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這個女孩名叫朵朵,今年4歲,每天被舞蹈、鋼琴、英語、全腦開發練習題排滿了日程。她說她最不喜歡舞蹈課,在大學當老師的爸爸卻以為那是她最感興趣的。大人和孩子的感受完全錯位了。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這麼小,朵朵已經會為了爸媽開心而假裝,她不想讓爸爸媽媽失望,只能壓抑自己的天性,乖巧地配合。她說她的感受不是傷心,不是煩(已經習以為常),而是一個“乏”字——太準確了,讓人聽來心頭一震,心下不忍。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可她爸爸卻覺得:“誰不累?我覺得她不累!我真覺得她不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自己苦心一直為孩子付出,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應該的,都是值得的,並且,孩子自己會感到快樂。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朵朵爸爸這句“誰不累”,也代表了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他們耗盡精力、付出一切,想打造一個精英,等待被未來社會選中。

為了“贏在起跑線”,或者僅僅為了“不輸”,每個人都很累,從父母到孩子。

這個片段引起了熱議,它來自正在愛奇藝播出的兒童紀實教育實驗節目《超能幼稚園》。人們驚奇地發現,一個像朵朵爸爸這樣溫和儒雅、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很多心力的父親,也可能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感受——他用的力氣越猛,孩子對他隱藏得越多。

為什麼會這樣?

為了觀察當下兒童學前教育裡最普遍的困境和問題,節目組根據兒童教育心理學,科學搭建了一所夢幻幼兒園的現實場景,請來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邊玉芳教授做園長。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又從全國找來十個素人家庭。這些家庭裡十個3-6歲、性格各異的孩子,一起在“超能幼稚園”度過了三個月,他們的爸爸或媽媽則在“24小時實時觀察室”觀看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家長在這裡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就像照鏡子,覺察到平時無意識的親子溝通問題。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這是每一個大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可是,厭學是人的天性,大人尤其如此。節目組便應大眾所需,請來5位人氣實習男幼師,通過培訓、考試,合格之後進入幼兒園實習。選擇幼師的首要條件是和支教一樣,必須對孩子有愛和責任。

實習男幼師們不斷受到孩子的挑戰,受到邊園長的監督、援助、批評,在衝突不斷的真實記錄中,科學教養的理念、知識就跟著具體場景,輕鬆、實用地傳遞出來。

我追看了兩期,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這面鏡子太好用,把90%的親子溝通問題都照出了原形。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為你好”,孩子為什麼不領情?

節目裡有一個特別漂亮的混血女孩劉一凡,她媽媽和她相處的方式就是典型的權威型“為你好”。

在玩具店裡,凡凡挑中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但媽媽說不行,拿起另一件買單走人,說“這件才更適合你”。凡凡一直說“我不要”,賴著不肯走。媽媽直接拽著她的手,拖離玩具店,因為她覺得有些事情是不能由小孩決定的,總說“不要”,就是挑戰了她作為媽媽的權威。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這個場景太常見了。很多家長會想:我都給你買玩具了,你怎麼還鬧脾氣?太不懂事了。

明明一件好事,弄得大人、孩子都不開心。

家長拒絕孩子很可能是有道理的,比如孩子喜歡的玩具不適合ta的年齡段,比如玩具太貴超出家長的預算,又比如孩子非要買的那個家裡已經有了。

可是孩子的生氣也有道理,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等於直接否定了ta的感受,“我喜歡什麼”好像完全不重要,媽媽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為你好”式的溝通,天然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潛臺詞是:我看到的才是對的,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你還是得聽大人的話。

大人用自己的認識,碾壓了小孩的認識。可是你並不能代替小孩去感受,ta的感受還是沒有變,ta就是不開心呀。

怎樣的溝通既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又不是無原則地百依百順?

你需要聽孩子說,並給ta幾個明確的選擇。“你喜歡這個玩具,是因為什麼?”如果ta說,因為裡面有個小公主/挖土機,你可以說:“嗯,我知道了,你喜歡小公主/挖土機。可是這裡寫了,這個玩具要7歲以上才能玩。那邊還有幾個玩具也很有趣,你想選哪一個?”

不給孩子選擇權,只是讓ta遵從大人心目中的“為你好”,更大的危險是,久而久之,孩子也認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了。ta會習慣性地遵守比ta更強勢、更主動的人的規定,習慣性地“聽話”。

就像朵朵,進入超能幼稚園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典型的“乖”孩子幾乎不會說“不”。她不提要求,即便在大家都瘋玩的時候,她也在一旁默默坐著,保持小淑女的姿勢,滿眼羨慕。

這種隱忍自己的“懂事”,真的是她爸爸希望的嗎?背後有沒有遺憾?

你看,當從另一個視角觀察了女兒24小時後,爸爸對幼兒園老師們說了一段長長的話,幾乎落淚: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戳心了嗎?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追在身後講道理、吼叫,

為什麼不起作用?

追在身後講道理、吼叫,為什麼不起作用?

在超能幼稚園裡,最讓老師們頭大的,是一個叫核桃的孩子。

他爸爸工作忙,常年不在家,說孩子是半個“空巢兒童”。核桃從小由姥姥帶大,隔代教養,非常溺愛,核桃幾乎沒有任何規則意識,換了四五個幼兒園總是被勸退,因為他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總是要和別人逆著來。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超能幼稚園開學第一天,核桃就給了班主任俞灝明一個下馬威。俞灝明整個上午都在追著他跑,畫風是這樣:

“核桃,吃早飯了。”

“我不餓。”

“那你等下餓了怎麼辦?”

“不會的。我不吃。”

“核桃,我跟你說,你不能總是這麼自私,只顧你自己開不開心,別人的感受都不管。你在你家裡可能是國王,但你不會永遠只待在自己家裡,在幼兒園你不能這樣……”

核桃捂起耳朵:“別說了!好煩啊!”

……

到了中午,因為生活老師在一片混亂中沒有聽到核桃說“我不要土豆絲”的要求,核桃直接衝老師大叫,跑到玩具區,又不肯吃飯了。其他孩子也受到影響,從飯桌上跑下來。

俞灝明忍無可忍,吼了核桃。

核桃有點害怕,但還是不肯服輸,轉身走開了。

在“24小時實時觀察室”裡,核桃爸爸說:“削(打)他!這孩子,你必須讓他怕你!”又說,“我要在,他不敢這樣。”

吼孩子,打孩子,真的有用嗎?核桃爸爸想必也是沒有很好的辦法,才會使用這種辦法來管孩子。

邊玉芳教授看不下去了,趕緊把俞灝明叫到園長辦公室,給他支招。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邊教授後面的一番話,對所有家長都很有用。她告訴俞灝明,核桃所有的行為,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引起別人的關注。大家做什麼,他偏不做什麼,因為他知道這樣一定會有老師專門來關注他。俞灝明越是追著他嘮叨,他越是不會聽話,因為他的目的就是獲得不一樣的關注,現在“不聽話”使他達到了這個目的,他為什麼要改呢?

邊教授給了俞灝明兩個建議:

一是,在核桃不肯跟大家一致行動時,先暫時忽略他,更多關注其他孩子。核桃發現搗亂不能引起老師關注,自然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是,多注意發現核桃做得好的地方,每一件小事都表揚他,既滿足他希望獲得關注的需要,又對他有正面的引導。

果然,下午大家一起拔草時,這兩個辦法對核桃很管用。尤其是核桃拔起一棵草,俞灝明馬上表揚了他,核桃積極性大漲,成了班上的勞動主力軍。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邊教授的這種教育方法,其實在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裡有詳細的介紹。

書的第二章裡寫:“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

怎麼樣瞭解孩子的動機呢?可以通過觀察孩子某個行為產生的結果。比如核桃搗蛋行為的結果,就是得到了大人的持續關注。

書的第三章裡寫:“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個氣餒的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不能得到歸屬感。”

核桃很可能就是這樣:一方面被溺愛,另一方面又不斷被否定和打擊。

父母常常缺席,他其實有點缺少安全感,又不知該怎樣去獲得。他發現越是“不聽話”,爸爸媽媽就越是會來關注他,於是就故意“不聽話”。

大人需要透過行為看到他的渴望,才能與他真正溝通。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孩子喜歡、信任什麼樣的大人?

在五個明星男幼師裡,我發現孩子最喜歡、信任的,是那些能看見他們情緒、承認他們情緒,並且會陪他們一起玩耍的人。

比如費啟鳴。他才22歲,家長們擔心他太年輕,都不選他當班主任,可他卻很得孩子們歡心。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在開園派對的時候,大家鬧作一團,五個男老師只有費啟鳴注意到小男孩雲飛的分離焦慮。他蹲下來,用平等的姿勢、溫和的言語,還有擁抱來安慰雲飛。雖然“我們是男子漢,我們不哭”這個說法不提倡,但他至少真正看見了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陪伴了他,幫他度過了和媽媽分離最難的階段。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後來,男孩多多尿褲子,費啟鳴帶他去換洗,有一個鏡頭也很有意思:

多多對攝像機說:“你不要拍也不要播哦。”費啟鳴把攝像機的頭搖了搖,假扮攝像機跟他對話:“它不同意。”多多馬上被逗笑了。

這就是真的會和孩子玩的大人,他是站在孩子的視角來跟孩子玩扮演遊戲,而不像有的大人會很掃興地解釋:“攝像機不會說話哦。”

朵朵的爸爸可能就屬於那種不太能體會孩子情緒的大人。晚上,家長和孩子視頻,分開了一整天,孩子本來有很多新奇的體驗想跟大人分享,結果只有朵朵爸爸給女兒提要求:“你要好好刷牙……”朵朵馬上不想再聊了,掛了電話。

朵朵說,她想在這個幼兒園裡住一百年。可我感覺到的,卻是心酸。

童年的親子關係,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在節目最開始,秦奮的這段話讓人觸動:“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稱職的老師,將來不知道能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父親……因為,我爸真的是很早以前就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了……”


90%的家庭與孩子溝通都存在的問題!


是的,為人父母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多希望每個人都能從這個節目裡獲得如何溝通、如何去愛的啟發,無論現在有沒有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