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当代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是实行的高薪养廉制度。曾经有部清宫小说惊呼,宋朝官员的俸禄清朝的十倍。但对照事实却只能感慨一句:你读书少我不怪你!

事实上,宋朝开国以后,一直到宋真宗元符年间,宋朝官员薪水比起唐朝,真的是没法比。以名臣杨亿的奏报:宋朝官员平均工资,只相当于盛唐官员的五分之一。就是这么点钱,在宋真宗之前,还经常不能足额发放,通常只能发七八成。

那年头大宋年年和辽国血拼,动刀动兵就得砸钱,只能先让干部们艰苦一下了!

等到《澶渊之盟》签过,大宋边关基本算太平了,生产工商业都火热起来,宋真宗也急干部之所急,从大中祥符二年起,开始高调涨工资。按大宋工资制度规定,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类,就是基本工资加奖金补贴再加田产。

感觉和2007年以前公务员的收入构成差不多呢。那个时候有福利分房,现在没有了,只有工资和津补贴两块了。


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如果仅看高官的话,涨过工资的大宋,待遇真是优厚到全世界羡慕。枢密使级别的高官,基本工资月薪三百贯,用购买力平价来算,相当于今天人民币九万块,其他“加俸”“职田”这些补贴收入,没有标准数额,但官越大越多。

比如:包拯做开封府尹的时候,工资外每月都有30石米粮补贴和1500贯公务开支补贴,他的“职田”每年还有2000石米的收益。补贴如此优厚,所以包拯两千四百贯年薪,估计基本不用动!

知府尚且如此,宰相可想而知!

所以,北宋那些高官名臣们,位居高位后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花样晒幸福。

比如:草根励志典型吕蒙正,从穷书生做到宰相,每天都喝鸡舌头汤,给他做碗汤就要杀上百只鸡;铁血抗辽的名相寇准,天天晚上都要摆宴席,他喜欢用巨型蜡烛,据说亮的跟白天似的;翰林学士蒲宗孟每天吃饭要杀十多头猪(也不知是不是和猪有仇),洗脸、洗脚、洗屁股都单独烧水,还有好多美女伺候。

而且这几位,还都是些政绩人品不错的名相。


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但要是以为,北宋官员都这么阔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北宋高薪的一大毛病,就是不同级别官员,贫富差距极大,高官拿高薪,基层官员清苦依旧。比如县令一级,大县的县令工资也就20贯,县尉在宋神宗年间涨了工资,也才涨到了12贯。

虽然基层官员也有补贴和职田,但古代官员任职,都是拖家带口,还要雇仆役,经济负担其实很重。拿南宋大诗人陆游来说,他官其实做的不低,干的又是掌管粮运水运监察的通判,属于待遇比较优厚的地方官。但他老实干活,非但没过多少好日子,却是“一日不继则无策矣”,开销太大了!

更有人比人气死人的地方。高官们退休还有丰厚待遇,只要没犯错误,退休可拿全额工资。子弟故旧还可以得到特赐官职。比如:宰相王旦退休后,儿子孙子外孙学生几十号人,全都授了官职吃国家财政。这就是北宋的“恩荫”制度。

这制度发展到最后,后果非常严重。宋徽宗年间的淮南转运使张根哀叹,自己辛辛苦苦给国家收税,每年上缴中央三亿文钱,还不够养洛阳城里这群退休老干部的。国家的钱,都花在这群吃闲饭的人身上了!


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本来就目的上说,花这么多钱养干部,用宋太宗的话说,是为了“责之廉隅”,就是为了养廉。但这种不同级别冰火两重天的养法,造成了两宋一直没根除的顽疾:基层腐败!

基层官员工资低,未入流的小吏待遇更差。可是,朝廷各种政策,却都要靠他们在基层推行。结果只能是各种营私舞弊,大宋好些很利国利民的政策,最后都因基层的乏力弄偏了。

发展到后来,以宋朝李新的话说,叫“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尤其是小吏,官位小权力大,一有空子就钻,不单自己财源滚滚,还常把官员拉下水。严重到什么程度?就连号称“青天”的包拯都被坑过。

他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有小吏就在他眼皮底下和告状的苦主串通做假案,欢天喜地的蒙到钱。沈括后来曾吐槽说:“(包拯)不知乃为所卖也!”

连包拯都被人卖,宋朝吏治,也就成了表面名臣云集,骨子里各种贪腐泛滥的状态。仁宗年间开封小吏冯士元贪腐事发被抓,一审把人吓一跳,他把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三大机构全扯进来了,不起眼的“苍蝇”,曝光了朝庭特大贪腐丑闻。

类似状况,从北宋到南宋屡见不鲜。南宋宰相韩侂胄门下的小吏苏师旦,收钱收到门庭若市,后来事败一查,比好些朝廷大员都有钱!


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这种奇特腐败,与宋朝的奇葩高薪制度分不开。真正长期拿高薪的,要么是高官要么是恩荫的闲职,基层真正干活的职位,却相当清苦。再加上监督不力,自然腐败丛生。高薪不是错,但钱没花对地方就成了问题。

不过,大宋高薪养廉,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高薪的背后是对官员严格的考核别,犯错不发退休金,办错案不管多少年,都要追责到底。除南宋政治畸形那些年代,北宋绝大多数宰相高官,个人操守都基本可以肯定。

这样看来,高薪没错,钱花对地方、花对人很重要,良好的监督考核制更重要!


宋朝高薪养廉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