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呆著好嗎?

SS135409617


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住在自己家好嗎?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兩個人都健在,生活能自理,肯定是住在家比住在養老院好。原因如下:

一是省錢。住在養老院,每個人每個月大約得三千左右吧,兩個人就得五六千元。如果在家裡住著,自己做著吃,兩個人一個月一兩千足矣,每個月可以省下開支四五千元。

二是家裡住著舒服。兩個人住在家裡,一百多平方,寬暢明亮,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地兒想去那裡去那裡,心裡舒服。住在養老院,兩個人一個屋子,地方小,空氣不好,想出大門外透透氣恐怕都不會叫的。所以憋屈的慌,不,如在家裡隨意。

三是住在家裡熟人多。鄰居相處多年,彼此知根知底,非常熟悉。出來進去的就能碰到熟人,說說話,拉拉家常,親切高興。如果住進養老院,彼此生疏,沒有什麼共同語言。話不投機,說不定說著說著就惱了,鬧出意見也是常有的事。

四是在家裡想吃啥做啥,為的是對口。而在養老院就不行了,必須得做啥吃啥,不合口味也得吃下。所以沒有在家裡吃的舒坦。

如果兩個人有一個身體不行,需要別人照料,那就應該兩個人一起住進養老院,由專人負責照顧

如果不住養老院,由孩子來照顧一是孩子沒有空,放下工作專職照顧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抽時間來陪伴你,一是照顧不好,二是會讓孩子太累,弄出個大病小災的,對孩子的家庭是不利的。如果讓老伴來照顧,老人伺候老人,有些活兒真的會幹不動,說不定過了幾天就會把另一個累倒,給孩子造成更大麻煩。兩個人住進養老院,一個被照顧,另一個進行監督,不讓老闆太受罪。這樣,對老伴,對孩子都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也能被照顧的很好。

如果只剩下一個人,那也是住在家裡好,找一個保姆或老伴,陪著說說話,做做飯。沒事出去遛達一會,也是不錯的生活。如果病倒不能動彈了,再住進養老院,由專業的服務人員或護理人員伺候,打針吃藥也有專門護士,那就比在家裡找人伺候強多了。

說的對於不對望大家留言討論。謝謝大家。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說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吧。

我家的老太,今年90歲。十年前,摔了一跤,導致不能正常行走。

平時全靠姑姑和姑父二人照顧,而他們也是快60歲的人。他們倆十年來很是用心照顧,可是老太隨著年齡曾大,小腦萎縮,也近似痴呆,變得很折磨人。

去年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姑父幫老太找了一家養老院,想緩解一下自身的疲憊。

我們去看望老太的時候,我和先生是哭著回來的。

那是我第一次見先生流眼淚,無力感充斥著我們的內心,真的沒法說。

老太住的是個四人間,是男女老人混住一間房,後來管理員解釋說,病情相似的老人住一起,照顧起來方便些。

房間是挺大,可是半天沒見到一個護工。

病房裡,一個男老人和老太的情形差不多,也不能自己行走,當他要上廁所的時候,就在那喊了足足有十幾聲,也沒有護工過來幫忙,先生實在看不下去,過去攙扶老人。

我去樓道口找護工,來的是兩口子。原來他們兩口子要負責整個養老院的所有護理工作,所以很多時候忙得脫不開身。

病房裡還有一位女老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眼光呆滯,留著口水。我試圖和她說話,她沒有應答。

我們在那呆了好些時候,才過來一個白衣護士,機械地分發藥丸,並試圖快速地離開。

然後,我們給老太餵了藥,老太詢問姑爺哪去了?並揮著手讓我們早點回去,先生摸著老太的手,哽咽地說姑爺很快就會來,現在我們在這陪著你。

記得我當時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真的,但凡有一點辦法,也不能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在哪都不如自己的家裡好。


有書共讀


如題,都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窩”其實已經很明顯,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待著好嗎?

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養老的需要。我國在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以上。並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421模式的家庭湧現出來。子女們既要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又要承擔撫養和教育自己孩子的責任,每天早出晚歸,雖然他們也想在老人膝下盡孝,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這樣的一種社會現實情況,我們為了可以更好地照顧老人,將老人送進養老院其實是一種選擇。

對於那些子女長期在外的空巢老人,將他們送進養老院無疑是保障其安度晚年的最佳途徑。根據第五次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空巢老人家庭已從2000年的約1600萬戶上升至2010年的2800萬戶,並佔老人戶家庭總數的32%之多。這些空巢老人,他們獨自生活,無人照料。據民政部統計約60%的空巢老人有心理問題,而且近幾年各地出現了許多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數日卻無人發現的情況。

國家建設的正規的養老院它是具備較完善的生活起居,文化健康,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老人們在養老院裡不僅可以在生活上享受更專業的照料,也可以擴大社會關係,結識許多同齡人,他們有共同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老人內心的孤獨寂寞感,老人們也可以聚在一起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在晚年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

很多人有錯誤的理解就是老人住在養老院就是子女不管不顧了,其實將老人送進養老院並不代表子女們就不管不顧了,這只是一種孝的形式的改變,並非親情的斷隔。我們可以在下班後給老人打一個問候的電話,在週末帶上子女去看望老人,過年過節將老人接到家中團聚,這樣既能讓老人得到養老院專業的照顧,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中華醫學科普


一場關於養老問題的談話



麻麻,今晚你在家嗎?

我去看姥姥。

姥姥好嗎?

姥姥經常問,你幾時回來,給她說了幾十遍,總是記不住。上星期姐姐也去看過姥姥,姥姥很高興。姥姥近幾個月經常尿褲子,尿床,想解小便時跑不急。幸好保姆阿姨很盡力,收拾的姥姥很乾淨。今天,阿姨給姥姥洗腳是發現左腳的第三個腳趾甲根處有點腫。我看了看,可能是趾甲有點嵌頓,磨的。我給姥姥剪了趾甲,塗上碘酒,好了。後天我去時再看看。

麻麻,這事你熟。你給姥姥買點老年人用的尿布。

買了,姥姥不用。說是因為我買了尿褲,她才開始尿褲子。做了解釋工作,不管用。只有保姆受累了。

麻麻,這個保姆阿姨要是不幹了,怎麼辦。再找,肯定不如這個阿姨好。我們可以把姥姥送到養老院嗎?

那不等於殺了你姥姥。你姥姥不會去的。

我同學的姥姥的姥姥也在養老院。90多歲了,已經不大認人了。同學說,那個養老院的設施很好,屬於比較貴的那種。我們送姥姥去最好的。

那也不行。儘管媽麻是獨女,陪護姥姥連排班表都不用。上次保姆阿姨想不幹(讓姥姥氣的),我頭有地球的兩個大。你姐姐寬慰我說,現在家政機構很多,找個好保姆不難,頂多多找幾個。幸好有你倆給我寬心。

你是說養老院不好嗎?

不是。像你和姐姐,年輕,認為把媽媽爸爸送個好養老院就好。媽媽這個年齡,經歷了過去,活到現在,看到了將來。麻麻認為對於養老院,不同年齡的人,看法是不一樣的。姥姥這個年齡的人認為養老院再好,不如家好。最近看到了一篇博客,說國外的養老院。也不過是老人坐在椅子上對著窗外發呆,國內一個養老院給老人餵飯的鏡頭,就像填小豬一樣。

養老院有各種活動對老人好不假,對於智力正常,活動尚可,能自理,但需有人陪伴照顧一日三餐的老人最好。你姥姥已經中重度失智,語言能力下降,對冷暖飢飽不能表達,不能自理,在家最好。養老院不會一個護工專門照顧一個老人。

那等你倆老了,我送不送你倆去養老院?

說了你姥姥的情況,你不要害怕爸爸媽媽的養老問題。我們有工資,單位還好,生病養老會給你們省事不少。在爸爸媽媽能自理, 不老痴的時候,我們會自己僱人照顧自己,你倆只需經常回家看看,看看我和你不講理的爸爸打仗沒有,說點甜言蜜語,像哄孩子一樣買點小東西給我們驚喜,比如從路邊地攤上買個放電池的會叫會跑的小狗狗,兼職乾點管理保姆的工作就行。萬一住院,要人守護,好在你倆還能排班。

那我同學姥姥的姥姥在養老院,挺好的。他們家的人也很孝順。

是的,你同學姥姥的姥姥在養老院,挺好。因為你同學姥姥的姥姥需求不一樣。這也就是我說的不同年齡情況的人,看法需求是不一樣的。對你同學姥姥的姥姥來說,在養老院就挺好。如果,爸爸媽媽到了臥床不起,神志不清,不能自理的地步,一定要把我們送養老院,我們的工資還可以自己承受。如果在家,會吧你倆累死,就是僱三個保姆也不行。你需要調節三個保姆的關係,不要讓他們鬧意見,你需要經常監督他們的工作,房間打掃乾淨嗎,有無異味,特殊飲食做得好嗎,2小時翻身做到了嗎,身上起褥瘡了嗎,等等等等。這些工作可以去收這樣老人的養老院,交給機構去做。媽麻在那裡會比在家舒服。

對你說這些有點早,你的同學的爸爸媽媽可能不會對他們這樣說,可能他們自己還沒有感受到這些,因為他們還年輕。

嗯。。。。。

今天媽媽也就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不要有好大的壓力和負擔。爸爸媽媽身體健康,離老還早呢。

你倆還是要“天高任鳥飛”。


高芹醫生


小時候家人調侃我,以後怎麼孝敬爸爸媽媽呀?我說送他們住養老院。結婚的時候,媽媽曾說當年聽著稚嫩的童聲說出那樣的話其實還是覺得有點心酸的,後來我到別的城市讀書、戀愛,成家,她又覺得年齡大了也可以去養老院。

我能理解媽媽跟我說可以去養老院養老的話,她是想讓我在外沒有牽絆,不拖累我,讓我放心。這幾乎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但作為女兒,我知道老人其實想要的是子女圍在身邊吃飯,需要的是我們常常的陪伴,就像小時候的我們,一睜眼就要喊“媽媽”一樣。

但是,我深知,即使我是康復醫學和營養學科班出生,擁有不錯的健康管理技能,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能很好的照顧即將年邁的父母。

所以我仍然留意身邊的養老機構,我希望給父母找一個集醫療與養老服務為一體的機構。我相信團隊的力量,相信專科醫生的技術,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的養老產業會做的越來越好。

而我要做的,就是儘量選擇一個我身邊的,醫療服務不錯的養機構。我希望可以隔三岔五的接父母回來住。

但是如果我所生活的城市家庭醫生的醫療模式成熟(這個真的很贊廈門鼓浪嶼的家庭醫療制度),每週可以定期上門服務,我也很願意父母可以住家養老,很願意他們在我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當然,想法有很多,需要的是經濟支撐。如果不想讓父母離開自己養老或者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應該定期幫助他們進行相關體檢,做好相關疾病的防護措施。

所以,選擇讓老人在哪裡養老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決定的,陪伴老人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唐芳,國家公共營養師,王興國營養特訓班第五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2017.12.01本題回答文字字數:736】

這個不一定!

這要看老人自己的感受和家人護理陪伴的能力、以及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來決定的。完全是因人而異的。

人老了,兒女對老人的孝最重要是體現在一個“順”上。所以,到底是住養老院,還是在家,首先要看老人自己的感受。老人覺得好才是最好。

其次,要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如果老人身體好,活動自由,又喜歡人多,經濟條件允許,兒女都多忙於工作、家庭(這階段的兒女必須做的),這種情況,住養老院會好些。這點我主要是從飲食上考慮的。老人自己做飯往往不會太認真對待,更何況對現在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過慣了勤儉的生活,往往不太注意飲食營養的搭配,而一個條件不錯的養老院至少在營養均衡的角度可以滿足老人的身體需要。

一個朋友的老父親,就是願意住養老院的,四個姑娘都孝順而經濟條件又好,但是老人說,在養老院裡有好多人一起玩,而且自己也不會因女兒照顧有負擔。

第三,老人身體不太好,兒女又多忙於工作,家裡條件也不是太好的情況下,我還是建議老人住養老院。畢竟養老院是1名護理人員可以服務多個老人,比起在家請家護還是要省得多。——這點我主要是從經濟條件上來考慮的。

我的一位遠親就是這樣,家住農村,就一個兒子。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兒媳一人帶孩子在村裡服裝廠打工,加班是常事,孩子都不時間照顧。而他又是腦血栓後遺症。這種情況下,他住養老院就特別好,離家不太遠,假期兒子回來能看來,平時在養老院裡有人給洗涮,按時吃飯,雖然條件不太好,但也是每燉能有二菜一湯。同他一人在家裡比,住養老院就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如果老人願意,經濟條件允許,我也主張老人住養老院。如果我老了,我一定是住養老院的。未來的十幾年後我就會面臨這種情況。群居、補人肯定、有人陪伴、減輕兒女負擔、團體活動等都是在養老院可以實現的。

第五,如果老人本來就是一直跟兒女住在一起,且其樂融融,那自然不必去一定要追求住養老院。

對於老人來說,不變的生活方式也許是最好的。有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好的。

當然,未來的養老也不侷限於一定要住在養老院,也可以有像幼兒園那樣的老人園,白天老人去老人園,晚上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還可會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多種形式。

副船長~劉筱慧(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培訓部講師 王興國營養師特訓班四期班主任 科普營養原創作者)

歡迎大家關注、點評、點贊,隨便“噴”些什麼也好!我們愛營養,我們是靠譜的營養科普團隊。


營養海賊團


我認為不錯,我婆婆85歲,因強制性脊柱炎癱瘓至今2年,大小便失禁,不能翻身,一年前在家4個子女照顧,晚上基本睡不了覺,子女最大的66最小的54,子女都身體不好,有得癌症的,有肝硬化的,有失業的還的上班餬口,都熬的精疲力盡,僱了保姆一月3000我們姊妹4個出,老人一年住了6次醫院,不能吃飯,瘦的皮包骨,保姆的飯吃不慣無奈去了養老院,老人工資2千多點,加上國家補貼,才夠養老院一月的費用。養老院環境一般,照顧的還行,飯也可以,半年以後老人胖了,精神也好了,到現在一年了,只住過1次醫院。我認為重要的是多關心老人,經常去看看。不要說送到養老院就不管了,老了都怕孤獨。我愛的人姑姑也在養老院,不能自理10幾年了挺好,白白的胖胖的現在86歲了。無人照顧的情況下,還是養老院?


自由飛翔147866947


我的老父親今年90歲了。兩年前母親去世後一直待在老屋裡,到兒女那誰家都住不長久,吵著要回去。曾經我們也一度考慮送他到養老院,姐姐親自去打聽幾個地方,然後有找內部工作人員問實情。讓我們打消了送他去養老院的念頭,原因不必細說,我們寧信其有不願意拿我們的父親去試試。父親曾經也有這個意思,聽說養老院都是老人,可以打打牌聊聊天,有人做飯吃 ,有人洗衣服,後來在我們的制止下不再要去了。現在老父親依然一個人獨居,和大哥家很近(幾乎是隔壁到隔壁),大哥負責天天去看看他,他願意自己做飯吃就自己做,不願意自己做飯大嫂負責給他做飯(他不願意和他們合一起吃,認為口味不一樣)我們至少每週回家一次,幫忙洗洗搞搞衛生,清理整頓一下房屋,隔三差五接出來住兩天。等著老父親真正動不得,再商量著誰照料。現在是每月給大哥家1000元,吃喝除外。老人現在身體還好,基本能自理。總之,不打算送他去養老院。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只希望爸爸開心。


肆意的紅葉918


前年我家親戚中風康復後,鬧著住養老院,表哥給他找了一家正規養老院。環境很好,有食堂、活動室、康復室、陽光大廳,房間是雙人間標準房、有電視寬帶衛生間。養老院配備廚師、管理員、衛生員和醫護人員,每天有人量血壓,打掃房間什麼的。室外有蔬菜大棚和花園,聽說夏天會很美。

親戚開始住的很滋潤,天天盼著春暖花開去花園。住一個月,精神狀態就不太好了,他70歲,在老人院屬於年輕的,其他老人有動不了的,沒牙的,不能自理的……來這裡住的老人有一部分是兒女不孝的,無依無靠的。每個老人多少都有點不幸,隔三差五看一場人間悲劇,偶爾再有個去世的,心情壓抑極了。

我去的幾次,那些老人坐在電梯口,問親戚這是你女兒嗎?親戚說這是我外甥,老人的眼神三分嫉妒七分落寞的說:真好,外甥都來看。弄的我覺得好像在擠兌人。親戚常跟我說一些老人院的事,說有個老人拉在走廊,燻的他倆一天沒出屋,在房間吃餅乾。有個老人說好幾年沒吃肉了,叮囑親戚出去吃飯,給她帶點有肉的剩菜回來。還有個老人想再婚,兒女不同意,被囚禁在老人院精神出了問題,十二月份穿背心在外邊坐著……說的我心裡很沉重。

大家覺得在老人院交交朋友,聊聊天,其樂融融,事實不是這樣,老人們經常為雞毛蒜皮的事犯口角,你比我多一勺菜,他比你少一口肉,都是他們吵架的理由。平時打麻將打撲克,玩著玩著就打起來了,讓管理員評理,憑不明白繼續吵,說一方不對,另一方繼續吵。氣的管理員說,我讓你們玩我還得斷官司!

親戚住了倆月覺得要瘋了,也不想等夏天摘蔬菜了。元旦後就跑回家不肯去了。現在老兩口在家看看電視,養養花,跟老鄰居聊聊天,想吃啥買點,再不提老人院的事。


用戶7826I97257039279


人老了去養老院真的好嗎?

首先高端的養老院,價格不菲,經濟條件有限的老人去不了,低端的條件差,老人又不願意去,剩下性價比高的公辦養老院,往往一床難求。


曾經看見有個養老院,就辦在殯儀館旁邊,當時我母親苦笑說,這樣好方便。這其中的酸楚,對於年事已高的敏感的老人,往往有被遺棄的感覺,更有時日不多的恐懼,不是每個老人都想得開的。

當然對於失能,多病的老人,養老院專業的醫護條件還是有優勢的。有位伯母得了狂躁症,每天都拼命往外跑,鬧得一家人半夜三更上街尋人,精疲力盡。

對於能夠自理的老人,或兩老能相互照料的,居家養老還是不錯的,對住房參照養老公寓改造一下,舊樓安電梯,報警器,廁所扶手等應該不比一般的養老院差,條件好後僱鐘點工,社區醫生上門服務,生活了幾十年的環境,應該更讓老人愉悅。


畢竟住了幾十年的小家,親戚朋友,鄰居路人都更多,見了面打打招呼也容易嘮上兩句。有老有小,新鮮事多喜歡熱鬧的老人,也更快樂。相對來說,養老院沒孩子,缺乏生機,眼見所聞都是死亡,衰老,疾病,眼巴巴盼著親人來,探監似的,呆不了多久就走了,又總少了幾分自由。

自家的收藏愛好,多少真愛的東西都拋下了,畢竟單間也裝不下那麼多玩意。生活愈發單調,沉悶,能上網,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的機會也少,耐不住的孤單寂寞。


也許有人會說,在家也不一定有人照料,兒女也不一定常來,可生活幾十年的小圈子,終歸熟悉些,連小賣部的老闆娘,也可以開兩句葷玩笑,老人可按自己的生活規律和習慣生活。

至於條件差的養老院,真心讓人受不了。親見過晴朗天日,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總坐在門口曬太陽,幾乎都不太言語,隔著幾米遠就能聞著濃烈的尿味。伙食也差強人意,有沒有新聞裡,那些聳人聽聞的虐待事件,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回在對門小區,碰著個坐輪椅的老人,推輪椅的大約五十來歲,正在跟他一起唱紅歌,非常開心。大夥都說他福氣好,老爺子說自己九十歲了,獨住三室一廳的大房子,兒子們給他請了兩個男保姆,每個兩千一月。輪流值夜,換著買菜做飯。若他們家屬來了,也可留夜。反正每個月上萬的工資花不完。

不少人便有人沉默了,在這個三四線小城裡,多少人退休工資還不足兩千呢,若是沒有退休金的農民,又沒有積蓄,子女又不孝順,或能力有限的,只能祈禱無病無災,平安老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