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文丨職業餐飲網 孫佳瑤


倍受關注的餐飲行業2019年十大新風向也新鮮出爐啦,其中,“餐+飲”這一風向名列前茅。

你看,不少大牌中餐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爆款飲品或飲品品牌,pick了一波“餐+飲”的神仙操作:

如海底撈新出的“火鍋伴侶”(乳酸菌飲品)——鮮小菌、西貝的沙棘汁、德克士一口氣推出6款檸檬飲……

湊湊推出了茶米茶、小龍坎推出了龍小茶、渡娘火鍋推出度孃的茶……

這麼多的大企業轉戰“餐+飲”的模式,那麼“餐+飲”風潮怎麼跟,到底要加什麼“飲”呢?

從配角到主角,“飲”變成了香餑餑


以前:“飲”以碳酸飲料、果汁為主的成品型飲料


回想一下,如果時間倒退5年,我們到餐廳吃飯,到了點飲品環節,服務員最常說:“可樂雪碧檸檬茶,親愛的顧客喝點啥?”


因為以前對於餐飲品牌來說,飲料只是錦上添花般的存在,企業對於“餐”已經絞盡腦汁,並不會把“飲”過多地納入考量範圍。

可以說以前在餐廳中,基本都是以碳酸飲料或者果汁為主的成品型飲品,少數“有靈魂”的餐廳可能會有自己熬製的酸梅湯、米糊、或者鮮榨果汁一類的“自熬型”產品。

但千篇一律的“低配置”對於挑剔的食客似乎根本無法形成記憶點。

對於這樣的情況,餐廳也並不以為然,因為市面上的餐飲品牌都一樣,你還要我怎樣呢?

也就是說餐飲中的“飲”在以前的市場上多數僅作為“餐”的“配角”,只起到輔助作用,基本不形成任何的競爭性。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現在:“飲”是自制飲品+自創飲品品牌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少部分“有識之士”以獨特的眼光看到了“餐”和“飲”不可分割的閃光點,於是大膽的引領了“餐+飲”的新業態。

現在餐廳中的“餐+飲”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在餐廳中放大“飲”地位,讓“飲”成為畫龍點睛之筆,亦或者有實力的企業直接推出了自己的飲品品牌。

這一波操作著實騷氣得很,不僅在專業的飲品領域掀起不小的浪花,更是在推出茶飲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力,還增加了餐廳盈利點。

為何“餐”與“飲”平起平坐了?


那麼短短几年時間,是什麼讓餐廳中的“飲”從之前的配角成為如今的“香餑餑”呢?

背景:年輕人吃喝一體的消費趨勢驅動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其中,中國人民“爭氣”的體現在消費水平上尤為明顯。據統計,消費需求對GDP的貢獻從之前的45%升級到如今的65%左右。

而消費升級背景下的餐飲市場中,年輕人以絕對優勢佔據主導地位,成為餐飲市場消費的主力軍。

面對永遠追求新鮮感和體驗感的年輕食客,餐飲店不得不重視消費體驗。

複合式消費、吃喝一體的消費趨勢使得“餐”與“飲”越來越難捨難分了。

外因:茶飲風口帶動了餐廳中的“飲”發展


2016年可以說是“新中式茶飲的元年”,大量的茶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受年輕人追捧。

據有關數據顯示,茶飲市場潛在規模約為500億元,消費群體約為5億人。網紅“喜茶”更有著“排隊兩小時,享用五分鐘”的魔咒,但年輕人依舊樂此不疲。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和茶飲品牌一樣,現在的餐飲消費市場中,18歲-35歲的人群依然是消費的主力軍。

在相同的消費群體下,茶飲火爆的市場就無形地驅動了餐飲市場中的“飲”,讓餐廳中的“飲”也感受到了“緊迫感”,放大“飲”地位勢在必行!

這樣看來,眾多的龍頭企業挖掘“餐+飲”模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內因:增加餐企盈利點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盈利永遠都是第一要義。

餐飲人都知道,飲品的毛利潤非常高!

英敏特Mintel公司在近年出具的消費者外出就餐報告指出,15%-20%的飲品銷售額能為整個餐廳貢獻50%的利潤。根據一些餐飲老闆的經驗,不重視飲品,就可能丟掉5%-20%的業績增長或者10%的純利。

而放大飲品的比例,首先就會在無形中增加四類客群:店內消費、打包外帶、流動客群以及外賣客群。

最有發言權的就屬麥當勞的甜品站(飲品專賣窗口)了,為麥當勞的營業額貢獻了不少“功勞”。麥當勞首席市場營銷官張家茵說:“一個銷售好的甜品站會佔到母店銷售額的10%,但其所佔用的面積才不過是母店的1.5%-3%。多一個甜品站就是多一個分銷點,多一份額外的增長。”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餐+飲”到底+啥“飲”?


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把飲品同餐品組合售賣,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推出自己的特色飲品以招攬顧客,也漸漸成為餐廳的標配。

雖說“餐+飲”方式基本成為了未來的大勢, 但是你真的知道你的餐”到底要加什麼“飲”嗎 ?

(1)做符合品牌調性的定製化產品


面對早已是一片紅海的火鍋市場,海底撈更是聲名遠揚,從服務到菜品,海底撈很少讓人失望。

從“好火鍋要配好啤酒”開始,海底撈就引領火鍋界抬高飲品地位,不僅走心的組建專業團隊研究啤酒口味,而且專屬啤酒也迎合了吃火鍋要親朋相聚的場景需求,增強了品牌的影響力。

而現在,人類已經不能阻止海底撈前進的步伐了,在研發海底撈啤酒之後,又新推出了“火鍋伴侶”乳酸菌飲品。據瞭解,海底撈這款低溫乳酸菌新品名為“鮮小菌”,玻璃瓶包裝,保質期可達21天。

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推出的乳酸菌產品主打可以“沖淡辣感”,並且乳酸菌助消化,比較養胃,不僅適當解決了火鍋的油膩感,並且可以緩解麻辣傷胃的弊端 。

這個“靈丹妙藥”的推出似乎解脫了消費者們吃火鍋的“負罪感”,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就算再放縱的吃麻辣火鍋,也可以解決後顧之憂。

十分符合現在年輕人自我安慰式的“佛系”養生法則,顧客吃起海底撈時也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因此,餐廳為了抓住“餐+飲”的趨勢,一定要做符合品牌調性或者特色的定製化的東西,讓“餐”與“飲”適當綁定。就像紅酒配牛排一樣,讓二者形成“伴侶”模式,從而相輔相成。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2)做出別人無法複製的獨家產品


說起西貝家的沙棘汁,可謂聲名遠揚,“市面沙棘千千萬,獨獨寵愛西貝家”是消費者對這款明星產品最大的認可。

西貝家的沙棘汁在符合店內風格的基礎之上大花心思,反覆為這款飲品投入精力,讓消費者養成了到西貝家必喝沙棘汁的消費習慣。

正是因為西貝的沙棘汁做到了讓食客們流連忘返,所以這款沙棘汁不僅在店內是超級明星,與市場上其他沙棘汁相比更是憑藉著獨特的口感名列前茅。

西貝的沙棘汁不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在市面上也穩坐獨家的地位,別家很難複製。

所以,儘量研製出獨家的、別人無法顛覆或輕易模仿的飲品,就像一個飲品標杆一樣,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3)拿去市場上驗證,和專業茶飲品牌競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是不是找到一款新奇的飲品,“餐+飲”模式就大功告成了呢?

其實不然,先不說能否找到,首先飲品的打造就不是so easy 的事。不是做別人家沒有的,就是“餐+飲”,而是要在口味以及各方面都在專業品牌面前依舊有競爭力。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湊湊”。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從奶茶的專業角度來講,“湊湊” 的“臺式手搖茶”可以說不遜色於市場上的網紅奶茶大品牌,無論從原材料、配方創新、中西合璧的味道,在數一數二的專業奶茶品牌面前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經過兩年的市場洗禮,湊湊在全國已經有了21家門店,茶飲的銷售平均佔比為18%,到了夏秋季,這一數據會升至22%。

這裡也給了餐飲老闆們一個啟示,不管做出什麼樣的飲品,都要敢於拿到市場上去檢驗,與所有同類產品統一考量。

“餐+飲”中的“飲”千萬不可以只在餐廳內部“孤芳自賞”,一定要在市場上有與同品類品牌競爭的能力,方能做大做強。

海底撈又出新飲品,2019年“餐+飲”模式要火?


小結

餐飲本是一家,相輔相成才是發展之道,“餐+飲”的潮流席捲而來。

提升“飲”的地位已成了多數餐廳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加盈利的手段。

但想要做“餐加飲”模式,必須頭腦清晰的分析出加什麼“飲”的問題,這樣才能不負眾望脫穎而出。

對於“餐+飲”風潮你怎麼看?你認為應該加什麼“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