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2004年7月1日,

位於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如上圖),

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引起人們再度關注「高句麗」這個1300餘年前滅亡的古國……

【705年的老王國】

高句麗(「句」讀作:勾,英文:Koguryo),

始於公元前37年,止於668年,國祚長達705年。

公元前37年,

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如下圖)建國,故稱高句麗。

後建都於紇升骨城(桓仁縣境內),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集安市境內),至427年遷都平壤。

桓仁、集安是高句麗早中期的政經中心,累計共465年,

是高句麗文化遺產分佈最集中的地區。

【御駕親征】

高句麗的最後70年,被隋唐兩朝持續征伐,

而且是除了唐高祖忙於建政,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通通御駕親征。

然而,御駕親征的皇帝全部屢戰屢敗,灰頭土臉;

直到唐高宗新羅的聯軍,才滅了高句麗。

【影響深遠】

征伐高句麗,對中國影響深遠。

隋煬帝傾全國之力,連續征伐高句麗三次,人民苦不堪言,變亂不斷,

隋朝因而拖垮,讓李淵趁勢建立唐朝,才有後來大唐的盛世。

也因征伐高句麗,隋煬帝為運送作戰物資,開永濟渠(如下圖)北通涿郡(北京),

通濟渠南至江淮,華東因而迅速繁榮,長安卻逐漸沒落,

改變了中國長久以來經濟發展的動線。

涿郡因是運河終點,大批人員、物資集結於此,造就了繁榮,

北京從此千餘年穩坐華北第一重鎮。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不臣之禮?】

高句麗惹得中國幾個皇帝千里迢迢來征伐,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中國東北的邊患之所以遠比其他地區更具威脅性,

是因為其他地區屬遊牧民族,文化程度較低,而且打了就跑;

東北地區的民族卻是半農半牧,文化程度與中原相當,

又兼具遊牧民族的慓悍,讓中國屢戰屢敗。

後來東北地區的遼、金、女真都成為宋、明朝頭號邊患,女真甚至建立清朝,入主中國286年,

隋唐君主的征伐高句麗,可謂深謀遠慮。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隋文帝於581年建立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長達361年的紛亂。

隨著隋朝的強大,高句麗逐漸感到恐懼,

於是採取聯合其他國家對隋朝進行侵襲。

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餘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

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

後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

同時高句麗王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隋文帝於是罷兵。

從598年至668年,計70年,高句麗成為隋唐頭號大敵,對其征伐不斷。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打獵。高句麗古墓的壁畫)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三足鳥。高句麗古墓的壁畫)

【主導結盟】

高句麗先是不稱臣,後又主導各國結盟,對中國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在朝鮮半島,新羅是中國的盟友,

百濟則為高句麗的盟友,

新羅面臨高句麗、百濟和日本三方的威脅,時刻都在生死存亡中。

高句麗不斷加強對新羅的攻勢,在北方,除進一步鞏固東北亞的根據地,

懾服各族,更對突厥採取結盟戰略。

高句麗原本就強大,突厥也逐漸強大起來,

導致隋唐不得不舉全國之力對高句麗征伐,先下手為強,以免後患無窮。

【隋煬帝之功】

隋煬帝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任內不斷興建大工程、發動大戰爭。

唐朝最後擊垮高句麗,得感謝隋煬帝努力在前。

沒有隋煬帝傾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的實力不會因此先削減許多,

唐朝得面對強大的高句麗,勝負就難卜了。

隋唐時期為什麼要舉全國之力征伐「高句麗」?

(將軍墳,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建於五世紀初。

清同治末年,中原災民出關謀生,進入長白山封禁區,見此墓宏偉壯觀,

以為鎮守邊關的將軍之墓,訛傳之為「將軍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