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不要盲目「秋凍」

這些天天氣轉涼,是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人數開始上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系統和器官的機能逐漸衰退,身體的代謝水平也隨之逐步走下坡路,身體不能產生足夠多的熱量來抵禦低溫,所以,我們要提醒中老年人切勿盲目“秋凍”。

“春捂秋凍” 有科學道理

“春捂秋凍”是一句民間諺語,這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中老年人不要盲目“秋凍”

省中醫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教授李曉說,秋天的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逐漸添加衣服,以適應外界環境。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過早穿上棉衣,這種做法不好。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就會使身體得不到對冷空氣的鍛鍊,導致防寒能力降低,到了三九嚴寒,真正寒冷季節,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裡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更容易生病。所以,正常情況下,秋季確實應該凍著點,衣服要慢慢增加。

體質不好就別“凍”

無論“春捂”,還是“秋凍”,都要因人、因時而異,而且要適度,不能盲目而行。秋季又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候,對於有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來說,防寒尤其重要。

秋凍,是為了提高人們對逐漸變冷環境的耐受性,但如果個人的體質本來就弱,那最好還是不要亂“凍”。“秋凍”是潛移默化的鍛鍊,能在無形中提高人的體質。按中醫養生理論,秋天是養陰的季節,如果穿得太多,易出汗,會耗傷人體的陰液,對身體不利。如果違背自己的感覺強行挨凍,輕則容易著涼感冒,重則造成外周血管過度收縮,血壓升高,易引發心梗、腦梗、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甚者產生嚴重後果。如果長期不注意保暖,還有可能造成諸如凍瘡等疾病。因此,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加需要保暖。

李曉表示,不提倡這部分人群嘗試“春捂秋凍”。天氣變冷,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頭、手、足這三個關鍵部位保暖。就算對體格健康的人群,“秋凍”也是有條件的。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這一原則就不再適用。

預防心腦血管病要管住嘴

到了深秋,室內外溫差較大,很多老年人身體抵抗力差,容易出現頭暈、頭痛、胸悶、乏力等症狀。因此,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特別注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鹽過量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實驗證明,吃太多鹽會使血壓升高。血壓控制不佳,很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如心梗、腦梗、冠心病等,同時還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建議大家每日鈉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食鹽、味精、豆瓣醬、醬油等調味品。

甜食過量也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原因,吃太多的甜食不僅會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縮,還不利於血糖的控制。過量食用,會阻礙胰島素分泌,一直處於高血糖狀態,還可引起肥胖、糖尿病等症狀。

葷油也是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類食物如果少量食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長期、大量吃,無疑會使血管造成損傷,尤其是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應少吃。記者彭惠玲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