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治學嚴謹——王國維

王國維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在短短几十年的學術生涯中,他在歷史、考古、文學、戲曲、音韻、古文字和西北地理等多種學科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劃時代的貢獻,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學貫中西,治學嚴謹——王國維

王國維


個子不高,面孔瘦而微須

常穿藏青長袍外罩黑緞馬褂

瓜皮帽下的一根髮辮

在清華園裡是他最特別的標記

他是中國新史學的開山者

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

美學、史學、古文字學上均有建樹

他就是王國維

法國著名學者伯希和曾說

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

惟王國維及陳垣先生兩人


1877年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州城

王氏家族世代書香

家學淵源及學人輩出的海寧鄉風

對王國維的成長和人生道路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七歲起入鄰塾

從師潘紫貴及陳壽田先生就讀

1892年7月,王國維入州學

參加海寧州歲試

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與陳守謙、葉宜春、諸嘉猷

被譽為“海寧四才子”

此後兩應鄉試,不幸都落榜了

遂於戊戌風氣變化之際棄絕科舉


學貫中西,治學嚴謹——王國維

王國維《人間詞話》


1898年王國維由父親王乃譽親自陪送

踏上了赴上海求學的航程

入《時務報》館,後入羅振玉所辦東文學社

其時在《時務報》社師事維新派人士歐榘甲

在東文學社從師藤田八豐、四崗佐代治

學習日文之餘,兼學英文及數理等

1900年12月在兩位日本教師的幫助下

王國維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因病次年由東京返國抵滬

後來王國維隨羅振玉入京,任職清政府學部

由於成就斐然,名聲日隆

1922年被北京大學聘請為國學門通訊導師

為他帶來巨大聲譽的《人間詞話》便於此誕生

後年,由升允舉薦

應召任溥儀“南書房行走”,食五品祿


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

他推而不就院長職,僅任教職

講授《古史新證》及《說文》《尚書》等課程

從事《水經注》校勘及蒙古史、元史研究

他以其精深的學識、篤實的學風

科學的治學方法和樸素的生活影響了清華學人


學貫中西,治學嚴謹——王國維

王國維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時的合影,前排右三


王國維的編譯工作,始自在東文學社時期

日本留學後,他在羅振玉辦的《教育世界》

發表了大量譯作,繼而成為該刊的主筆和代主編

通過編譯,並加以自己的論述

介紹了大量近代西方學人及國外科學

哲學、教育學、美學、文學等領域的先進思想

他從1898年到上海,至1906年三十歲其間

以攻哲學為主,研究了康德、叔本華

尼采哲學,兼英法諸家

結合先秦諸子及宋代理學

又攻西方倫理學、心理學

美學、邏輯學、教育學

所譯心理學、邏輯學名著有開拓之功

他自稱這一時期為

“兼通世界之學術”之“獨學”時期


學貫中西,治學嚴謹——王國維

王國維雕像


王國維學識博大精深,著述宏富

通日、英、法諸國文字

先後在哲學、文學、戲曲史、甲骨文

古器物、殷周史、漢晉木簡、漢魏碑刻

漢唐史、敦煌文獻及西北地理

蒙古史、元史、圖書管理學、版本目錄學等

多學科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學貫中西,治學嚴謹

為一個即將沉沒的王朝盡職盡忠

最後卻寫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絕筆

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筆下既有

“拼取一生腸斷,消他幾度回眸”的悽美

又有“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的哲學況味

涉獵廣泛

王國維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他自小受到嚴格的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清末秀才。他從14歲開始認真鑽研《史書》、《漢書》,為他後來從事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04年,王國維開始致力於文學研究,是年發表了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運用西方文藝理論和近代科學方法評論文學名著的論文——《紅樓夢評論》。該文把《紅樓夢》與歌德的鉅著《浮士德》對照,是我國第一篇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研究作品的論著,在紅學史上它又是第一篇比較系統的研究專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1907年起,王國維開始從事戲曲研究。到辛亥革命之前,他已寫出多種有影響的專著和論文,如《戲曲考源》、《唐宋大麴考》、《曲錄》等。辛亥革命爆發以後,王國維與羅振玉一起,攜眷東渡,移居日本,並在第二年完成了《宋元戲曲考》,這部著作在日本漢學界引起反響,掀起一股中國戲曲研究熱。從此王國維專攻經史考古之學,與文學研究分了手。


“這個問題我不懂”

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一起被稱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

講課之時,王國維遇到某些問題常以“這個問題我不懂”一語帶過。語言學家王力當年曾師從王國維,起初不理解為什麼先生常說“我不懂”,後來悟出,這正是先生治學嚴謹的表現。

在清華除了講書授課以外,王國維一般不主動跟學生談話,從來都是上完課就走。但是如果有學生登門拜訪或致函,不管是求教或是辯論,從來都是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有當時東南大學的學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裡。


不跟王先生同桌


王國維與人交往,除了談學問或正事,很少閒聊,更不會對人講應酬話。如果有人請他看一件古銅器,他看了是假的,就會說“靠不住的”,而請他看的人無論怎麼說這個古器色澤如何古雅,清綠的如何瑩徹,文字如何精緻,什麼書上有類似的著錄,並將這些提供給他做參考,再請他仔細看一下,他看了以後依然會說:“靠不住的。”不附和,也不駁難。

王國維的外表也總是嚴肅冷峻的。趙元任的太太楊步偉對他頗有些害怕。楊步偉是個直爽的大嗓門,但見了王國維卻總是噤不出聲。王國維五十壽誕時,清華大學的同事辦了三桌酒席祝壽,趙太太硬是避讓著不和王國維同桌:“不!不!我不跟王先生一桌。”果然,王國維那一席一直都是默默不語,而趙太太那桌卻笑語不絕。

王國維與羅振玉失和始末

王國維從日本回國之前,羅振玉將他的第三個女兒許配給了王國維的長子潛明。1926年,潛明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早逝,王國維夫婦從北京赴上海料理喪事,而羅振玉從天津先行趕到。喪事完了之後,羅女對王國維繼室潘夫人主辦的喪禮有些微詞,羅很生氣王國維偏聽婦言,擔心女兒在婆家吃虧,當晚,未同王商量就帶著女兒回了天津。

這件事情對王國維打擊很大,他回到北京後憤憤說:“難道我連自己兒媳婦都養不起了嗎?”在書房默坐半晌後,拿出羅振玉素日來信燒了許多。“羅王失和”由此而起。由於在上海時,羅振玉的女兒曾變賣首飾給潛明治病,王國維回京後就籌錢要寄還羅家。正好,潛明所在的上海海關發了3000元的撫卹金,王國維就把錢寄到天津,可羅振玉卻不讓收,原封不動寄了回來,王國維又寄了回去,並附信說羅拒收無理,羅才不得不收下。從此兩人再未通信或謀面。


王國維的三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今人常用這“三重境界”來解析愛情離合、仕途升遷、財運得失等等。大師的闡釋與這俗世的輪迴的確是不謀而和的。洞悉人生,愛情也罷,仕途也罷,財運也罷,所有成功的個案無非都是經歷著三個過程:有了目標,欲追求之;追求的過程中有所羈絆,堅持不放棄;成敗關鍵一刻,挺過來了,喜獲豐收。而所有失敗的個案大都是敗在第二個環節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