娛樂系統”,一名用戶在推廣視頻中強調說。此言不虛,深蘭公司在這輛公交車上添加了各種新功能,如個人屏幕以及一個好玩的手脈生物識別系統。

“我們認為熊貓智能巴士是未來人工智能系統中一個有趣的發展環節,除了採用它,我們的城市還要大力發展這些技術”,正在對熊貓智能巴士進行試運營的浙江衢州市市長湯飛帆說,他表示這些智能系統可以在中國獲得更快的發展,因為中國的規模經濟可以推動類似項目的發展。

雖然熊貓智能巴士是在中國運營的首款城市自動駕駛巴士,但是百度開發的一些自動駕駛的中小型巴士此前已經在旅遊區和熱門短途路線上運營。這些藍色的可愛車輛意味著重大科技進步,並從去年開始大批量生產,甚至引起了日本等國家的興趣。“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場革命,沒人能夠阻止”,陳海波說。

深蘭公司在自動機器開發方面更進一步,已經推出了第一個機器人警察,它能夠通過面部識別系統認人並判斷他們的行為。此外,機器人警察還配備了各種傳感器,用於在發生火災或洪水時發出警報。

深蘭公司的博士研究團隊還開發了“腦肌對話儀”的軟硬件系統,採集了“中文”默讀狀態下的腦電波和下頜肌肉運動數據,訓練完成了腦肌對話儀的深度學習算法,目前該產品已具有基本的識別功能,佩戴者無需發聲或者動口,在靜默狀態下就可由腦肌對話儀準確翻譯操控信息,完成俄羅斯方塊的旋轉及左右移動。

與指紋識別器不同的是,這家上海科技公司開發的手掌識別系統使用紅外光譜光穿透手部皮膚3毫米,並製作手掌圖。每個註冊了掌紋的用戶只需將手放在讀卡器上就可以支付車票,而無需攜帶任何類型的交通卡。

熊貓智能巴士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增加運輸公司的收入。由於票價低廉,中國公交運營收入總是虧損。陳海波說,“因此我們決定開發兩種可以增加收入的系統”。一方面,熊貓巴士屏幕上將投放廣告並對用戶反映進行智能分析,以使廣告變得更加個性化並最大程度轉變成銷售額。另一方面,巴士上配備了一臺可以移動支付的自動售貨機,理論上來說,運輸公司可以從每次銷售中獲取佣金。(編譯/王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