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凍”也有講究滴!注意這三處凍不得!

“春捂秋凍” 的說法

大家肯定都知道~

但也會因人而異

年輕人、身強力壯之人

添加衣物的時候可以晚點

衣物可以少穿一些

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

特別是心腦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

則要注意分寸

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秋凍有三個地方絕對不能凍

不凍頭

>>>防頭痛、腦梗、感冒

和夏天溼潤的風相比,秋風乾燥且猛烈,中醫認為,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秋風溫度低、溼度低,猛吹額頭在帶走大量陽氣的同時還會使寒邪入侵。這可能會導致頭部血管痙攣,引起感冒、偏頭痛、血栓脫落,甚至腦梗。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保暖建議

✦ 入秋後,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不能用冷水洗頭。

✦ 秋天出汗時不要自然吹乾,尤其是額頭出汗時,不能對著風口猛吹風。

✦ 早晚出門、且風大的時候,可以帶個帽子,防止頭部受風。

✦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溫的人和易感風寒的人,尤其要在這方面提高警惕。

不凍肚

>>>防腹痛、腹瀉、消化不良

秋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早晚溫差大,早晚 10 多度,還有涼颼颼的風,中午 20 多度,陽光還熱辣辣。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身體最容易著涼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還可以採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驅寒助陽。

秋季胃腸道疾病多發,很多都和肚臍受涼有關。肚臍部位皮下幾乎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肚臍一著涼,兒童的秋季腹瀉、中年人腸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來了。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保暖建議

✦ 穿衣服一定不要露肚臍和腰。如果衣服較短,可以穿高腰褲或者高腰裙。

✦ 如果已經受涼,家裡有艾條的可以艾灸神闕穴,沒艾條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再喝點薑糖水。

不凍腳

>>>防寒邪入侵、舊病復發

“春捂秋凍”雖好,但是最不能受凍的就是腳了。秋到此時,早晚溫差越來越大,腳離心臟最遠,如果還繼續穿涼鞋,腳不受凍才怪。

中醫認為,腳為人之根,人體的 12 經脈中有 6 條始於足部,這些經絡運行氣血、溝通表裡、聯絡臟腑和貫穿人體上下的通路。而且,在民間也有“寒從底來”、“人老腳先老”的說法。所以腳受涼也容易導致整個身體都受涼。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保暖建議

✦ 秋季天氣乾燥,穿涼鞋和單鞋容易導致腳部皮膚乾燥、皸裂。建議把涼鞋都收起來,或者穿上棉襪。在家的時候也別光腳踩地,特別是瓷磚地,更容易著涼。

✦ 晚上儘量都泡泡腳,解乏、安眠,還能祛寒。冬天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現在開始泡腳,更有助於積攢陽氣。

✦ 晚上在家看電視的時候揉揉湧泉穴。湧泉穴是養生要穴,經常按按,能降壓、安眠、補腎、暖腳。

特殊人群別秋凍

>>>秋凍不適合每個人,一部分人已經需要“保暖”了。

比如,有膝關節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關節疾病的患者就不適宜秋凍,因為關節內部本身血供並不豐富,寒氣可導致局部軟組織血液循環代謝減慢,反而易加重症狀,尤其在夜間溫度較低時,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其次是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受冷空氣刺激易發生血管痙攣,造成血流量進一步減少,可能會引起組織壞死,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從年齡上來說,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都不適合秋凍。

“秋冻”也有讲究滴!注意这三处冻不得!

入秋三不凍,大家記住了嗎?

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