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現狀:滴滴元氣未復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網約車現狀:滴滴元氣未復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增長,國民出行方式更加豐富多樣,網約車逐漸成為了國民出行的一種習慣,用戶規模將穩定增長。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中國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已達2.89億人。其中,網約專車或快車用戶規模達2.36億人;據數據預測,2018年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將達到3.43億人,網約專車或快車將達3.12億人。而自8月以來,備受輿論風暴的滴滴無限期下線了順風車,其在全國各地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的接連約談下也迎來最為嚴苛的整改,事實上,在外界看來,滴滴頻發的順風車安全事故有著其運營模式的“原罪”,這也意味著,滴滴的整改同時也代表著大眾對於“互聯網出行行業”意義的重新審視。

<strong>滴滴現狀 :乘客流失 司機轉行

網約車現狀:滴滴元氣未復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滴滴事件已經過去一些天了,相對於事件的本身,人們更關心的是它後續的改革,因為滴滴作為行業龍頭老大,它的變革就意味著網約車的變革,而在5月12日滴滴停業宣佈整改之後,5月19日重新上線,截止到現在已經確定的改變有10項,提出來但沒有落實的有5項左右。已經落實的整改措施除了取消滴滴司機和乘客的互評丶個人資料等隱私之外,基本上全都是針對司機的整改,如<strong>接單前必須進行身份證驗證,而且司機每單必須刷臉驗證,對於中途換號的行為會直接封禁,進行嚴打,最重要的是,<strong>司機晚上10點之後禁止接單,到凌晨6點之後才能開始..... 除過這些之外,滴滴公司還發布了一些徵求公眾意見的規定,比如給每個滴滴順風司機的車上安裝一個攝像頭和錄音筆,全程監控司機和乘客的所作所為......這些措施目前還沒有實行,屬於滴滴和社會民眾商議的階段,如果支持比重較大的話,很可能將實行這些新的改革措施!

在遭受巨大輿論壓力的情況下滴滴做出整頓,推出一系列新規,用來保證乘客的安全、合法權益,以及加強對司機的監管力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以為乘客可以省心的打車、司機能夠多賺點外快,未曾想到乘客、司機卻紛紛拋棄了滴滴。

曾經滴滴剛出來時,平臺的各種補貼能夠促使司機賺到更多的錢。手機下載、驗證,分分鐘完成,接到的單子也很多,一天多的能賺五六百,少的也有三四百。現在呢?新規過於嚴苛,按照道理越是嚴苛賺的應該給逼的補貼越多。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滴滴的補貼遠不如以前,司機的紅利期已過,迎來的確實制度的的越發嚴苛,回報卻越來越少。也有一些司機即使在滴滴嚴苛的新規下,仍然堅持跑著滴滴,但是跑著跑著突然就感覺不划算了,各種油耗,加上單子確實沒有以前多了,有時候早上出來兩小時,跑個兩三單,費用還不夠貼補郵費的,還不如在家睡個懶覺,這是身邊的一個滴滴司機的新規感受。以前滴滴打車女孩子很多,現在打車女孩子都偏少了,除非市區近路還能接到女孩子訂單,晚上或者是較遠的基本上很少接到女性訂單,乘客的大量減少導致司機轉行的數量也較多。

<strong>江湖風雲再起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10月11日,有消息稱,改名升級近一個月後,哈囉的網約車業務正式推出。12日晚間,哈囉出行在官方微博稱,上海、南京、成都等地區已上線打車服務,並且表示未來試點城市遠不止這三座。

網約車現狀:滴滴元氣未復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事實上,作為承載阿里佈局大出行業務的重要棋子,哈囉出行從今年4月開始,就陸續申請了哈囉出行、哈囉助力車、哈囉汽車、哈囉生活、哈囉共享單車等商標名,商標類別則包含“旅遊、物流服務”,“保險、金融、不動產”等,可見其入局互聯網出行領域的決心。

這一輪網約車新戰役同時伴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入,1月17日吉利集團戰略投資的專做新能源車出行的曹操專車就完成了A輪10億元融資,估值超100億人民幣。

網約車現狀:滴滴元氣未復 哈囉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視眈眈

而在10月9日,有外媒消息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正在與德國戴姆勒集團展開洽談,雙方將在中國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負責乘車和汽車共享服務,持股比例為各50%,雖然雙方的談判尚未最終敲定,而戴姆勒正在考慮使用與比亞迪合作的電動汽車品牌騰勢作為共享出行平臺的用車。

網約車的存在是現實的賦予網約車的需要,它的迅速走紅,就是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壟斷和封閉,更加自由、高效的出行方式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並且網約車對於司機來說,也不被收取類似於出租車的“份子錢”,這讓網約車在B端和C端大受歡迎。但如今,網約車行業不規範的問題已經凸顯,並且,降低補貼後的平臺與司機個人分取利益,也成為了新的“份子錢”。

趨於平靜的網約車市場已經不再那麼迷人,於網約車公司、於司機還是於消費者,接下來市場到底該怎麼走?都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