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成風:1年竟有近250只申請 超8成都是這兩類基金

在新基金髮行、清盤等“新陳代謝”機制之外,基金轉型越來越成為存量基金調整適應市場,尤其是產品註冊制下公募基金產品吐故納新的重要途徑。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統計,去年新成立基金855只,同時有394只基金清盤,而轉型的基金數量從前兩年的48只和177只上升到249只,成為存量基金面臨監管環境、市場需求變化以及自身運作困難時,在清盤之外的重要選擇。

转型成风:1年竟有近250只申请 超8成都是这两类基金

去年249只基金髮起轉型

從證監會最新公示的基金變更註冊核准進度看,截至2018年12月29日,當年83傢俱有公募資格的基金轉型數量累計為249只,比2017年的177只增長40.7%,相比2016年的48只已有5倍的增長。

從基金轉型的類型看,2018年轉型數量最多的是債券型基金,債基發起轉型申請的數量為105只,佔比為44.12%;混合型基金以98只位居次席,佔比同樣高達41.18%;指數型基金以41只、17.23%佔比為第三大類型,主動股票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各有3只和2只基金轉型。

從債券型基金的轉型方向看,債基變更為定期開放發起式債基的類型最多,達到21只,在全部轉型249只基金中佔比為8.43%,也存在少數定開發起式債基轉型為開放式債基的情形。

針對該類型基金轉型趨勢的原因,北京一位績優債券基金經理分析,在去年債牛行情下,銀行理財的委外規模仍有增長趨勢,債券型基金的賺錢效應也獲得機構資金的認可。但根據流動性新規,對於持有人佔比過高的債基產品要以“定期開放發起式”的形式運作,去年債基與定開發起式債基之間轉型較多,說明委外資金進出公募產品仍較為頻繁。

根據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流動性新規要求,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的,應當採用封閉或定期開放運作方式且定期開放週期不得低於3 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並採用發起式基金形式,且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另外,2018年短債市場的吸金效應顯著,不少運作困難的債基抓住風口,轉型為資金青睞的短債基金。在債券型基金中,普通債基轉型為短債基金的也有9只,是除了普通債基轉型為“定開發起式債基”外最多的轉型方向。

資管新規大限下

基金轉型或繼續增多

除了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同樣是基金髮起轉型申請的“大戶”。

從轉型方向看,混合型基金轉型為短債基金的多達11只,加上普通債基、短期理財債基等轉型為短債基金的情況,2018年轉型為短債基金的基金共有21只。

北京一位固收類基金經理分析,混合型基金轉型為短債基金的原因,一方面是2018年債牛股熊,很多混合型基金在持股市值縮水和投資者贖回壓力下,基金規模越來越小,基金需要降低產品風險偏好,以適應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去年短端債券價格下行很多,大量資金向短端集中,而貨基收益率一路下行,也有利於短債基金獲得資本利得,混合型基金轉型為短債,顯然更迎合資金需求,獲得更好的賺錢效應。

另外,指數型基金是除了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之外基金轉型較多的類型。而在指數型基金轉型中,分級基金轉型又是最多的:2018年累計有20只分級基金髮起轉型,其中17只申請變更為普通的指數型基金,2只轉型為混合型基金,1只轉型為債券型基金。

此外,保本基金、打新基金、主題混合基金、量化基金、短期理財型基金、少數貨幣基金等細分類型也變更註冊,在市場劇烈變動和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傳統的產品線佈局也隨著基金的清盤和轉型發生重大變化。

“資管新規以2020年為限,預計2019年轉型的基金產品會繼續增多,”北京上述固收類基金經理稱,“2018年資管新規出爐,股市調整劇烈,公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打破剛性兌付、產品淨值化等要求,讓很多此前不符合新規的產品走向清盤或轉型之路,許多細分產品類型即將消失,通過轉型歸屬到風格明確的公募產品大類,有利於公募行業迴歸大資管本源。”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