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張良為保韓信誘漢高祖寫下赦書稱:“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最後呂后殺韓信是否抗旨了,你怎麼看?

嘉瑞728


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都是開國之君和他的功臣的悲哀宿命。杯酒釋兵權已經是功臣的最好歸宿了。但縱觀幾千年的歷史,能夠善終的開國元勳真的不多,即便是得到了開國之主信誓旦旦保證也無濟於事。畢竟,最高權力的寶座只有一個,最讓新皇帝忌憚的,就是功高蓋主的功臣和他們手中的兵權。

漢承秦制,大一統的秦帝國對西漢王朝有深刻廣泛的影響。建漢之初,劉邦必須樹立新帝國的權威,各地平定叛亂,消滅異姓王。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必須有一個他信得過的鐵腕人物才能鎮得住那些功高蓋主的功臣。於是心狠手辣又長於謀略的呂后站到了前臺,為了保證西漢政權的穩固,她必須替自己的丈夫誅殺功臣。

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韓信是這種悲劇的代表。在根基未牢的時候,為了讓韓信死心塌地給自己打天下,劉邦允諾韓信“三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不死”,似乎是給了他一副免死金牌。韓信起於草莽,多年來一直懷才不遇。投奔劉邦之後,風雲際會才得以大展雄才,成為一代戰神,漢帝國的開國元勳。但是那又怎樣,在至高無上的王權下,越是卓越的功勳就越是危險,就越可能被視為除之後快的隱患。功高蓋主的權臣,歷來是新主的眼釘肉刺。

即便是“免死金牌”也不能挽救韓信,從字面來講,突破“三不死”,幹掉韓信實在是輕而易舉,在殘酷的權力爭奪戰中,這種文字遊戲真的是不堪一擊。如果沒有劉邦的默許,即使心狠手辣如呂后,也沒有膽量殺掉韓信。所以,與其說呂后抗旨,倒不如說她是在劉邦的默許之下殺掉的韓信。


建章未央


呂后殺韓信,顯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並沒有違反所謂的“三不殺”。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確實,這三個限定條件排除了很多的死亡環境。

畢竟只要抬頭能看到天,腳下踩著地,你就不能殺我,而且刀兵鋒銳之物,也不能加之我身。

但人實在是太脆弱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方法能夠致人於死地,並非一定要用鐵器。

很顯然,呂后就想到了其中一種方法。

呂后把韓信叫到宮殿之中,把韓信吊了起來,並且用竹籤把韓信刺死了。

抬頭看不見天,看見的宮殿的屋頂。

腳下踩不到地,因為被吊在半空中。

無數尖銳的竹子刺入韓信的身體,足以致命,卻沒有任何的鐵器。

所以韓信雖死,但並沒有違背劉邦任何一條赦書。

所以呂后也並不算抗旨。


盜帥夜留香YE


《西漢演義》記載:“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

其實原本是“五不死”,那麼這個五不死又是怎麼來的?劉邦為什麼會承諾這些?

當年韓信幫助劉邦鞍前馬後,蕩平天下,在與項羽對戰的時候,項羽不敵,韓信一路追趕,未曾想,韓信追到滎陽時就按兵不動,下令所有部隊士兵原地待命,這可把劉邦急壞了,劉邦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張良和蕭何跟劉邦說“韓信這是故意而為,意思是想讓主公封賞呢!”

劉邦一聽,雖不高興,但是韓信確實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如今關鍵時期,先答應了韓信再說吧,於是封韓信為“三齊王”,所謂“三齊王”就是指“與地王齊,與天王齊,與君王齊”,韓信似乎還不滿意,劉邦看出韓信心思,就決定賜他“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這下韓信才滿意,便下令追擊項羽,後劉邦滅掉項羽,結束了楚漢之爭,統一天下,然韓信勢力過大,劉邦整日憂心忡忡,但是卻無可奈何,畢竟君無戲言,答應的“五不死”,現在卻成了自己的絆腳石。

劉邦的妻子呂雉,也就是呂后看出劉邦心中所想,於是對劉邦說“陛下,您這件事就交給我處理吧!”

呂后又是如何破解這“五不死”的?

因有人說韓信謀反,呂后決定召韓信進宮,可是貿然前往,韓信不一定會來,於是派蕭何去請,韓信見蕭何前來,於是放鬆了戒備,進了宮中,前腳剛邁進宮殿,就有人將大門關閉。

呂后開口便說:“韓信,你可知罪,你忤逆犯上,犯下謀反罪,陛下念與你有恩,特讓我來殺你。”

韓信也懶得解釋謀反一事,直接說道:“你怎麼殺我,當年陛下允諾我五不死,你可以問陛下。”

呂后:“這我自然知道,陛下沒有辦法,我可有,你且看看你在什麼地方!”

韓信四處打量,發現宮殿陰森,抬頭往上看也是不見天日(見天不死),往下看並沒有踩在地上而是厚厚的地毯(見地不死),此時劉邦也不在場(見君不死),這時韓信心裡有些發慌。

韓信假裝鎮定稱:“那又如何,天下沒有捆我韓信的繩,殺我韓信的刀!”

呂后:“殺你自然是用不上這些,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又怎麼會召你進來。”

說完呂后就讓身邊的宮女拿著棒槌,活活將韓信打死,但是這個說法不嚴謹,說韓信一個大將軍豈能被十幾個宮女打死?所以也有另一種說法,呂后在韓信進宮後,早已埋好的陷阱瞬間將韓信吊起,就這樣,韓信被吊在長樂宮的大鐘內,不見天日,腳離地面。

呂后讓宮女拿著早已準備好削尖的竹子,對著韓信一頓擊殺,最後韓信被竹子刺死。

那麼歷史上韓信究竟是如何死的?

楚漢之爭結束之後,韓信很快就被解除了兵權,徙為楚王,韓信就國後,經常有陳兵出入,後被人告發謀反,公元前201年,劉邦採用了陳平的建議,假裝遊雲夢,趁韓信鬆懈,將其一舉拿下,押送至洛陽,赦為淮陰侯。

韓信不滿,隨著陳豨謀反,劉邦親自領兵,前去平叛,韓信與陳豨私底下有接觸,據說原本想要突襲呂后和太子,結果又被人告發,呂后便於蕭何用計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將其斬殺,並滅了韓信三族。


羽評郡主


儘管劉邦對韓信允諾了三不殺,也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但是呂雉何許人也,她自然有辦法在不違背三不殺的原則下殺韓信!呂雉逼迫蕭何寫信邀請韓信到宮中述事,然後汙衊韓信造反,命令宮女將韓信眼睛蒙上,裝入麻袋,吊在空中,用木棍亂棒打死。韓信雙眼被蒙,又吊在空中,因此是不見天,不見地,用木棍打死也滿足見鐵不死的原則。劉邦在出征途中聽聞呂后處死了韓信,他的心態是“且喜且憐之”!

韓信的一生可用一句話概括“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一代兵仙,韓信可謂千年難得一遇!韓信從小就志存遠大,他不是讀書練劍,就是談兵論道,家道中落之後飯都吃不起!韓信作為貴族,不願意去當農民,也不願意去當商賈,更不願意去當乞丐,最終一個洗衣服的阿姨見他可憐,每天給他一點食物充飢,以此維持生計。可以說沒有漂母的存在,韓信早就餓死了,存活韓信的那個婦人就是漂母。

呂雉是秦末漢初的重要政治家,她做事果敢,行事毒辣,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狠角色!天下大亂之後,呂雉到處說劉邦是天帝之子,斬的那條小白蛇是妖怪,以此鼓勵劉邦起兵反秦,謀一個帝王將相當當。呂雉權謀高超,擊敗了情敵兼政敵戚夫人,又籠絡了朝中實權大臣;漢朝建立後,劉邦忙著平定各地叛亂,消滅各地異姓王,漢朝的內政實際上是呂后在主持。呂后為了保證大漢將山永固,替劉邦誅殺了不少功臣,處死戰神韓信就是呂后一手操持的!

韓信最開始投軍時跟著霸王項羽,獲得了將軍鍾離眛的賞識,被推薦給項羽做持戟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都被項羽大聲呵斥,認為他一個小兵不當謀畫軍爭!最終韓信離開項羽進入漢營,意圖扶持漢王奪天下!韓信名不經傳,得不到漢王重用,丞相蕭何看出了韓信的才能,月下追韓信,並用身家性命推薦韓信做漢軍統帥!之後韓信率漢軍出關,擊敗三秦,奪取關中之地;然後劉邦脫住項羽,韓信四處攻城掠地,擴大漢軍實力。漢朝三分之二的天下是韓信打出來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大漢朝!最終功高震主的韓信被劉邦忌憚,暗示呂后處決韓信,呂后逼迫蕭何約韓信入宮,最終成功誅殺韓信!


大秦鐵鷹劍士


看了這些回答,沒有一個是事情的真相。

韓信被殺,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三不殺。而是抓住被夷三族的重刑。

這是秦朝的重刑,非常殘酷的刑罰。漢朝初期仍舊用的是秦朝律法,當年劉邦入關中的約法三章只是臨時的權宜之計。夷三族就是把韓信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殺死,按照秦法步驟殺的時候程序是:

第一步先臉上刺字,叫黥。

第二步割鼻子,叫劓。

第三步斬斷手指腳趾,叫斷止。

第四步亂棍打死,叫笞。

第五步砍頭,叫梟首。

第六步把屍體剁碎做成肉醬。

彭越也被夷三族,而且彭越的肉醬還送給其他諸侯去吃,最終導致黥布造反。

經常看到說什麼劉邦說過,對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金不殺之類的。那是民間杜撰的,不是史實。

韓信受到這麼重的刑罰,功成末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乙丙丁6


題主所問源自《西漢演義》,其實“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源自流傳更廣的說法“三齊王”、“五不殺”。在福垊回答呂后是否抗旨前,我們先來看看神馬是“”三齊王”、五不殺”。

三齊王、五不殺

當年劉邦被項羽打得撇丫子狂奔的時候,韓信卻在齊地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劉邦總算找到有一個落腳的地方時,韓信的使者趕來,劉邦大喜,以為是雪中送炭,誰知道雪上加霜。使者要求漢王劉邦要封韓信“三齊王”,劉邦大罵,張良就跺他的腳。於是劉邦就封韓信“三齊王”,即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國王齊。於是韓信躍馬揚鞭,支援劉邦,最終項羽身亡,漢王為皇。張良敬佩韓信的文韜武略,算出韓信將有一劫。就以匈奴為大患為由,要劉邦愛惜人才,並寫下赦書。劉邦一向聽從張良的,於是就寫下了“五不殺”的赦書,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君不殺,見光不殺,見鐵不殺”。

那為什麼呂后要殺韓信呢?

三齊王韓信又得到了“五不殺”的赦書,就更加專橫跋扈,無法無天了。前200年,韓王信在大同叛亂,並引來了匈奴。漢高祖(漢太祖)劉邦命韓信打韓信(韓王信)。三齊王公然反對,要韓信打韓信,這是不可能的,一輩子都不可能的,誰會打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韓信心說,你劉邦咋不打劉邦啊?結果劉邦鬧了個白登之圍。此時劉邦動了殺機,然而君無戲言,更何況還是玉帛金字的赦書呢?劉邦就找張良,問為之奈何?張良對韓信惺惺相惜,就裝病而且還是啞巴病,手哆嗦!呂后看到劉邦陪小三玩得開心,就想讓老公回到身邊就對劉邦說:“想不想聽聽婦人之見?”然後如此這般一說,劉邦稱妙,大呼:“最好的女人,還是老婆!”

要命的“婦人之見”!

呂后以劉邦打敗韓王信還有匈奴為由,邀請韓信慶賀。昔日韓信拒絕劉邦後,當時後悔了,尤其是他聽說劉邦得勝歸來。就奉命慶賀,一番酒宴過後,韓信走路就搖晃了。呂后表示對韓信另有賞賜,感謝韓信為他老公打下了天下,表示要賞賜金錢,尤其是美女。不過賞賜美女是玩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在半個時辰內,喝醉酒又蒙上眼韓信在鋪有地毯的宮中摸到多少美女就給他多少美女,而且美女的髮簪都是金子做的。為了避免偷看,雙臂向前伸直,加以捆綁。矇眼捆綁後,呂后就宣佈韓信的罪狀。韓信一下清醒了,立即說出了五不殺。呂后大笑,蒙上眼你啥都不見了,再說你腳下還有地毯!而且要殺人你的不是鐵就是你喜愛的金子!韓信就這樣被50個宮女,用金簪所刺殺。

福垊的看法是:很顯然呂后抗旨了,呂后通過一些小把戲就把韓信玩死了。然而這是演義以及福垊杜撰的情節。福垊認為韓信三齊王的傳說,應該源自項羽封的十八個王。其中齊國故地細封為臨淄王(齊王)、濟北王、膠東王,而不是演義所說的三齊王。正史中的韓信的確為呂后所殺,不過根本就沒有什麼三不殺五不殺,而是殺韓信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謀反。那麼韓信謀反了嗎?真謀反了,他試圖趁劉邦攻打陳郗放出囚犯,攻入宮廷。結果被呂后發現,蕭何就假傳劉邦得勝歸來,讓他來慶賀。然後被呂后所殺,而且夷三族。


福垊


這是一段民間故事,和《史記》無關,和《資治通鑑》也沒有關係,它就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韓信的死,可以預見,功高蓋主,能力太強,一旦有反心,可能就會顛覆一個王朝。當然,這事劉邦預見到了,呂雉也預見到了。

但是,劉邦下不了手,因為對“功臣”下手,整不好就涼了兄弟們的心。另外,劉邦曾承諾“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所以少了很多的藉口和理由。

而呂雉,和韓信的交集少,又不是一個戰壕的兄弟,感情分很少。看到韓信的威脅,呂雉想到的是如何殺掉韓信。沒有失手,呂雉做到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精彩的故事。

劉邦的“三不殺”承諾

劉邦的成功,和三個人關係非常大,他們是張良、韓信、蕭何,但要說誰的功勞最大,可能要數韓信了,因為韓信的啟用,扭轉了頹勢,使劉邦重新崛起了。

可是勝利後,劉邦每每想到韓信得厲害,常常一陣陣的冷汗,如果韓信要造反,自己這邊基本是沒有可以一戰的人,那是兵仙啊!

怎麼辦?去兵權,降職位。

於是,韓信被去了兵權,從齊王調成了楚王,然後又從楚王貶到了淮陰侯。這還不算,直接把韓信“調”到了長安,讓韓信做個閒人,不給任何兵權,整天上朝下朝。

韓信心裡頭很毛,去兵權,降職,這是要玩“鳥盡弓藏”的意思啊!說不上哪天就要向自己開刀了,怎麼辦?

此時,在張良的幫助下,韓信讓漢高祖寫下了赦書: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有了這個“三不殺”就像有了免死鐵卷,韓信很開心。

呂雉打破“三不殺”,用計殺了韓信

劉邦老了,可是國家還不安定,不是平定內亂,就是和匈奴開戰。無奈,劉邦只能親自前去征討。劉邦不在家,於是呂雉把持朝政。

有一天,呂雉聽說“韓信有反心,計劃和陳豨裡應外合。”聽到這個消息,呂雉很憤怒,同時也很高興,因為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殺韓信的理由了。

公元前196年的某一天,在呂雉的安排下,蕭何的配合下,韓信被騙到了長樂宮裡。看到呂雉和其刀斧手,韓信笑了:“這是要殺我嗎?難道你不知道陛下給過我三不殺的赦書?”

呂雉也幸災樂禍地笑了:“知道,不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嗎?”

“知道,為什麼你還要動手?難道你就不怕陛下回來收拾你?”韓信說道。

“我怕!可是,我有辦法啊!旁邊的鐘室,沒有光,看不到天。我們這裡有一個麻袋,可以讓你看不到地,並且把麻袋掛起來,讓你腳也不著地。至於見鐵不殺,我只要不用鐵質刀劍殺你,不就符合要求了嗎?”

韓信氣的臉色通紅:“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真是最毒婦人心。”

“說對了,我就是那個毒婦。”呂雉說完手一揮,韓信就被抓了起來。於是,在鍾室裡,韓信被裝到麻袋裡,吊在了空中。接著,呂雉讓人拿著竹劍刺死了韓信。

一代兵仙,韓信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死了,非常可惜,死時僅僅35歲。

這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少”的赦書下,呂雉用計殺了韓信的故事。


藍風破曉


關鍵韓信太年輕了,軍事能力超群,所有戰例均是以少勝多之戰,以三萬人擊破二十萬不是一次,徹底征服齊地(秦始皇項羽等不能完全擺平齊地),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開始所有軍事戰略俱出自於韓信之手,天下有大半是他打下來的。死時只有三十五歲,而過了兩年六十多歲的劉邦也死了,劉邦是真正的不放心這個人的。什麼性格問題,都是扯淡!


削鐵如泥779


二十四史之《前漢書》《史記》,這等正史,沒有記載什麼三不殺韓信,只是說“呂雉夥同蕭何,誘騙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將其殺害。”


劉邦是且高興,且憐憫。

但明代甄偉所寫的《西漢演義》中唯獨記載:“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不僅僅是三不殺,還多了兩不殺。

“吾之所打下天下,靠得是三人,一張良,運籌帷幄,二蕭何,調度後方,三韓信,攻城拔地”。劉邦如實地說。

可見,韓信的厲害。

韓信打項羽,中途就按兵不動,劉邦那個氣啊,“到底怎麼回事?”蕭何懂了,說道:“他那是在向大王您討封。”

劉邦那叫一個氣,被迫無奈,封給他個三齊王:和天王齊,和地王齊,和君王齊。不僅如此,劉邦還加重“砝碼”,順便給了“五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了君王不殺,見鐵不殺,沒捆綁他的繩子不殺……


韓信這才賣力幹活,但等劉邦當了皇帝,就後悔了。

君之一諾,重千斤,呂后肯定沒違背,那是怎麼殺的韓信?

見天不殺,遮住天不就得了?

見地不殺,在地上蓋一層厚厚的毯子。

見君不殺,我呂雉來殺你。

見鐵不殺,木棒總能打死你吧?

沒捆綁你的繩,把你裝袋子裡,總行吧?

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智慧是無限的,於是乎,韓信被裝在了袋子中,一群宮女人手一把削尖了的竹子,“撲哧……”韓信死了。

正道是“生死一知己,生死兩婦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史小二記


沒有抗旨,這是劉邦的意思。原因有三,1,韓信曾經求封齊王,劉邦被迫允許,因為正根`項羽大戰,怕韓信反水。2,功高震主,一個人的威望超越主公的時候,自古以來會有殺身之禍,他怕哪天被你取代。3,他被削掉兵權,並被貶為淮陰候的時候卻時有想謀反的意思,曾打算作內應。而且被稱作兵仙,帶兵打仗天下無敵,換你養一隻老虎,不怕哪天被反噬。所以,因為天下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的功勞巨大,不忍揹負殺害有功之臣的罪名才借呂后之手除之。曾經有一個謀士讓韓信中立互不相幫,可鼎足而立三分天下。韓信不肯,最終死於婦人之手。這人是誰,他就是蒯通。蒯通說韓信“君候面相不過封候,但背相貴不可言”也就說正面看你最多封候,但是從背後看你乃人中龍鳳,取得天下都不是難事。可惜韓信不聽,否則天下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