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现状:滴滴元气未复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网约车现状:滴滴元气未复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国民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网约车逐渐成为了国民出行的一种习惯,用户规模将稳定增长。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中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已达2.89亿人。其中,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2.36亿人;据数据预测,2018年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将达到3.43亿人,网约专车或快车将达3.12亿人。而自8月以来,备受舆论风暴的滴滴无限期下线了顺风车,其在全国各地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的接连约谈下也迎来最为严苛的整改,事实上,在外界看来,滴滴频发的顺风车安全事故有着其运营模式的“原罪”,这也意味着,滴滴的整改同时也代表着大众对于“互联网出行行业”意义的重新审视。

<strong>滴滴现状 :乘客流失 司机转行

网约车现状:滴滴元气未复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滴滴事件已经过去一些天了,相对于事件的本身,人们更关心的是它后续的改革,因为滴滴作为行业龙头老大,它的变革就意味着网约车的变革,而在5月12日滴滴停业宣布整改之后,5月19日重新上线,截止到现在已经确定的改变有10项,提出来但没有落实的有5项左右。已经落实的整改措施除了取消滴滴司机和乘客的互评丶个人资料等隐私之外,基本上全都是针对司机的整改,如<strong>接单前必须进行身份证验证,而且司机每单必须刷脸验证,对于中途换号的行为会直接封禁,进行严打,最重要的是,<strong>司机晚上10点之后禁止接单,到凌晨6点之后才能开始..... 除过这些之外,滴滴公司还发布了一些征求公众意见的规定,比如给每个滴滴顺风司机的车上安装一个摄像头和录音笔,全程监控司机和乘客的所作所为......这些措施目前还没有实行,属于滴滴和社会民众商议的阶段,如果支持比重较大的话,很可能将实行这些新的改革措施!

在遭受巨大舆论压力的情况下滴滴做出整顿,推出一系列新规,用来保证乘客的安全、合法权益,以及加强对司机的监管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以为乘客可以省心的打车、司机能够多赚点外快,未曾想到乘客、司机却纷纷抛弃了滴滴。

曾经滴滴刚出来时,平台的各种补贴能够促使司机赚到更多的钱。手机下载、验证,分分钟完成,接到的单子也很多,一天多的能赚五六百,少的也有三四百。现在呢?新规过于严苛,按照道理越是严苛赚的应该给逼的补贴越多。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滴滴的补贴远不如以前,司机的红利期已过,迎来的确实制度的的越发严苛,回报却越来越少。也有一些司机即使在滴滴严苛的新规下,仍然坚持跑着滴滴,但是跑着跑着突然就感觉不划算了,各种油耗,加上单子确实没有以前多了,有时候早上出来两小时,跑个两三单,费用还不够贴补邮费的,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这是身边的一个滴滴司机的新规感受。以前滴滴打车女孩子很多,现在打车女孩子都偏少了,除非市区近路还能接到女孩子订单,晚上或者是较远的基本上很少接到女性订单,乘客的大量减少导致司机转行的数量也较多。

<strong>江湖风云再起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10月11日,有消息称,改名升级近一个月后,哈啰的网约车业务正式推出。12日晚间,哈啰出行在官方微博称,上海、南京、成都等地区已上线打车服务,并且表示未来试点城市远不止这三座。

网约车现状:滴滴元气未复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事实上,作为承载阿里布局大出行业务的重要棋子,哈啰出行从今年4月开始,就陆续申请了哈啰出行、哈啰助力车、哈啰汽车、哈啰生活、哈啰共享单车等商标名,商标类别则包含“旅游、物流服务”,“保险、金融、不动产”等,可见其入局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决心。

这一轮网约车新战役同时伴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1月17日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专做新能源车出行的曹操专车就完成了A轮10亿元融资,估值超100亿人民币。

网约车现状:滴滴元气未复 哈啰出行、吉利新玩家虎视眈眈

而在10月9日,有外媒消息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正在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展开洽谈,双方将在中国成立网约车合资公司负责乘车和汽车共享服务,持股比例为各50%,虽然双方的谈判尚未最终敲定,而戴姆勒正在考虑使用与比亚迪合作的电动汽车品牌腾势作为共享出行平台的用车。

网约车的存在是现实的赋予网约车的需要,它的迅速走红,就是因为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和封闭,更加自由、高效的出行方式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且网约车对于司机来说,也不被收取类似于出租车的“份子钱”,这让网约车在B端和C端大受欢迎。但如今,网约车行业不规范的问题已经凸显,并且,降低补贴后的平台与司机个人分取利益,也成为了新的“份子钱”。

趋于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已经不再那么迷人,于网约车公司、于司机还是于消费者,接下来市场到底该怎么走?都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