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用西方的文藝理論品評中國古典傳統四大名著,王國維先生是第一人。他關於《紅樓夢》很多觀點都是開創性的,非但如此,王國維先生關於詞論,戲曲,美學,考古等方面的研究至今仍然精闢。

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王國維(1877-1927)

《紅樓夢評論》是以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哲學思想為基礎,系統研究《紅樓夢》美學、倫理學價值的專著。

這部著作中總共有五章,首先在闡述了作者對於人生藝術基本觀點,並以此作為評論《紅樓夢》的出發點,分析《紅樓夢》中的解脫之道、《紅樓夢》在美學、倫理學上的價值,以及關於其他紅樓夢研究者從索引考證角度分析紅樓夢的質疑。

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叔本華(1788-1860)

值得稱讚的是,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雖然是基於叔本華、康德的哲學,但沒有脫離文本,而是結合作品本身出發進行研究的。他運用美學理論系統的闡述評論文學作品,邏輯清晰嚴密,很多觀點都對後來者有很大啟發。書中關於國人喜歡“大團圓結局”的樂天主義審美傾向的分析,關於紅《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的觀點,都可以說是“說前人所未說”。

當然,《紅樓夢評論》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畢竟這是較早運用西方哲學理論分析中國古典小說的著作。存在爭議,引發討論,本就是一件好事,這說明它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做學問的三個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將做學問歸納為三個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王國維《人間詞話》

筆者簡單理解,第一境,人類文明幾千年,不知有多少前人的著述觀點,面對浩如煙海的學海,當心懷執著,視野寬廣,目標和方向明確。第二境,學海辛苦,有了方向目標,執著於所求,廢寢忘食的辛苦耕耘,汲取前人精華。第三境,當你付出之後,待到時機成熟,回首再看,所尋覓的答案,所追求的目標,自然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結合王國維老先生一生做學問的道路,這三個境界恰是最好的寫照。

王國維先生早年間出身書香門第,深受傳統文化薰陶,但是當時正處西學東漸的甲午亂世,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湧入中國。新舊思潮交織,傳統文人的科舉仕途之路也走不通了。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深感不平,“頗有扼腕槌胸、搔首問天之慨”。這不正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惘困頓嗎?

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87版《紅樓夢》劇照

於是轉而求學,在羅振玉等人的幫助下去往日本,次年因病回國,主要做編譯工作。王國維也就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鮮的思想。他閱讀大量西方著作,研究康德、叔本華、尼采的哲學,也涉及倫理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等,他自稱這一時期為“兼通世界之學術”之“獨學”時期。這個時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辛苦耕耘時期。

之後,以西方的理論視角結合中國古典傳統,寫了一系列文藝理論著作《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就是其中代表。他也最早向國人介紹了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拜倫、但丁、歌德西方文學家。他對中國戲曲史進行研究梳理,撰有《曲錄》等多部著作,為《宋元戲曲考》的完成奠定了基礎。回首時,已將中西學術貫通,所發言論都是前人所未發,正是應了“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薦書|王國維《紅樓夢評論》

喜歡本文請點贊/分享給朋友,本文原載於讀與居,轉載請註明,你的支持是最好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