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從“一路狂奔”到“棄店保命”,生鮮“新物種”轉戰“菜市場”

時代財經APP記者 黃淑妹

从“一路狂奔”到“弃店保命”,生鲜“新物种”转战“菜市场”

4月16日,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團旗下的新零售業態“小象生鮮”位於江蘇常州的三家門店將於4月18日起全面停止營業。時代財經向美團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因經營表現不佳,小象生鮮進行了試點期內調整。”美團方面表示,這是行業性問題。

確實,不只是小象生鮮,今年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等生鮮“新物種”商超均放緩了開店步伐,轉而向菜市場這一“小業態”進軍,生鮮“新物種”的光環已逐漸褪去。

窘境凸顯

小象生鮮是美團旗下集生鮮食品、餐飲、電商和即時配送於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生鮮超市,於2018年5月首次落地,不到一年時間在北京、無錫、常州三個城市開店7家。如今,無錫及常州店的關停,意味著小象生鮮關閉了全國近半數門店。

對於小象生鮮的後續發展,美團方面表示,小象生鮮的經營範圍將縮小為1個城市的2家門店,重心聚焦於優化消費體驗和運營效率,暫無新的開店計劃。

36氪旗下《零售老闆內參》報道稱,一方面,美團線下導流不理想,小象生鮮北京方莊店每天線上訂單約為五六百單,同期盒馬鮮生小營店的線上訂單量為每日3000多單;另一方面是選址問題,常州是大潤發等傳統大賣場的優勢區域,盒馬生鮮在常州的佈局基本與大潤發形成默契分工,即大潤發和盒馬各自的優勢區域市場,基本沒有重疊。在此情況下,美團想“虎口奪食”,難度頗大。

除導流以及選址問題外,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向時代財經分析稱,美團當初跟進生鮮商超其實有一定的盲目性,美團的生態鏈規劃是圍繞外賣業務進行的,生鮮商超與其業務關聯度較低,難以相互作用。

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則直指小象生鮮“虧損率太高,模型不成立。”

根據《北京商報》曾經的報道,生鮮商超的運營成本較高:一個5000平方米的店鋪,月租金至少90萬元,前期裝修成本約2000萬元,還有水電、設備運營以及人員培訓等多項長線投資。

“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市場上的生鮮商超虧損都相當嚴重,運營難、轉換成本高,轉換率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坑’特別多。”資深零售分析師、靈獸傳媒創始人陳嶽峰告訴時代財經。他認為,生鮮的“非標”(無行業標準和規格製造的產品)屬性註定它不是高毛利高回報品類,配合互聯網“燒錢式”玩法,在經濟上行時,企業還燒得起,一旦經濟下行,就容易出各種問題。

如今,不只是美團小象生鮮,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等基於“餐飲+零售”模式的生鮮“新物種”均遇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問題,開店速度更是從早前的急速“狂奔”到現在的放緩“慢行”。

發展受阻

據時代財經瞭解,2018年全年,除盒馬鮮生完成了規劃外,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美團小象生鮮均未達成原定的開店計劃。如永輝超級物種2018年計劃開100家,最終只開出46家。

“放緩是因為虧損問題,盒馬鮮生2018年的虧損率和虧損總額也很高,7FRESH雖然虧但門店少,永輝超級物種也是虧損狀態,複製擴展難以為繼。”李成東向時代財經分析道。他笑稱,“盒馬鮮生CEO侯毅在演講時都談新零售‘填坑之戰’,生鮮商超發展不容樂觀”。

阿里巴巴CEO張勇近期在盒馬鮮生管理會上的內部講話也提到,“盒馬鮮生團隊非常不容易,保命狂奔也是狂奔,希望大家每一步都跑得好,跑得紮實。跑得久才是最關鍵的!”

作為較早探討生鮮的“新物種”,盒馬鮮生的“保命”言論道盡了生鮮商超當前的狀態。在盒馬之外,永輝超級物種以及京東7FRESH也遭遇瓶頸。

2018年12月,永輝剝離雲創業務,據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6.17億元,累計虧損額高達10億元,其中大部分虧損來自超級物種。

京東7FRESH在今年4月面臨人事調整。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總裁王笑松調離原崗,不再負責京東任何生鮮業務。業界觀點認為,王笑松的調離將讓還沒來得及大幹一場的7FRESH進入新的迷茫期。

艾媒諮詢分析師李松霖認為,生鮮零售業務的開展,對於企業在供應鏈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這種強調商品配送即時性、還有冷鏈物流技術要求高的特點,決定了各個平臺在供應鏈方面的較高成本,所以在前期趁著新興行業關注度高的熱潮快速擴張後,資本回歸理性、市場泡沫開始逐漸褪去。

“生鮮商超要沉下心來反思和調整,注重效率和產出比,先做好已有門店的坪效、商品、經營服務。並且在加強資本運作的同時,拓展服務品類以滿足消費者其他時段的消費需求。”陳嶽峰表示。

轉戰菜市場

事實上,在服務品類的擴展上,阿里、京東、蘇寧、美團等都在積極探索,尤其是對於社區生鮮、菜市場等“小業態”模式,希冀以此找尋到新的突破點。

今年1月,美團曾低調上線“美團買菜”APP。美團方面表示,小象生鮮所屬的小象事業部今年的重點就是美團買菜。

今年3月底,盒馬鮮生也在上海開了一家“菜市場”,取名盒馬菜市。

4月,蘇寧方面宣佈,蘇寧小店APP將上線蘇寧菜場和商品預售兩大功能模塊。

對此,陳嶽峰分析稱,通過不同的消費場景、不同的業態定位吸引不同的流量人群是一個很好的轉變。“菜場會比標準店更小、更靈活,且專注於消費者一日三餐的食材,密集度更高。”不過,他也認為,菜市場“小業態”的經營要求並不比生鮮“大業態”低,並且這一業態也沒有比傳統菜場的競爭力高,因此想要依靠菜市場這類“小業態”來補救虧損可能並不現實。

李松霖也認為,美團偏向於生活服務,蘇寧以電商運營為主,盒馬則是生鮮零售平臺,這些類型的平臺都在新零售方面有拓展的需求,買菜配送的業務有助於他們完善新零售佈局,但僅僅通過這個業務不一定能實現盈利。“未來,生鮮零售平臺市場競爭關鍵還是在於能否解決供應鏈方面成本過高的問題。供應鏈資源實力越強的平臺,未來越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資本的支持也對競爭有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