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生態生鮮升級背後:讓生鮮的歸生鮮,讓電商的歸電商


01

今天,阿里巴巴集團對生鮮業務做了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易果與盒馬將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加速建設和升級生鮮供應鏈體系,推進阿里生鮮全鏈能力。

調整背後,讓盒馬成為整個阿里生鮮to C的代表,而易果則更加聚焦to B,繼續強化其在供應鏈層面的地位,同時盒馬與易果在供應鏈層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除了盒馬以外,包括大潤發、貓超生鮮、餓了麼在內的阿里生態內新零售、新餐飲等,也都由易果進行賦能。

對阿里這次調整,其實也早有端倪。

在11月初上海進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公佈了未來五年實現全球2000億美元的大進口計劃。而易果的供應鏈公司雲象就在現場與全球頂級生鮮企業巴西JBS集團和丹麥皇冠集團,簽署了合計19億美元的生鮮訂單,這在生鮮行業,算是創造了歷史。

更早之前的10月中旬,馬雲還與來訪的挪威國王和王后,共同見證了易果雲象供應鏈與全球最大的海產公司之一美威的MOU簽署儀式。

看來,阿里生鮮的雙引擎開始更加明確了:代表阿里生鮮賦能的是易果,代表阿里賣貨的是盒馬。

對阿里來說,架構和業務調整,是經常發生的,不過每次調整,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尤其是針對生態內的企業進行調整,更是不同尋常,那麼,阿里為什麼要做這種調整呢?

阿里生態生鮮升級背後:讓生鮮的歸生鮮,讓電商的歸電商

02

你們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生鮮電商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一直沒有做的特別大的?

PC時代,生鮮電商火了一次,但是,大部分玩家很快泯滅,大家以為是移動互聯網來了,原來單純的線上電商是模式有問題,需要用移動互聯網做好線下線下的結合就好了。

但是,移動時代誕生的一批生鮮電商代表,也是大都倒閉,許鮮、美味七七,都成了先烈。

經歷上兩撥的努力,大家感覺到生鮮是一個損耗特別厲害的行業,如果能夠做到快速送貨或者更好的線下體驗,應該就能做好生鮮電商了,於是,現在這波生鮮零售企業,都在追求快速,一小時半小時送貨,成了主打。

比較不幸的是,大家都在虧損的泥潭裡,跟前兩撥不同的是,這一波生鮮零售都是巨頭,生鮮對他們來說是戰略意義,所以看的是長遠價值。

經歷了這麼多波折的生鮮電商,讓不少從業者心灰意冷。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生鮮市場規模超4萬億,但農貿市場仍然是滿足食材需求的主要採購渠道,佔生鮮總體規模的73%,生鮮電商現在不過1000億,佔比在2%到3%。生鮮標準化程度低、損耗高,供應鏈難度大,一直是互聯網和數字化升級的難點。

難道就沒有破局之策嗎?

零售的核心是供應鏈,生鮮零售的核心,更加是供應鏈。

以前的生鮮電商,都是在工具層面做創新,是解決怎麼做好開店的問題,但對於供應鏈的打造,卻很難做到既專業又全面;有的做好了供應鏈,能夠買到好商品,但是配送環節成本居高不下。

這麼長的鏈條,為什麼偏偏都喜歡自己做了呢?

為什麼不能把前端的開店,交給專業的人士;供應鏈交給專業人士;配送交給專業的配送商?

僅僅是在“端”層面的創新,現在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以前,所謂的終端,無非就是集貿市場和門店,但是現在,“端”是指所有跟用戶接觸的層面,比如,釘釘上面有一個“易果下午茶”的入口,專門針對辦公室場景的下午茶配送,對商品有著特別的要求,有些商品甚至要切開,如果易果都自己做,成本太高了,易果在釘釘上訂單就可以給阿里生態的其他渠道做引流。

阿里生態生鮮升級背後:讓生鮮的歸生鮮,讓電商的歸電商

這種場景化流量變得越來越多,代表了用戶需求的細緻越來越精緻,所以,“端”層面的創新越來越深,再比如盒馬對傳統商超的改進,新一代便利店對夫妻老婆店的改進。

但是,如果讓盒馬既做好終端的創新,又要去源頭直接採購,那成本太高了,盒馬善於做門店運營,善於做高坪效,有品牌效應可以拿到更好的選址,甚至是更優惠的租金,那是他的長處,就讓盒馬精於前端創新。

而後端,交給更擅長採購的供應商,配送則交給更專業的配送商。

這就是生鮮行業的大趨勢:分工專業化而不是全部都做。

生鮮電商,也不應該再圍繞工具去做創新了,如果沒有供應鏈的優勢,你在淘寶上做生鮮和在微信上做生鮮,你開一個大店做生鮮和你開一個社區店做生鮮都一樣,成本居高不下,生存非常艱難。

一句話,讓生鮮的歸生鮮;讓電商的歸電商!

03

對於生鮮行業的這些痛苦,易果聯合創始人金光磊感觸很深。之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金光磊不止一次的聊到,從2005年做生鮮,現在13年了,他們做過網站,開過淘寶,做過APP,經過了那麼多坑之後,他最終發現,生鮮電商的痛點,其實在生鮮而不在電商,易果應該更專注於生鮮,專注於供應鏈和配送。

所以,易果在2015年率先做出轉型升級,先是把冷鏈業務獨立出來,成立安鮮達,後來又把供應鏈業務獨立出來成立雲象供應鏈,這兩個業務,也全部開放給其他終端,易果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個即插即用的U盤式開放平臺。

而在門店或者終端層面,易果也就越來越走向“幕後”。

思路走通之後,易果在連續三年裡,完成了B、C、C+、D等四輪融資,而阿里也連續跟投。

阿里之所以如此看重易果,是因為易果在供應鏈、數據、配送這三個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第一是採購能力超強。在11月進博會上,雲象聯席董事長金光磊說,未來5年,雲象要實現與40個全球優質原產地國家、50家全球優質原產地產區,以及100家全球頂尖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

第二是服務能力強。對於生鮮零售來說,供應鏈是決勝的關鍵,其既關係到集採,也為零售渠道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所以,雲象的供應鏈跟傳統供應鏈那種二道販子的做法不一樣,而是對零售終端有很多服務能力。比如,提供集採,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營銷、運營系統等一體化服務。

第三是模塊化合作,簡單方便。

比如易果給線下門店配送,就有多種模塊給到。基於像大潤發這樣大的線下連鎖,易果可以從主倉對主倉。對於社區小店方面,易果可以通過前置倉一日多配。

所以易果能力的輸出,不在侷限於終端的具體業態。易果的能力實現了模塊化,而終端的電商、商超、便利店(例如全家)、餐館、夫妻店、無人便利店等,就像搭積木一樣,需要什麼取什麼。

易果不惜重金打造的生鮮物流體系安鮮達,目前已經擁有15城24個物流基地和覆蓋310個城市地區,所以,覆蓋度也很高。

冷鏈體系之外,易果也在推進生鮮標準化。12月18日,易果集團在行業率先推出基於消費者訂單的全鏈路可追溯體系,通過基礎設施落地、上下游合作伙伴數據、系統打通,完成可追溯鏈條的數字化、透明化。可追溯背後,是易果進一步在生鮮行業建立標準的決心。

最終,易果把自己的生鮮能力標準化、模塊化之後,就形成了生鮮雲,沒錯,就跟阿里雲一樣,生鮮也能形成雲服務,具體模塊包括:商品採購、冷鏈倉儲、客服、物流配送、品類規劃、大數據、市場營銷、IT支持、包裝加工等。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是做保險的、旅遊的,只要你想對會員開放生鮮業務,只要接入易果生鮮雲,就可以輕鬆開業了。

這個生鮮雲效果怎麼樣呢?

易果在北京有一個合作超市,對接運營三個月,日均訂單即增加200單,客單價從20元變成40元,來客消費一個月平均4次,效果很好。

還有個便利門店要升級,希望引進更多生鮮。而易果基於多個平臺的大數據發現,這個便利店覆蓋區域的人群,年輕用戶居多、喜歡購買運動器材和鞋帽服飾、熱衷健身,據此,易果配送了雞胸肉、沙拉等健康食品,銷量火爆。

所以,易果經過三年的調整,已經打通了生鮮鏈條,完成了佈局,接下來,就是要面對生鮮大決戰了。

阿里生態生鮮升級背後:讓生鮮的歸生鮮,讓電商的歸電商

04

生鮮行業是零售業必爭之地,當年的大超市靠著生鮮引客流,社區店靠生鮮帶人氣,電商巨頭靠生鮮增加粘性。

生鮮電商在波折中走過了10多年,現在大巨頭小門店線上線下都已入局,未來兩年,必然有一場生鮮零售的決戰,阿里在這個時候提前佈局,把前端的交給盒馬,把後端的交給易果,不是偶然的,這是在拉開生鮮大戰的決戰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