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我們看三國曆史的時候,通常都會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東征西討34年,手下兵多將廣。而且三國時期曹操的勢力和自身的能力相比於劉備和孫權好太多,但是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帶著這個問題,小編帶您詳細分析一下曹操相比於歷代開國君王,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並沒有吞併天下的雄心

許邵曾經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請注意,許邵嘴裡說曹操僅僅是亂世的"奸雄"。可能很多喜歡三國的人們不太同意許邵的說法,他們認為曹操具有雄才大略,是帝王級別的人物。這也難怪,熟悉三國曆史的人在對比了其他群雄之後都難免會有這樣的認識。

可事實上曹操並沒有歷史上那些開國皇帝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這裡舉一個朱元璋的例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時候採取的是"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就是埋著頭只管討伐其他軍閥,反正不做出頭鳥。反觀曹操,自從官渡之戰戰勝了袁紹、平定了遼東之後就開始志得意滿起來,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還修了銅雀臺,準備虜美女以供自己享樂。在朝廷裡逼漢獻帝封他為魏王,大權在握的同時誅殺異己,居然把頗有名望的孔融都殺掉了。

試問,這是一個立志統一天下的人做出的事情嗎?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還有,不久之後的赤壁之戰前,雖然"橫槊賦詩"在歷史上很有名,他也自詡周公,但還不是照樣在赤壁被一把火燒掉了褲子,亮出了屁股。赤壁之戰與其說是周瑜指揮的好,還不如說是曹操太自大,最後還說如果不是郭嘉在,他也不至於敗成這樣,間接打了手下一幫謀士的臉。

對了,曹操還有一個嗜好,喜歡人妻。當年喜歡張繡的嫂子,氣得張繡要殺他,最後還害的自己的兒子、侄子和典韋命喪黃泉。這是一個雄主能做出的事情嗎?雖然漢高祖劉邦也好色,但還不至於昏庸到如此程度。

從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曹操和朱元璋、劉邦的差距。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也沒有開國帝王的胸懷

曹操性格多疑是眾所周知的,典型的就是"夢中殺人"的伎倆。還有就是赤壁之戰前被反間計殺掉蔡瑁、張允,說白了就是不信任,不放心。張遼很忠心吧、很厲害吧。但是曹操派他抵禦孫權,也僅僅是抵禦,從來不給出兵的權利。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曹操在死之前但凡有戰爭都是自己親自掛帥。雖然這與他的軍事才能有關,但一個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他不放心其他人有掌握軍隊的權利。在三國亂世,掌握了軍隊就等於有了威望和話語權,曹操多疑的性格可不會放心把軍隊讓其他人完全掌握。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還有一個缺陷是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殺楊修就是一個例子。看看歷史上有哪個開國帝王在沒有統一前就隨意誅殺謀士。荀彧的死也和他有關。就是因為荀彧心懷漢室,反對曹操當魏王就讓曹操嫉恨他,最後憂鬱而死。

而且曹操性格里還有暴戾的特點。當年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所殺,曹操不僅出兵徐州,而且拿下徐州之後還屠盡城中所有人。報完仇還順帶遷怒了全城的老百姓,這確實不是明君所為。

到了後來西川的張松想給曹操獻西川地圖,曹操因為人家長得醜就打發人家走了。結果張松最後把圖獻給了劉備,劉備才得以順利拿下益州。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曹操有兩位強勁的對手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天下可謂無敵,但凡征討就沒有不獲勝的,但那是因為對手都是二流水平。雖然說官渡之戰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但如果當初沒有許攸來投奔曹操,按照曹軍糧草計算的話,官渡之戰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但之後就沒有好運氣了。

先是赤壁之戰敗給了周瑜,被劉備奪取了荊州;後來打襄樊之戰又讓關羽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就算是奪取了漢中,但後來還是被劉備佔領。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到了三國後期,曹操的對手就剩下劉備和孫權,但這兩個人於之前曹操消滅的軍閥不可同日而語。劉備手下,有諸葛亮主管政務,就像劉邦的蕭何,而且諸葛亮還兼具張良的謀略;有龐統、法正等超一流的謀士;更有關羽、張飛、馬超等得當一面的大將。

孫權手下也不弱。有兩代儒將周瑜、陸遜;有極具眼光的戰略家魯肅;有內政高手張昭、顧雍。值得一提的是,孫家出身不好,能在江東紮根多虧靠了張昭提出的"穩定豪強"的政治方針。周瑜和陸遜自不必說,三國時期三大戰役有兩個都是東吳主導的,一個是周瑜,一個是陸遜。《三國演義》中主要寫的是曹魏和蜀漢,其實東吳的實力也是很雄厚的,而且是最後一個被西晉滅國的。

相比於歷代開國帝王,曹操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綜上所述,曹操一生身經百戰,勝官渡、平遼東、徵烏桓、降荊州、戰西涼、取漢中。如果把他當做一個能夠領兵打仗的梟雄還是夠格的,但如果認為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和氣魄那是錯誤的。就像後世唐太宗李世民評價他:"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這大概是最中肯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