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易引發黑天鵝,那些沽名釣譽的環保公司怎麼看淡名利?

商譽在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統計中,常常被大做文章。

企業在資產中虛增商譽,或是在年末不計提、減額計提商譽,以此降低紙面上資產負債率,保證利潤上漲,營造一片欣欣向榮的前景。

然而,這一調控利潤的手段即將失靈。

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對於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評估做了詳細規定,將減少上市公司的主觀性,進一步規範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信息。

商譽指的是在同等條件下,企業能夠實現更多利潤的能力。企業所處地理位置優勢、經營效率高等多種原因,讓商譽在無形資產中佔據更大比重。上市公司的收購行為,往往會讓企業的商譽迅速增加。

而商譽減值監管從嚴,意味著會計審查嚴格,對商譽佔比較高的企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商譽減值易引發黑天鵝,那些沽名釣譽的環保公司怎麼看淡名利?

收縮風險,踏實前行

商譽作為無形資產,是一種不穩定的存在。

過高的商譽背後,往往存在極高的信用風險,一方面使企業的債務負擔被低估,另一方面增加了業績的不確定性。

企業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出現業績下滑,經營不如預期,將會影響商譽價值。如果這時對商譽減值的風險預警不夠,企業很有可能陷入虧損。

這次《會計監管風險提示》指出,導致商譽減值幾種情形包括:經營出現問題、行業政策變化、技術更新、經營特許權調整、市場投資報酬率明顯提高、國際匯率風險。

其中經營出現問題,導致利潤不如預期是商譽大幅減值的最常見原因,尤其是存在業績承諾情況。生態資本論探討過的三維絲經營危機,就是典型的例子。

2017年三維絲出現高達2.1億元虧損。其中很大原因,是由於旗下子公司北京洛卡環保監管不力,財務審計不到位,導致經營不如預期。北京洛卡連續四年淨利潤為負,並沒有完成2014收購時的承諾,即三年之內實現總計利潤過億。

為此,三維絲不得不計提大額商譽,金額共計約為1.68億元。風光無限的三維絲,瞬間陷入了虧損的深淵,隨之,股價一蹶不振。

商譽減值易引發黑天鵝,那些沽名釣譽的環保公司怎麼看淡名利?

新規的出臺,就是要規範商譽計提,減少經營風險帶來的企業市值蒸發。


總體水平可控,部分企業過高

環保行業商譽擴張主要出現在2015、2016兩年,分別增長97億、85億。這兩年,環保企業迅速擴張,各種併購、業務拓展層出不窮,商譽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

最近兩年,環保板塊整體商譽增長放緩。截至2018第三季度,環保板塊商譽同比增加了9.3%。儘管總體風險可控,但還有一些公司仍存在商譽過高的問題。

環保行業的商譽過高的現象,主要體現在檢測行業和流域治理行業。其中華宏科技、天壕環境、興源環境等13只個股,商譽/淨資產比例超過20%,屬於較高水平。

商譽超過淨資產20%,企業無形資產佔比就會更大,導致企業在風險前更加脆弱。並且商譽的減值規模隨之增長,很有可能會影響企業利潤。

很多公司商譽過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大規模外延式收購,清水源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12月16日,清水源通過增資的方式受讓同生環境,作價1.50億人民幣。

2017年11月5日,清水源又以3.69億元的價格,購買新三板企業中旭建設55%股權……

這一系列收購,讓清水源的商譽規模走在穩步上漲的路上。

目前,清水源商譽規模為5.91億,佔總資產的16.4%,淨資產的37.8%,遠遠的超過了淨資產的20%。

好在,清水源淨利潤比較穩定。如果清水源一旦出現經營風險,商譽減值將會對其產生重大沖擊。

商譽減值易引發黑天鵝,那些沽名釣譽的環保公司怎麼看淡名利?

計提更加嚴格,或影響利潤

2017年,環保行業的商譽計提比例約2.5%,屬於較低水平。

由於環保企業融資環境轉冷,行業商譽計提減值損失達到5.84億元的高峰。

以前很多企業在商譽計提上打馬虎眼,為保證利潤水平,往往對於商譽減額計提,或是根本不計提。

比如正在停牌的中金環境,其商譽規模達到其淨資產六成以上,兩年來從未對商譽進行過計提,一直保持在29.6億。

證監會新規的頒佈,將改變這一現狀。

新規規定,上市企業要定期進行商譽減值測試,並重點關注特定減值跡象。這意味著,商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中的最不穩定項目將被嚴管,定期計提將成為常態。

由於商譽的計提會計入資產損失,環保企業如果計提商譽,很有可能嚴重影響其淨利潤水平。

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天壕環境,它並不像清水源一樣收入穩定,天壕環境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391萬元。

雪上加霜的是,天壕環境商譽規模達到11.7億,幾乎與其年營業收入持平。如果按照每年最低2%的商譽計提來看,天壕環境的虧損將擴大近6倍,嚴重影響其利潤水平,導致市值縮水。

由於經營不善的企業更需要加速計提商譽,這意味天壕環境的日子會更加困難。

伴隨著環保企業間收購的日漸頻繁,商譽的擴張可想而知。

新規後,企業間合併產生的商譽,會逐漸減少。如果前期對商譽減值風險評估不夠,導致後期加速計提的話,無異於掩耳盜鈴,會給自身的市值,帶來巨大的衝擊。

唯有定期計提,合理調整商譽規模,才是上市公司迎接新規的正確姿勢。

(本文在生態資本論和中國生態資本網同步更新,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生態資本網;微信公號轉載請註明來源:生態資本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