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1)古代朝鮮

朝鮮位於亞洲東部,是東方文明古國之一。朝鮮半島上最初的居民大概是從北面大陸遷移來的,屬於蒙古人種。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遍佈朝鮮各地。根據中國古代歷史文獻記載,從很古的時候起,中國北方的居民就不斷移居朝鮮。根據《史記·宋微子世家》和《漢書·地理志》的片斷記載,殷末周初,殷王族箕子率族人逃到朝鮮,在今平壤一帶建立了“箕氏朝鮮”。其管轄範圍,大體上包括朝鮮半島北半部和中國遼東地區。此後幾個世紀箕氏朝鮮的情況,文獻記載中斷,不得而知。戰國後期,箕氏朝鮮同中國北方的燕國發生過戰爭,戰敗後雙方以滿番汗為界(今朝鮮大寧江口博川郡),其後逐漸衰弱。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從公元前 3 世紀末開始,關於古朝鮮有了較為可靠的記載。西漢初年,燕人衛滿率領大批逃亡者,投奔箕氏朝鮮。朝鮮王讓他們在邊境駐守。衛滿逐步發展勢力,於公元前 194 年襲佔箕氏朝鮮的都城王險城(今朝鮮平壤),推翻箕準的統治,自立為朝鮮王,建立了“衛氏朝鮮”。統治範圍大約在今平壤一帶。衛氏朝鮮存在了 80 多年,公元前 108 年,漢武帝發兵侵入朝鮮,滅掉衛氏政權。在其故地設立了樂浪、玄菟、臨屯和真番四郡,每郡下設若干縣,樂浪郡就在衛氏政權的中心地區,設太守治理。後來,漢朝被迫撤消臨屯、真番二郡,玄菟郡治也移入遼東,僅留下以平壤為中心的樂浪郡。

東漢末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又在樂浪郡南部分置帶方郡,隸屬於樂浪郡,統轄以漢城為中心的漢江下游地區。魏晉等封建王朝仍然控制著樂浪。公元 4世紀初,高句麗向南發展,收復樂浪。帶方郡也逐漸為新興的百濟收復。“漢四郡的設置對朝鮮各部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巨大影響。”漢族同古代朝鮮居民密切接觸,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了朝鮮,促進了古代朝鮮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據《三國志·魏志·東夷傳》和《後漢書·東夷傳》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後,居住在朝鮮半島南部的韓人形成了 3 個部落聯盟:東南部是辰韓人的部落聯盟,西南部是馬韓人的部落聯盟,位於二者之間的是辰韓人的部落聯盟。位於朝鮮東海岸的是 貊人部落聯盟,朝鮮半島東北部是沃沮人部落聯盟。與此同時,在中國遼東及鴨綠江中游一帶的高句麗人部落聯盟,正向朝鮮半島北部發展。

(2)高句麗

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古老民族,屬於 貊族系。周秦之際,為東北的“高夷”。分佈在中國遼東和鴨綠江兩岸。戰國時期(公元前 475—前 221 年),屬中國北方和燕國管轄。漢武帝時,以高句麗為縣,屬玄菟郡。宣帝時,設在朝鮮半島東北部的玄菟郡撤到遼東,高句麗仍在玄菟郡轄境之內。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高句麗部落聯盟是由五個部落組成的,即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和桂婁部。其軍事首領最初是在消奴部中產生,後來轉由桂婁部推舉。公元前後,高句麗人進入了奴隸社會,建立了國家。《三國志·魏志·高句麗傳》中記載有高句麗人階級分化的情況。奴隸主貴族(大家)有 1 萬多人,他們不參加生產勞動,迫使平民(下戶)交納米糧魚鹽。除戰俘外,犯罪人的家屬有時也淪為奴隸。

由於階級分化和階級矛盾的發展,氏族部落的管理機關便轉化為國家政權機關。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領變成了擁有特權的世襲國王。國王之下設有相加、對盧或沛者、古雛加、主簿、優臺丞、使者和皂衣先人等各級官吏,掌握行政、軍事、司法等大權。這時,貴族議事會已握有對平民生殺予奪的大權。部落成員大會已無實際意義,僅在每年十月舉行東盟大會時,負責迎祭部落神。高句麗國最初以紇升骨城(今吉林集安縣西北高句麗霸王朝山城)為國都。公元初遷都於尉那嚴城。

高句麗國家建立以後,不斷和中國封建政權所屬的遼東、玄菟、樂浪三郡以及鮮卑、靺鞨各族和朝鮮半島南部的韓族進行戰爭。與此同時,先後征服了鄰近的沸流、荇人、北沃沮、梁貊、蓋馬、句茶、東沃沮、曷思和朱那等部落,國土不斷擴大。3 世紀初,高句麗又遷都於丸都(今吉林省集安縣)。

從 4 世紀中葉起,高句麗因為受到西面鮮卑族、燕國的打擊,開始大力向南發展,和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展開了長期戰爭,一直延續到 7 世紀。廣開土王(公元 391—421 年)多次率軍南進,並同當時日本在朝鮮的侵略勢力作戰。通過一系列戰爭,高句麗把領土擴展到漢江中下游一帶。公元 427 年(高句麗長壽王 15 年),從丸都城移都平壤。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隨著國力的增強,高句麗的對外掠奪戰爭規模逐步擴大,次數明顯增多,戰俘也不斷增加。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公元 4 世紀初到7 世紀初的 300 年間,高句麗貴族對遼東、玄菟、樂浪三郡以及契丹、突厥、百濟、新羅進行了頻繁的戰爭。規模較大的戰爭有 12 次,從外部擄獲人口 5萬多人,奪回被掠走的人口 1 萬多人。好太王碑銘記述有煙戶制度,高麗王的墳地上有一種稱為“煙戶”的守墓奴。好太王死後,守墓人共有 330 戶,其中 220 戶是從外部掠來的韓穢人,110 戶是本族民戶百姓。守墓奴以戶為單位,說明有自己的家庭。他們大約耕種一小塊土地,從事照管墓地的勞役。守墓奴沒有任何人身自由,並且世代為奴。這時也有債務奴隸,法律規定欠公私債務到期不能償還者,沒其子女為奴。


國家統治機構在這時進一步強化。原來的五個部落組織已不復存在。新起的奴隸主貴族分內、東、西、南、北五部,其中內部是王族,地位最高。地方分設州縣,大城設“傉薩”,一般的城設“處閭近支”,各級地方政權都有統兵的將軍和輔佐地方官的僚佐。文武官員都聽命於國王。國王、各級官吏和人民的服飾都有嚴格規定。統治者用極其殘酷的法律鎮壓人民。對叛逆罪先用火刑,然後斬首;對盜竊罪的處罰也十分嚴酷。

(3)百濟

百濟在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地處漢江下游,土地肥沃,宜於農業,是半島上最先種植水稻的國家。百濟國大約形成於公元初期,是以馬韓部落聯盟中的百濟部落為中心建立起來的。馬韓的北部鄰近樂浪郡和帶方郡,百濟部落在馬韓北部。百濟最初的政治中心在慰禮城,不久又移至漢山城(京畿道)。征服馬韓各部落後,百濟強大起來。公元 4 世紀初,百濟消滅了帶方郡中國政權,與高句麗接壤,從此又不斷和高句麗進行戰爭。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百濟對馬韓各部落的征服,促進了奴隸制的發展,戰俘常常被分賜給將士作家庭奴隸。有些奴隸可能被強迫在王室經營的武器製造、木器、紡織等手工業部門勞動。被征服部落受著奴隸式的剝削。他們必須向國家交納布帛、絲麻及稻米等實物稅。百濟奴隸主還殘酷剝削村莊農民,徵發 15 歲以上的男子從事服軍役和從事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剝削和壓迫激起奴隸和村莊農民的不斷反抗,他們或武裝起義,或大批逃亡,使統治階級受到重大打擊。公元 399 年,百濟阿華準備進攻高句麗,“大徵兵馬,民苦於役,多奔新羅,戶口衰減”①。逃亡數目常常達到幾千人和幾千戶。

百濟在和高句麗的長期戰爭中,常吃敗仗,被迫一再向南遷都。公元 474年遷都熊津(忠清南道公州),公元 538 年又移都泗沘(忠清南道扶余)。並一度改國號為南扶余。5、6 世紀以後,百濟又多次遭受新羅的攻擊,國勢日趨衰落。百濟曾依靠中國南朝各代的政權和日本來對抗高句麗和新羅。7世紀中葉,百濟在新羅和唐朝的夾擊下滅亡。

(4)新羅

新羅位於朝鮮半島的東南部,是由辰韓部落聯盟中的斯盧部落(即新羅部落,又稱新盧)發展而成的。斯盧由六個有血緣關係的氏族組成。傳說當樸赫居世作部落領袖時,斯盧強盛起來,此後部落首領的職位便由樸、昔、金三個擁有特權的家族世襲繼承。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辰韓地區“土地肥美”,約在公元 2、3 世紀時,農業已較為發達,“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辰韓還是當時著名的產鐵地區,馬韓、州胡(今濟州島)、倭、 人都來這裡買鐵,鐵還用作交換媒介。

4 世紀,新羅貴族用武力統一了辰韓各部落,建立了以慶州為中心的新羅國。此時,百濟和高句麗不斷進行戰爭,新羅利用自己舉足輕重的有利條件,乘機擴張領土,形成三國紛爭的局面。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羅以戰俘為奴,用於生產。國王往往把奴隸連同財物和田莊一起賞賜給有功的大臣。在王室和貴族田莊上勞動的可能有一部分奴隸,大部分可能用作家庭僕婢。此外還有一些罪奴和債務奴隸。被征服部落的地位和奴隸相差不遠。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直至 5 世紀初,新羅國王還不是世襲,仍由貴族推選。起初,國王常將被征服的部落分賜給斯盧六氏族,六部貴族遂成為新羅的統治集團。為了鞏固貴族的特權地位,公元 5 至 6 世紀,新羅統治集團確定了被稱為“骨品制”的等級制度。整個社會分為若干骨品(即社會階層的等級),某一家族永為某一骨品,被剝削的奴隸和村社農民不列入骨品。樸、昔、金三家王族是最高的“聖骨”,壟斷了王位。大小貴族屬於不同的“真骨”,擔任相應的各級官職。這時還有一種決定國家大事的“和白”(國王與貴族的會議)會議制度,只有國王和高級骨品的貴族才能參加。各骨品之間互不通婚,婚娶在同一骨品內進行。

公元 5 世紀以後,新羅的政權機構已初具規模。智徵王(公元 500—514年)、法興王(公元 514—540 年)和真興王(公元 540—576)三朝為了實現中央集權,制定了複雜的官僚體制和等級森嚴的爵位制度,軍事組織和地方行政系統也大體完備。在新羅貴族中有一個軍事集團,叫“花郎”,是氏族親兵制的殘餘。花郎由青年勇武的貴族組成,推選產生。人數不等,由幾百人到幾千人,是新羅統一戰爭中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從 6 世紀開始,新羅在對百濟和高句麗的戰爭中得到很大勝利。6 世紀中葉真興王在位時,新羅佔領了漢江流域和洛東江流域的大片肥沃土地,往北擴張到咸鏡南道。公元 562 年,又收復了日本在半島南端的據點任那。與此同時,新羅的社會經濟也獲得了較大發展。水利興修規模擴大,鐵製農具逐漸普遍,人力挽犁被牛耕取代。手工業和商業也隨著農業的進步發展起來。生產關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禁止奴隸殉葬和開始釋放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制過渡。新羅統一朝鮮的政治、經濟基礎已初具規模。

古代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的社會發展對半島統一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