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靠譜嗎?科學「秋凍」了解一下

健康科普,來看看 “百科名醫”吧!

不管你注意不注意,北半球的秋天已經悄悄來臨了,雖然白天依舊炎熱,但是早晚已經有了秋天的涼意。

在民間一直流傳“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說法,字面意思就是,春天的時候不要著急脫掉棉衣要保持身體的溫暖,秋天也不要急於穿上厚衣服,多讓身體適應一下溫度的變化。

“春捂秋凍”真的有用嗎?它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春捂秋凍”靠譜嗎?科學“秋凍”瞭解一下

我們人體的體溫恆定的,一般都在攝氏37℃左右,而秋天氣溫下降,晝夜的溫差也隨之變大,早上穿長袖有點冷,中午穿短袖有點熱。

在這個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刻意稍微少穿點衣服,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會讓我們的身體適應這種溫度,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當然如果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

所以秋凍也要有個度

“春捂秋凍”靠譜嗎?科學“秋凍”瞭解一下

日照溫度在15-20度之間時,可以不著急穿上厚衣服,但當氣溫降至15度以下時,要及時穿上秋冬的衣服了,這個溫度就要注意保暖,否則可能會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哪些人不適合“秋凍”

“春捂秋凍”靠譜嗎?科學“秋凍”瞭解一下

“秋凍”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它只適合身體健康中青年群體,老人和身體素質較差的人不要輕易嘗試。即使是身體素質好的人也不能過度的“秋凍”,“秋凍”的原則是感到涼意,但不寒冷,如感覺身體因溫度降低而不適,也要及時添加衣服了。

另外,有呼吸道疾病、胃病、心血管疾病、體寒的女性都不要“秋凍”。呼吸道疾病的哮喘、支氣管炎,在寒冷的環境下會加重咳嗽的症狀。腸胃對寒冷的環境很敏感,有胃病的人群要注意保暖,如被寒冷刺激,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在氣溫寒冷時血管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最後可能導致栓塞,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不能“秋凍”

“秋凍”可以提高我們適應環境溫度的能力,但是並不能提高我們對疾病病毒的抵抗力。在春秋交替的季節裡,溫差大。堅持鍛鍊,注意房間的通風,才是更好的增強身體素質,抵抗疾病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