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魯迅幼年在紹興就讀於壽鏡吾先生的私塾。私塾裡掛著一塊木製橫匾,白底黑字,上書“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據說是清朝嘉慶年間書法家梁同書所寫。梁同書原來寫的是“三餘書屋”。

為什麼取名“三餘”呢?這是取意於三國時董遇的話。據《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注引所載,董遇常勸他的學生充分利用“三餘”時間讀書。所謂“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意思是冬季是農閒季節,可充分利用,晚上是一天閒暇的時候,可充分利用,颳風下雨不出工,亦可用來讀書。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序》中說過他“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睱,讀其文”。私塾取名“三餘”,大概是希望兒童愛惜時間。不過兒童以讀書為本,無所謂抓緊餘睱問題,這大概是改名“三味書屋”原因之一。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三味”是私塾主人兼塾師壽鏡吾的祖父壽峰嵐改的。“三味”是什麼意思呢?據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說是“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 (xī) 醢(hǎi)”。經指四書五經;餚饌即豐盛的筵席;醯是醋,醢是肉醬,醯醢借指調味品或飯餘點心。總起來的意思是讀書既是生活之必須,又極有味。

但是也有人覺得這樣解釋過於死板。“味”,古語有“含味經籍”,即辨味、體味、玩味的味。至於“三”,是一個約數,表示多的意思。古語有“三思而後行”,“君子有三思”,這些“三”都是再三的意思。因此“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兒童讀書時要反覆琢磨、再三辨識、多多體味領會的意思。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