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品牌授權”模式惹爭議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中銷售數據亮眼的南極人,面臨鋪天蓋地的質疑。消費者認為,自己只是購買了南極人的“吊牌”,而非公司產品。這源自南極人品牌擁有者南極電商多年來的“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砍掉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後,公司的“貼牌+供應鏈服務”輕資產運營使得毛利率、週轉率均高於同行,卻讓消費者擔心產品質量。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來到南極電商位於上海市新世界百貨樓的辦公所在地。新世界百貨是上海傳統的百貨商場之一,作為其擁有者的上市公司新世界,2017年總營收為30.22億元,淨利潤為4.48億元。而在此僅佔兩層樓辦公的南極電商,2017年營收為9.86億元,淨利潤高達5.34億元。

“沒想到南極人這麼賺錢。在網上購買時覺得性價比挺高。”上海消費者沈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網購南極人產品價格不高,且產品種類多。

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南極人的商品,發現涉及生活各個領域,包括保暖內衣、襪子等傳統家居用品,以及腰託、玻璃杯、紙尿褲等“跨界”商品。

這讓沈先生有些不解。據他觀察,這些商品分佈在各種南極人網上專賣店,均標榜為“正品”。

這主要原於“品牌授權”模式。南極電商董秘曹益堂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2008年以來,南極電商為了解決傳統企業產能過剩等痛點,設計了“基於品牌授權的供應鏈和電商服務”商業模式。公司根據供應商、經銷商需求及業務發展需要,向其提供研發設計、質量管控、流量管理、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多項增值服務,進而提升整個南極生態共同體的競爭力。曹益堂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既保留了南極人品牌的核心價值,又實現了場、貨、人的精準配置和資源的合理分工,從單一服裝品牌運營升級為產業生態服務。

隨著該模式的推進,南極電商迎來快速發展期。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旗下各品牌GMV(網站成交金額)持續增長。公司授權品牌產品的可統計GMV達105.40億元,同比增長62.50%。

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旗下全品牌授權生產商為846家,授權經銷商為3427家,授權店鋪達4442家。

隨著越來越多合作伙伴加入南極電商,質量問題隨之而來。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南極人已經10餘次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按摩棒,均有產品上了質檢“黑榜”。

根據2018年第2批內衣(針織內衣)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名單,本次抽查共有21批次內衣產品質量不合。其中,南極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經典舒絨柔棉保暖內衣(針織內衣)因纖維含量、PH值不合格被點名。

“品牌授權本身是一個有效的‘多贏’模式,不僅南極人一家使用。”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路鵬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傳統的保暖內衣“四大品牌”中,另外三家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同樣採取品牌授權模式,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同樣不是自己生產商品。

路鵬飛指出,南極電商品牌授權模式確實提供很多增值服務,從品牌運營、生產設計、數據分析等維度幫助合作伙伴。

“但成功有前提,品控一定要到位。”路鵬飛表示,優衣庫、無印良品等海外巨頭並非沒有質量問題,但品控相對嚴格很多。而南極人等品牌的授權生產商和授權經銷商,在當前情況下容易“越線”。此前的花花公子、皮爾卡丹等海外品牌就因此導致自身品牌大打折扣。

路鵬飛透露,家紡大市江蘇南通是南極人授權生產商和授權經銷商的集中地之一。中國證券報記者聯繫到的一位南通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的商戶表示,當地很多企業生產線不飽和,只能和品牌商合作。只要繳納足夠的品牌費用,並具有一定資質,就能依賴大品牌的線上銷售分一杯羹。在這些品牌商中,南極人的門檻相對較高。

不過,該商戶透露,這些品牌在線上的價格非常便宜,擠壓了利潤空間,因此部分授權經銷商私下從非授權生產商處低價“拿貨”。這樣一來質量很難保證。在當地和一些區域電商平臺,很多南極人“同款”產品幾可亂真,普通消費者無法辨認。

對於這種違規“拿貨”的行為,曹益堂進行了否認。他表示,合同明確規定授權經銷商必須從授權供應商處採購產品。而且互聯網時代數據透明,可以進行監控。公司授權的一些家紡工廠在南通批發市場有自己的辦事處,不僅面向國內客戶,同時面向國外客戶。經銷商的小批量補單,從授權工廠的市場辦事處拿貨無可厚非。曹益堂指出,南極人絕非“只賣吊牌,沒有品控”。南極電商一直重視品質管理,建立了系統化的巡檢、抽檢和送檢機制。

曹益堂表示,品控方面南極人還有改進的地方,未來將多方面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比如,將公司質量管理員增加至120人,對所有合作工廠及店鋪的質量管理全覆蓋等。

路鵬飛則認為,當前不少本土品牌的授權模式相對粗放,且品牌在市場上並沒有較大溢價,還是主打價格戰,存在透支品牌獲取利潤的情況,最終導致品牌價值下滑。本土品牌應該學習外資對品牌授權的苛刻管理。比如,要求授權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品牌培育能力,而不是以短期獲利為主。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