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一、開元通寶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流傳時間最久的貨幣,“開元通寶”絕對算一個,它和秦半兩、漢五銖、宋朝的宋元通寶,以及明朝的永樂通寶,並稱五帝錢。

傳聞,這五帝錢,對應中國的五行說,甚至有驅邪祛毒的功效。但具體說到這個開元通寶,它的身上,其實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東西。

二、開元通寶的起源

好吧,第一個問題來了:“開元通寶”從何而來?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還用問,肯定是唐玄宗那個年代的產物。但其實,這個答案——是錯的!

開元通寶真正誕生的年代,是唐高祖武德4年(公元621年),唐初貨幣改革的產物。而後來的唐玄宗年號也叫開元,那就純屬巧合了。

三、幣制改革

簡單說下幣制改革這事。

開元通寶出現之前,咱公認的倆寶貝,分別是“半兩”和“五銖”,而這倆寶貝的相同點是——都跟重量單位有關。

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如果市場穩定,“半兩”、“五銖”的價值非常容易界定,拿秤稱就行啊,只要成色足,這一大捆錢價值多少,那是確定的。可如果戰亂或者社會動盪呢,原本能買一隻雞的“半兩”、“五銖”,可能就只能買個雞腿了。

尤其隋末的通貨大膨脹,民間私鑄貨幣,各種摻假操作下,讓原本公道的五銖幣嚴重縮水。

所以,到了開創大唐的唐高祖這裡,幣制改革,也是不得不行!

其改革思路,就是把錢幣的形制、大小、樣式等規格固定下來,從名分上讓價值與重量脫鉤。錢幣的概念,也從此向抽象化、符號化轉軌,也就是具有了信用貨幣的功能。而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

而開元通寶的推行,對於大唐的社會穩定和市場繁榮,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說,大唐王朝的繁榮昌盛,就與這次幣制改革分不開。

值得一提的是,這開元通寶對書法愛好者也很有幫助——它的原始作者正是大家歐陽詢。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開元通寶不可能是唐玄宗的寶貝,因為死了的歐陽詢不可能給活著的李隆基寫字。

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四、開元通寶還是開通元寶?

再來探討一下“開元通寶”四個字的讀法。這四個字到底是該上下讀“開元通寶”,還是旋讀“開通元寶”,這其實很有爭議。

開元通寶一派認為,“開元”就是開國、開闢新紀元之意,而它所開啟的幣制改革,被後人沿襲近1300年,其影響力也真對得起“開元”這個名字。

而且開元一詞在漢代就有了,班固在《漢書·李尋傳》中寫道:“漢興至今二百載,曆紀開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他還在《東都賦》中寫道:“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

到了唐朝,這個詞更是常用詞彙,所以讀作“開元”應該是沒毛病。而且唐肅宗乾元重寶、唐代宗大曆元寶,也是上下讀。

但是以唐石父為代表的專家卻有不同看法,認為這四個字應該順時針旋讀“開通元寶”。

其理由也很有意思:詩人王梵志的《奉使親監鑄》中記載:“奉使親監鑄,改故造新光。開通萬里達,元寶出青黃。本性使流傳,涓涓億兆陽。”而他是“廢五株,行新錢”的親歷者,他詩中的“開通萬里達,元寶出青黃”解釋了“開通”為了流傳萬里,“元寶”則在青黃不接之際出現。

而且,大唐的錢幣,還真有旋讀的,比如:乾封泉寶、建中通寶等都是旋著讀的。

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此外,受到唐朝影響的日本皇朝十二錢,也都是旋著讀的。

嗨,您別說,唐石父先生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啊。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不休之下,

現在很多場合是兩種讀法都對。但習慣上,我們還是管它叫“開元通寶”。

關於“開元通寶”的糾紛,這樁公案,可能在短期內很難分出勝負輸贏。

五、強大的生命力

而“開元通寶”又堪稱中國古代最成功的錢幣,它的使用絕不侷限於大唐。

據考證,甚至到清雍正年間,在兩廣偏遠地區的市面上還有大量“開元通寶”流通,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寶”兌換。

唐朝開元通寶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連日本、朝鮮、越南都仿製它

而我們周邊的日本、朝鮮、越南,也都有仿製開元形制的錢幣。

論國際影響力,其他錢幣恐怕都要靠邊站了。

也正是其強大的生命力,最終成為“五帝錢”之一,完全融入了中國文化之中。

隱藏在這“開元通寶”這小小錢幣背後的幣制改革,和它流通千年的生命力,都值得我們反覆回味。

參考文獻:《舊唐書·食貨志》《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