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方:消費決定生產,消費創新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原始動力

金建方: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创新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始动力

作者 | 金建芳

轉自 | 生態主義

金建方: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创新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始动力

傳統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生產決定消費。在工業社會中,這項認知是成立的。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後工業社會。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均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經濟學的邏輯關係正在被顛倒。實踐告訴我們:消費開始決定生產了!

當今中國,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亟需大規模消費創新活動來拉動經濟成長。本文在分析當代經濟運行特點後,亦提出如何實行消費創新的相關建議。

1、生產方式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傳統的工業社會中,生產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工業企業以工廠為主體,構建起由經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組建在一起的銷售網絡。工廠既是生產中心,也是經營中心,還是銷售中心。

以生產為中心的經營,需要不斷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創造更大利潤。規模化生產是其主要方式。在利益驅動下,產能過剩,環境汙染和資源枯竭等不良後果,將難以避免。

傳統生產方式和產品經營的起點,是從人員招聘和原輔材料的採購開始,經大規模生產後,再通過廣告宣傳和營銷推廣,通過自身的銷售渠道,把產成品銷售出去。這一模式已經落後。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推動下,新興的經營模式則是從滿足客戶或消費者需求開始,圍繞著訂單組織生產,再將產成品訂單分解開,按全球供應鏈一層一層地傳到生產供應鏈的上游。這種生產方式,要求工廠場地和設施儘可能多功能化,能夠同時生產不同產品,並且要求庫存量減小,產出速度加快,物流供應更為及時。

新興產業開始擺脫傳統經營模式,把產品的的工業生產和部分研發工作分包出去,逐漸組建起全球供應鏈。著名品牌的產品供應企業,放棄了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把公司的主要資源集中到產品的研發、營銷和銷售業務上,集中到客戶資源或市場資源的經營上,因此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以工業生產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正在悄然改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導權,開始轉移到市場資源擁有者——營銷和銷售企業手中。這直接意味著:世界資本主義賴以存在的基礎——工業資本的主導地位,正在逐步地消失。

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標誌,人類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並向未來生態社會逐步地過渡。

2、市場經濟體的結構與運行

市場經濟體主要分為兩方面和四個部分。供給方面由生產要素與生產流通兩個部分組成。消費方面由購買力和消費需要兩個部分組成。它們間的相互關係如下圖:

金建方: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创新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始动力

圖1 封閉型實體經濟運行流程圖單線箭頭標示資源流轉方向;

雙線空心箭頭標明貨幣流轉方向。

大家可以從上圖看到:市場經濟體是一個雙向對流的循環運行體。產品(服務)生產與供應過程,必須通過交換貨幣這一媒介的對向流通,才能真正完成。而交換貨幣的流轉過程,正是價值實現與價值規律的作用過程。

生態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一共有七種。它們是勞動、技術、信息、管理、土地、環境和資本。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實行各種組合,進入到從初級產品(服務)到最終產品(服務)生產過程中,從而實現產出與供給。然後,產出成果經過交換,進入到消費領域、投資領域和生態補償領域,最終又能轉化成為生產要素。這是一個週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完整過程。

需求是由消費者的消費需要和消費者的購買力(貨幣支付能力),這兩個部分共同組成。我們把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要稱之為“需求”。貨幣循環與產品服務循環的方向,正好相反。貨幣則從購買力出發,通過消費購買,進入到生產與流通領域,最後變為要素收入,返回到購買力之中。

這裡要注意:從購買力(貨幣支付能力)重新返回土地、環境和資本要素的那部分貨幣,則是贏利性質的貨幣,主要用於財富的再增值。它們代表人類已經創造的那部分財富(例如機械、設備、廠房、基礎設施、植被、環境改良等),又進入新的一輪供給和交換的循環之中。

商品價值從本質上講,就是生產要素在經濟體中,實現循環運行的平衡機制。它是一個全過程,包括:要素形成,要素組合,組合後產出,產品的交換,產品的消費,還有消費後實現的轉換。應注意:不能將這個過程割裂,把價值的形成只限於在“產出”這一個環節上。

認識到消費活動又能轉化為生產要素,其對價值循環再生過程的不可或缺性,非常地重要。理解這一點,就可以解釋市場資源的形成與拓展,能夠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的關鍵作用了。同樣,它還可以解釋,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替代人類,而從事大部分的勞動後,商品價值又是如何地形成,併發生作用?節約尚儉,合理消費是新型經濟體的一個顯著特徵。

價值規律是維護國民經濟運行通暢與協調平衡的經濟規律。它也是生態體運行規律在人類社會的具體表現。生態價值規律的作用方式如下圖:

金建方: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创新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始动力

圖2 價值規律作用傳導的循環與平衡過程,從市場需求開始

生態價值規律的作用起點、方向和程序是:市場需求決定商品服務的產出(包括品種和效率);產出決定要素組合;要素組合(包括要素的質量和數量)決定要素的收入;要素的收入決定要素的形成;要素的形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決定消費方式,以及人口的生育和教育方式;而消費方式、人口數量和質量、以及收入和其他支付能力,又決定了市場需求,包括需求傾向、結構和數量;從而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運行與發展過程,同時在整體上推動並調節國民經濟活動。

價值規律主要是通過“交換貨幣”的流轉,推動上述決定性作用的逐次傳遞。交換貨幣流轉方向與要素轉化為商品服務的流傳方向正好相反。但是,它卻與價值規律的作用方向一致。價值規律還要通過“贏利貨幣”的週轉,配置要素資源,調節供給與需求結構的平衡。

交換貨幣(一般等價物)主要是用來滿足人類消費需要和相關供應活動的貨幣;而贏利貨幣(資本形態、投資交易和消費融資),則是用於滿足人類財富增值需要及相關活動的貨幣。交換貨幣實行等價交換原則。贏利貨幣則實行“將本求利“式的回報原則。交換貨幣和贏利貨幣是價值規律兩隻看得見的手。價值規律依靠這兩種貨幣協調性的流轉,而不斷地發揮作用,從而能夠維護經濟體運行的通暢與平衡。

3、消費創新的關鍵性作用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得出兩個結論:

(1)在後工業時代乃至未來的生態社會中,將實行“消費”決定“生產”的經濟運行原則。


(2)價值規律作用的起始點與迴歸點均是消費。這是一個週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因此,不應該把消費理解為國民經濟運行的終點。

生態經濟學認為,消費活動不是生產供應的終點。消費一定會轉化,成為生產要素的再生機制,對生產要素具有補充和提升作用。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講,消費對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與居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密切關聯,與文明素養密切關聯。

創新是經濟成長的不竭動力。創新活動可以發生在生產要素、生產交換、消費與購買力等任何一個環節上。

在生產要素領域,創新活動可以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技術發展,獲取信息知識,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生態環境,有效配置資金,充分利用資源。

在生產交換領域,創新活動使要素組合更趨合理,產出服務更為有效。創新活動加速產品的創新與升級換代,並提供新型商業服務、生產服務、金融服務與物流倉儲服務等等。

在購買力領域,創新活動可以擴大收入渠道,提升財產價值,促使支付活動更為便利有效,從而增加了社會財富,擴大了整體購買力。例如,當今社會流行的金融理財服務;民眾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的投資行為;以及各種支付行為上的創新活動(諸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等),均可以擴大社會的購買力,並使得購買過程更為便利和有效。

在消費需要領域,創新活動可以提供新型消費服務,引導社會發展方向,提升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水準,帶動生產交換的創新活動,從而引領生產要素與購買力的創新活動。

商品市場的基本屬性是:“自主決定”和“競爭選擇”。“自主決定”與特定的財產權相關聯。“競爭選擇”則與市場規則的制訂和監管相關聯。企業通過自主決定與競爭選擇方式,滿足了社會消費需要,實現了有效供給。而現代社會消費活動,正是通過市場機制的傳導,才能夠充分地發揮了它的引領作用。

所以說,在後工業社會的市場條件下,消費領域的創新活動,是其他創新活動的引領者。在實踐中,人們可以體會到:不能最終轉化為市場需求的創新活動,則很難被社會認可,也無法形成特定的社會商品價值。在這個意義上講:消費創新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原始動力。

由消費活動引發的市場交換過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資源”。市場資源是當今社會的稀缺資源,是“財富”的主要來源。因此,對市場資源的形成與拓展進行有效的規劃,就能夠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引導與推動作用。這也是當代政府管理經濟,應選擇的主要途徑和方法之一。

4、中國所需要的消費創新

歷經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在物質供給和基礎設施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明顯的短板已經不多了。但是,中國在精神信仰與相應的文化活動方面,在文明素質與行為規範方面,在大規模生態環境改造與建設方面,在民眾互助與自治方面,以及在綜合性社會服務等等方面,均與發達國家的現行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亟待進行各種改進與創新,並以此來引領新的消費潮流。

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會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社會交往上,以及自我實現上的需求。

中國需要思想理論上的創新,要為實現全面的社會變革,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現階段上,中國需要克服各種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消費經濟各方面,實行大規模的創新活動,推動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End-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