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金緊缺”的蘇軒堂碰到不懂中藥的美股

當“資金緊缺”的蘇軒堂碰到不懂中藥的美股

中訪網(楊帆)一直以來,西醫都是美國認定的“正規醫學”。對於僅有建國僅200多年的美國人來說,他們眼中所謂的傳統醫藥特指的只是西醫藥,而中醫只是“舶來品”。

要知道,中藥目前在美國還不被看作是藥物,所以中草藥及其製劑不能註明可以治療疾病。“如果按照FDA的要求申報藥物,需要提供20年的臨床資料。中藥的情況比較複雜,目前還難以作為藥物進行申報。”

所以,在美上市的中藥企業往往會被“低估”。2011年首家赴美“中藥股”同濟堂退市。對於同濟堂退市,當時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分析稱,“同濟堂主要是由於中藥模式老外看不懂,於是得不到美國投資者的認可。長期表現低迷,虧損嚴重,是同濟堂退市最主要的原因。”

在這一背景下,近日蘇軒堂的上市便格外引發市場關注。據瞭解,蘇軒堂藥業創立於2005年,是一家集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創新型中藥製藥企業,其主營產品主要為現代中藥飲片。

由於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利好中藥飲片,中藥飲片需求迎來高速增長。因此在業績上,蘇軒堂也是增長迅速。

據瞭解,2017財年,蘇軒堂營業總收入達到488.15萬美元,同比增長31%;與此同時,公司淨利潤達到118.51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7%。

當“資金緊缺”的蘇軒堂碰到不懂中藥的美股

從經營情況的來看,蘇軒堂雖業績體量不大,但在國內鼓勵中藥發展的背景下,增長潛力較好。

招股書顯示,2016財年和2017財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8.25萬美元和29.30萬美元。可以看到,在2016財年,公司當期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高於其淨利潤;但在2017財年,公司的當期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卻遠低於其淨利潤。

當“資金緊缺”的蘇軒堂碰到不懂中藥的美股

現金流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其當期經營性應付賬款扣除金額大幅增多,這說明公司在2017財年支付的現金大於利潤表中所確認的銷售成本也就是說公司需要對外的付款金額正在變少。

不過,隨著公司市場不斷擴張,依然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與下游渠道商的磨合則是最為常見的。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財年,公司應收賬款達274.1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0.93%,佔當期公司總營收的56.17%,這也是造成公司2017財年經營現金流淨額低於淨利潤增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說明在市場擴張進程中,下游渠道商的扣款增加。

不過2017財年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從上年同期的188.34天降至172.84天,說明公司應收賬款回款能力還是有所提升。

當“資金緊缺”的蘇軒堂碰到不懂中藥的美股

在招股書風險因素中,蘇軒堂提到,“我們的營運資金來源有限,需要大量額外資金。”現金流問題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這家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7財年公司短期負債及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合計30.22萬美元,但實際上公司當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6.56萬美元。

雖然這部分債務不足以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的營運資金的需求。

在上市後,蘇軒堂體驗了一把美股“過山車”,股價一度上漲至最高23美元/股,但隨後又回落至5美元/股上下。趨於平靜的股價提醒我們,美股市場的投資者對中藥企業的態度依然停留在觀望狀態,蘇軒堂未來若想實現內在價值,還需要在經營和財務中表現更佳。

中訪網還將繼續關注蘇軒堂,歡迎瞭解相關線索的讀者網友與我們中訪網取得聯繫。你的每一條信息我們都會很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