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AI+ 洞察行業 助力變革》深度探索“智理”之道

12月20日,由慧聰安防網、慧聰電子網聯合舉辦的“2018智能安防產業鏈峰會暨年度盛典”在深圳會展中心6F桂花廳盛大召開,大會以“芯行動•安天下”為主題,匯聚了上百位專家、領導、獲獎企業代表、買家及供應鏈公司,現場更將分享並見證安防產業年度領軍企業的榮耀時刻,與安防產業人士共同探討AI時代下,安防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這是慧聰安防網迎來的第十五屆品牌盛會,並開創了安防產業品牌評選的先河。本次大會從智慧城市大環境延展,集中討論2018年安防、電子企業在技術、場景應用等方面的創新突破及行業鉅變,為中國智能安防發展聚集各類優勢資源,助推安防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安防產業融合發展。

會上,還圍繞當下產業熱門話題,數位企業領軍高管以及技術專家分享了獨到的觀點,高端對話論壇,實現安防產業的思維碰撞與交流,一同探尋智能安防產業鏈的未來與可能性。


海康威視《AI+ 洞察行業 助力變革》深度探索“智理”之道

海康威視副總裁徐志軍先生

這其中,海康威視副總裁徐志軍先生,更是以《AI+,洞察行業 助力變革 -- 探索城市治理到智理的轉型之“道”》為主題,為現場的嘉賓和與會者帶來了一場AI智能發展的盛宴。

通過此次分享的主題是《AI+,洞察行業 助力變革》,主要聚焦探索城市“治理”到“智理”的轉型之道,海康威視是如何基於AI在城市治理中發揮作用和價值的。

首先我們看城市發展,根據2018年的最新數據,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8.5%,這樣的佔比還在不斷提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大家深有體會的交通擁堵問題、社會治安問題,以及緊張的醫療資源和教學資源等,這些問題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治理是系統化的工程,非常具有挑戰性,上至國家,下到各級地方政府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以及電子政務、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等信息化領域做了大量的投入,中國在城市化方面以及信息化建設方面相比其他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還是有成效的,取得了很多成果。

從未來城市的發展來講,老百姓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國家也會持續加強城市治理,如在交通領域中的車路協同、能源領域中的節能減排、移動領域中的網格治理、環保領域中的綠色宜居、產業的繁榮發展等,未來會進入到智能化治理的階段。從城市“治理”到“智理”,需要“人”與“物”數據的深度融合,需要城市級的物聯感知、數據治理和深度應用,其中海量物聯網數據的治理及應用成為難點。

在城市數據中,80%是物聯網數據;在物聯網數據中,80%是視頻數據。美國計算機協會CompTIA的報告顯示,2014年到2020年物聯網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增速從2014年的14.4%到2020年的50.1%,這樣的趨勢還在延續。如何解決海量物聯網數據治理的難題?如何解決物聯網數據和行業應用的深度結合難題?“AI+IOT”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對城市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下一階段,人工智能與IOT的結合將進一步促進城市向數字社會轉型,驅動城市變革。

海康威視《AI+ 洞察行業 助力變革》深度探索“智理”之道

將AI和IOT結合起來,不僅需要雲計算,還需要邊緣計算,正是從“雲邊融合”理念出發,海康威視提出AI Cloud架構,包含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三層能力:邊緣節點側重物聯感知數據的採集、前端智能處理及簡單的功能應用;邊緣域側重物聯感知數據的匯聚、存儲和處理,並將結構化數據送入雲端,邊緣域同時敏捷響應業務需求,具備局部認知的能力,實現關聯分析和智能應用;雲中心側重多維數據的融合與應用。

基於AI Cloud架構,我們將AI能力注入邊緣節點,提升邊緣節點的智能化、多維化、綜合化等能力。IDC的一份數據報告指出:到2020年,將有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AI賦能邊緣節點是未來的趨勢。

基於AI Cloud架構,構建分級分類的場景化應用,如果說AI和數據是原料,那麼應用就是產品。我們可以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利用相同的原料組合出不同的產品,產品之間也可以實現彼此的兼容和協同。在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都有相應的場景化應用,在邊緣節點,更多的是基於單一場景的智能應用,如門禁開閘、停車開閘等;在邊緣域,更多的是基於跨時空的智能應用,可支持多數同用、同數多用,如重點人員、重點車輛的管控;在雲中心,更多的是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如交通態勢分析、應急指揮調度等。

基於分級分類的場景化應用需求,數據需要按需地流向業務應用需要的地方,能夠在整個城市裡有效的流動起來。流動的數據才是鮮活的,才能不斷產生業務價值。基於AI Cloud架構,可以構建多級數據資源池,實現物聯網數據、業務數據、互聯網數據的按需匯聚、融合關聯、深度挖掘,實現多級數據資源池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解決人與物的數據的深度融合問題,更好地實現城市級海量數據的分級、分層管理和深度應用。

AI是一種通用技術,也是一種核心能力,這樣的能力如何在系統裡能被方便調用?海康威視提出AI可調度的理念,在AI Cloud架構下,算法、算力、數據、服務等AI資源能夠統一管理調度,解決算法多、計算芯片類型多、設備能力單一等問題,可以很好地兼容第三方算法,實現“一套平臺,多種算法”,供用戶擇優選擇。而針對碎片化的智能應用場景,已有算法並不一定能夠完全滿足,對此,海康威視還開發了AI訓練開放平臺,能夠讓用戶自己定製算法,更好地實現場景化應用。

海康威視AI Cloud是一個開放的架構,以AI賦能行業應用,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設。這裡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在公共安全方面,智慧警務對智能物聯網的動態數據採集、業務數據融合以及實戰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結合多維化、立體化的信息採集,同時在數據上進行融合、分析和應用,更好的服務公安的預測預警、綜合指揮和智能決策等業務。

在交通管理方面,我們結合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在路網感知、數據綜合認知、信息服務等方面創新,助力城市交通的精細化管理。比如“4KS實景指揮作戰平臺”,這是我們和深圳交警聯合創新的成果之一,將AI與交通管理業務結合起來,虛擬與現實融合,宏觀地呈現交通狀況,融合車輛信息、事件信息、警力資源等,實現交通指揮系統的全局掌握,微觀細節精準調配和警力精準投放,全面提升警務指揮效能。

城市治理除了要深入到行業的各個方面,也需要深入社會的毛細血管,例如在基層治理方面,考慮群眾的訴求和服務,把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平臺和服務連接每個市民。例如發生在身邊的群體性事件、治安事件,以及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相應的管理部門與群眾能夠方便地互動起來,形成“讓群眾參與、讓群眾評判、讓群眾共享”的局面。此外,旅遊、環保、物流、零售、教育、社區和養老等方面,AI也有大量的應用場景,AI賦能行業,打開了行業發展的前景。

海康威視致力於打造基於AI Cloud架構的能力開放體系,希望和行業合作伙伴一起為廣大的用戶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服務,共同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讓人們能夠體驗到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結語:

在徐總分享的主題演講中,我們不難看出,安防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最新科技也逐步落地於此,並延伸到行業與城市的各個方面。城市治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從未來城市的發展來講,國家層面強調精細化的治理,老百姓追求美好的生活體驗,例如未來交通領域的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能源領域的節能減排、環保領域的綠色宜居以及產業繁榮發展等,都會對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康威視提出基於AI Cloud構建智聯感知城市的理念,在城市的前端感知基礎設施層,將AI注入邊緣節點,通過“AI+IOT”提供豐富和精準的感知;邊緣域側重物聯感知數據匯聚、存儲、處理和關聯分析,具備局部認知和敏捷響應的能力;在城市雲平臺實現多維數據的融合,以及基於大數據的多維分析和應用,具備城市級的全局認知能能力。基於“AI+IOT”,能更好地解決城市物聯網數據的難題,融合與洞察數據 ,以智馭行,驅動城市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