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奇恆之腑包括哪些,你知道嗎?

奇恆之腑,是在形態上多為中空的器官,因而與六腑相似,但在功能上多儲藏人體的精氣,從而又不同於六腑。奇恆之腑也是臟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

中醫學的奇恆之腑包括哪些,你知道嗎?

一,腦是人體的指揮部,腦,位於顱腔之內,為髓聚之處。所以《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靈樞·五臟生成》也說:“諸髓者,皆屬於腦”。中醫認為,如果腦受傷,可致人死命。所以《靈樞·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立死”關於腦的生理功能《內經》認為主要與頭部的感官功能,肢體的某些運動及精神狀態有關。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餘,則輕勁有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內經》認為,腦的病變,可表現為耳鳴,目眩,肢體活動不利以及精神狀態失常。

二,髓分為腦髓和脊髓。髓為先天之精所化,並受後天之精的不斷充養。故《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張景嶽也在《類經》中說:“精藏於腎,腎通於腦,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諸髓皆屬於腦,故精成而後腦髓生。”所以,或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由於後天調養失當,均可影響髓的生成。髓的生理功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充腦。也就是充養腦髓,腦髓充盈,則耳聰目明。若腎精不足,精不生髓,腦髓不足,則小兒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則可見眩暈耳鳴,腰痠腿軟。二是養骨。骨髓位於骨腔之內,若腎精虧損,則骨骼失養,在小兒則發育遲緩,出現五遲,五軟;在成年人則出現行走無力,或骨質疏鬆而易骨折。三是化血。精與血可以互生,精可生髓,而髓可生血。如《張氏醫通》說:“氣不耗,歸精於腎,精不洩,歸精於肝而化清血。”所以在治療血虛病時,若單用補血,養血藥療效不佳時,可加填補腎精的藥。

中醫學的奇恆之腑包括哪些,你知道嗎?

三,骨,即骨髓。中醫對骨髓的認識較早,在治療骨髓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方法及顯著的療效,骨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儲藏骨髓。二是支持形體。三是主司運動。這個一般人都知道,在這裡不多加解釋。

四,脈,即經脈,血脈。為氣血運行的通道。《靈樞·決氣》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血脈分佈於周身,與心肺直接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脈為血之府。”全身的氣血在心氣的推動下,在經脈內循行不息,輸佈於全身組織器官,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經脈的病變,會給血液循環帶來影響。若經脈運行不利。可致血液運行遲緩或瘀阻。,而經脈損傷會導致出血及發斑等證。經脈縱橫交錯,把人體組織器官聯繫在一起,構成生理病理上的聯繫。

中醫學的奇恆之腑包括哪些,你知道嗎?

五,女子胞,又稱胞宮,胞髒,子宮,子髒等。位於小腹部,直腸之前,通過陰道與外界想通,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女子胞具有排洩月經和孕育胎兒的作用。月經的排洩,胎兒的孕育,均依賴於血液,而肝藏血,脾統血,併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心,肝,脾功能失調時均可引起胞宮生理機能的障礙出現相應的病理變化。胞宮的功能是多個臟腑協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與衝任二脈以及心肝脾,腎關係最為密切,衝脈和人脈是人體經絡系統的重要的兩條經脈。衝脈和壬脈都起於胞中,衝脈與腎經並行並與陽明脈想通,能調節十二經氣血,與女子月經排洩關係密切,所以有“衝為血海”之稱;任脈與足三陰相結合,能調節全身陰經,為“陰脈之海”,任脈又與胎兒孕育密切相關,所以有“任主胞胎”之稱。所以在治療子宮的疾病時,多從這些臟腑經脈入手。

中醫學的奇恆之腑包括哪些,你知道嗎?

膽屬六腑,又為奇恆之腑,是因為膽貯藏精汁,與貯藏精氣相一致而與六腑傳化水谷有不同,所以又為奇恆之腑。

歡迎點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