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中國」5城調查:租購併舉這一年 租房者迎來春天?

去年7月,九部委印發《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隨後,全國超過50個城市發佈了支持住房租賃的政策,通過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培育規模化租賃企業等手段,讓住房迴歸居住屬性。

在政策的推動下,各地租賃市場產生了哪些變化?作為租房者,租房是否成為了更好的選擇?近日,人民網記者選取深圳、武漢、合肥、南京、成都等5個試點城市進行了走訪。

「网连中国」5城调查:租购并举这一年 租房者迎来春天?

合肥某長租公寓公共活動區

政府:搭建住房租賃平臺 增加租賃土地供應

大學畢業兩年多的李遠鵬最近又搬“家”了。“找到了新的工作,距離之前租房的地方太遠了,只能重新租房。”幸運的是,這一次,通過合肥市住房租賃交易服務監管平臺,李遠鵬很快在公司附近的一個小區找到了新家。

前幾次租房,李遠鵬經歷過假房源、臨時被加價的情況,“順利租房、租到好房得碰運氣。”

這一次在合肥市政務區找到工作後,李遠鵬直接登陸了住房租賃平臺找房,“房源可靠,也比較多,租房容易多了。”

長期以來,住房租賃市場存在許多痛點:市場透明度不高,房源真實性、品質難以得到保障;房東與租客間缺乏互信,房東隨意漲租、更改租期,租客損毀房屋、拖欠租金等現象十分普遍。

「网连中国」5城调查:租购并举这一年 租房者迎来春天?

合肥某長租公寓內景

《通知》下發後,“建設由政府主導,集監管、服務、信息於一體的官方房屋租賃平臺”成為各地落實中央政策的一個重要抓手。

和合肥一樣,去年7月以來,12個試點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人口淨流入城市均已上線了官方租賃平臺。去年8月,成都市房管局開通“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截至今年4月底,平臺發佈的出租房源信息已近33萬條;去年11月,由武漢市房管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打造的武漢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成為省會城市中首次上線政銀合作模式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租賃平臺的搭建模式主要包括政府自主建設、國企合作搭建、政銀合作和互聯網巨頭參建等。價格方面,平臺上的房源普遍低於周邊市場價,集中分佈在主城區和交通便捷的地區,配套普遍較好,如武漢平臺的房源基本位於軌道交通沿線和新市民相對集中的中心城區、開發區、工業園區等。

除了搭建交易服務平臺,多地政府還從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推出各種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綜合來看,在這些政策內容中,最直接有效的是增加租賃類土地供應從而有效增加房源供給。

目前,國家“鼓勵通過新增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號召已得到不少城市響應。北京、佛山、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珠海、天津、成都等超過10個城市開啟了租賃土地供應的加速模式。今年6月,作為改革風向標的深圳再發大招,面向2035年系統構建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屆時,深圳市新增居住用地中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用地將不低於60%,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成都印發《住房保障、住房租賃市場、房地產業三大領域五年發展規劃》,預計2021年全市租賃住房保有量達151萬套。

企業:搶灘長租公寓 需長期投入增加運營

3個月前,武漢工程大學大四畢業生劉爽入住了位於武漢雄楚大道的某長租公寓。

時尚的明黃色調裝修,設計合理的公共空間,第一眼看到這間公寓,就感覺很貼近年輕人的喜好。記者看到,33平米的單間裝修時髦而精緻,房間配套齊全,空調、洗衣機、獨立一體式衛浴、書桌、鞋架、衣櫃一應俱全,拎包即可入住。

劉爽說,選擇這裡主要看中了這裡的居住品質和社交屬性。交通便利、配套好,公共活動區域很大,配有影音區、檯球、閱讀區、桌遊區、無人售貨機、冰箱、微波爐等,“方便、安全,在公共空間裡,大家還可以一起讀書、聊天,特別適合年輕人居住。”劉爽坦言,雖然價格並不低,每月1800元,但他還是果斷選擇了這裡。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寓今年4月在武漢開店後,一個月不到,35套房源全部租滿,成為周邊白領租房的首選。

「网连中国」5城调查:租购并举这一年 租房者迎来春天?

南京某長租公寓內景

和武漢一樣,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各地住房租賃市場在政策和需求的雙雙助推下,吸引了各路資本、企業的投入和關注,極大地推進了長租公寓行業的發展。

來自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國範圍內各類長租公寓品牌達1200多家,房源規模逾202萬間。

另據某些機構測算,目前,我國租賃住房約有1億套,其中超過90%為個人出租,品牌公寓企業總佔有率低於2%,開發商自持經營的居住用房不足1%。

“預計到2020年,住房租賃市場規模可從現在的1.39萬億元增加至1.7萬億元。如果市場上供應更加豐富的租房產品尤其是長租公寓,租房也可以成為一種體面的生活選擇。”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同樣看中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和公共設施,在深圳上班的來女士也選擇了長租公寓租住。對於過渡期的她來說是,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相比於租房,如果可以我還是會選擇購買商品房。”

“長租公寓確實可以解決城市居民某一個階段的租房需求,但要想讓更多的人,從買房轉為長期租房還比較難,政府必須要解決租房的配套問題。”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對本網記者表示。

“目前,房租是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事實上光靠租金遠遠不夠維持整個長租公寓項目的運營。”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張冰坦言,目前,整個長租公寓市場仍處於前期投入期,盈利還為時尚早。

張冰的觀點代表了目前租賃企業的共同困惑。據業內專家介紹,長租公寓是需要長期投入、重運營的行業。過去一年來,雖然房租在上漲,但租賃企業並沒有實現盈利。

這一邊,如何擴大承租者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另一邊,如何增強企業信心,成為各地政府在推動長租公寓發展時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未來:租購同權引導消費 藍領公寓成新熱點

「网连中国」5城调查:租购并举这一年 租房者迎来春天?

深圳灣流國際青年社區深圳彩田店中現有戶型裡價格較貴的單間,價格約5900元。

有研究報告預測,至2030年中國租賃人口將達2.7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4.2萬億元,租客將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住房主體之一。

一年來,全國已經有超過12個省份50個以上城市發佈了租房政策。今後一段時間,我國住房租賃市場又將何去何從?

“發展租賃市場離不開政府和市場,需要政府和企業雙方共同努力。”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未來,在解決當前租賃市場問題上,政府最重要的是完善各項服務體系建設,首先要通過立法完善法律法規來保障租賃各方的權益;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則表示,隨著各個城市租賃政策落地,大型房地產企業、專業化租賃機構必須在投資的所在城市,抓緊土地、金融、房源方面的對接,重點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並且解決專業人才短缺、運營經驗較少、行業集中度低等問題。

在眾多鼓勵政策中最為挑動普通租房者神經的莫過於“租購同權”四個字,這一政策手段也更加有利於推動住房消費新理念,引導消費者從“居者有其屋”向“住有所居”轉變。不過,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其實不少城市都有租房可以就近上學的相關政策,不過,不少專家表示,目前,指望租房就能上名校並不現實。

拿深圳來說,早在2013年,深圳在入學方面就已經開始嘗試“租購同權”。據深圳市住房研究會會長陳藹貧介紹,根據深圳義務教育階段積分入學政策,只要租了房子,就可以在對應的學區上學。不過,陳藹貧也表示,租購人都覺得自己有權利,但有權利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學位是有限的,在入學方面肯定要分先後。“租售同權中業主和租客的權利並不相當。在入學方面,雖然享有同樣的權利,但是依然是要排隊的。有時會出現買房子排在前面,租房子排在後面的情況。未來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學位的供應量,通過完善公共配套體系來解決。”

除了“租購同權”,“藍領公寓”也成為繼長租公寓後被廣泛關注的焦點。這種類似於職工宿舍的租賃產品,響應了“房住不炒”的國家政策,也成為各地政府吸引人才的花式手段。

5月23日,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正式就《關於發展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的意見(試行)》,對租賃型集體宿舍的用地來源、消防標準等方面做了細化工作。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將在政策規章條例方向邁出第一步。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租購併舉”,“並”是方向,“舉”是根基。讓租房市場真正火起來、優起來,對市場秩序、權利保護等問題皆須對症下藥、切實解決。要下大力氣、各個擊破,讓租房成為“更好的選擇”。(馬麗婭、耿志超、姚慶林、慎志遠、郭婷婷、王星、朱虹 實習生劉揚、蔣帆參與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