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浮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裡去了……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這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一段經典描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名家魯迅在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趣味生活隨筆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重點描述兩個地方的景緻,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每個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面對迂腐老朽的私塾先生的訓導,孩子嚮往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裡,比如這幾句蟋蟀在這裡彈琴,油蛉在這裡低唱,翻開斷磚,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魯迅繪聲繪色的描述他那快樂的百草園。活靈活現,體現出孩子渴望無憂無慮的玩樂的心態,面對搖頭晃腦背誦古集的先生,百草園就是他們的樂園。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本文含蓄而深刻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體制下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全文也隱含一種傷感,那就是作者的童真童趣一去不反!

對於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還算是淺顯的文章,童真童趣隨筆散文文字生動靈秒,筆觸細膩,感情豐富,這也就和枯燥乏味的書屋相比形成強大的反差。魯迅的文字可以說有如帶血的匕首,在那個黑暗勢利存在的年代,你的文章不能白就說成白,黑就說成黑,要有隱喻和內涵,要用不一樣的語言去成為當時的先鋒軍和護衛對,用黑暗的長夜來比喻革命的艱難,還有很多。魯迅最開起從醫,因為他想用醫術來醫治國民的身體,後棄醫從文,魯迅感覺到中國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醫治比身體的病痛的醫治更為重要。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魯迅文筆犀利,刻毒。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在那個年代也受很多人的非難。魯迅在他的大部分作品裡都是在批判,論戰,反擊中。對於封建禮教的批判,舊傳統的批判,他的論戰,他的批評始終對準人的心裡和靈魂!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而且還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現代對於魯迅的文章在小學中學課本里好像有所減少,就是因為他們那時的語言接近於古文白話文中間,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有的不理解,因此他們不很愛讀魯迅的作品,那是因為這些孩子裡那個時代太遠了!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感悟名家名篇不一樣的語言風格

讓我們記住那個為了醫治中國國民精神靈魂而棄醫從文的魯迅,他是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筆名魯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