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爆雷”?又是個什麼雷?

近年來,上市公司商譽減值致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讓市場越來越關注這一話題,而且這一現象仍在加劇:繼2016年年底突破萬億元后,A股商譽在今年三季度末再創歷史新高。截至三季報數據,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18%、環比增長4.05%,在A股歷史上首度突破1.4萬億元。

商譽“爆雷”?又是個什麼雷?

什麼是商譽?

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上市公司收購標的公司的價格通常會超過標的公司的淨資產,這就屬於溢價收購。簡單來講,這些溢價部分,在財務報表上的反映就是商譽。而商譽並非一成不變的,我國會計準則規定每年年終上市公司都要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標的公司經營業績正常,業績符合預期或者超預期,那麼商譽就不存在減值的風險。但如果標的公司出現經營異常,或者業績承諾未達標,那麼對應的商譽就要進行減值準備,進而對上市公司的年報業績構成負面影響。

商譽減值如何"擊垮"上市公司?

商譽減值的形成通常是因為標的公司所處行業突然發生變化,導致盈利能力下滑,這基本屬於不可控因素。但如果在當初購買標的公司時形成的商譽值太高,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後期風險。商譽值高是由於當初收購時標的公司估值溢價率較高,而高溢價率通常對應的是高業績承諾。

如果業績承諾不能按期完成,就會導致商譽減值,這對於上市公司當期的利潤影響而言,可能是災難性的打擊。畢竟鉅額的商譽一旦減值,將面臨上億元乃至數億元的計提損失,對上市公司而言,即使當期正常的業務盈利能力很好,但在鉅額的商譽減值面前也會顯得微不足道。

商譽“爆雷”?又是個什麼雷?

2018上市公司的商譽"爆雷"風險大不大?

以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樣本來看,2014 年以後商譽以及商譽減值損失對公司報表的影響越來越大。2014 年至2016 年,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樣本商譽總額增長率分別為71%、111%和63%,2017 年底商譽資產佔淨資產高達5.5%。另外,隨著商譽資產比重的提高,2017 年商譽發生減值損失的數額大幅提高至358 億,佔比為3%。

商譽“爆雷”?又是個什麼雷?

商譽“爆雷”?又是個什麼雷?

歷史來看,商譽減值損失主要分佈在小市值公司,自2014年以來,市值100億元以下的公司商譽減值損失佔比均超60%。所以當前對商譽減值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中小創。

長城證券11月8日發佈研報稱,創業板公司在2014年到2016年之間大量併購伴隨有業績承諾,由於對賭協議業績承諾期一般為3年至4年,2018年將迎來大量承諾到期,有可能在2018年底面臨大量商譽減值的風險。

國金證券的11月1日研報也表示,在今年盈利下行的背景下,被併購的標的公司完成業績承諾的難度大大提升,導致四季度商譽減值仍然是懸在A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普通投資者如何規避商譽"地雷"

重點防範商譽佔比較高的傳媒、電子、計算機行業。它們是各年商譽減值損失排名前三的行業,合計佔當年總資產減值損失比重超50%。

關注17年業績承諾到期的公司,警防可能存在的業績變臉情況。業績承諾到期後,沒有了承諾和監督的壓力,被併購方實現業績的動力會有所減弱,其業績相對於最末一期業績承諾可能會相應地下滑。17年承諾到期的公司高達166家。因此,18年仍需警防可能存在的業績變臉情況。

防範上一年度被收購公司業績承諾完成率低於80%,但是尚未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的公司。有部分公司由於補充協議等原因上年度未達到承諾利潤但沒有被減值的。這一年度如業績仍未改善,很大程度上將面臨鉅額減值。因此,這類公司我們也要注意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