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wenzi容謙


首先搞明白一點,殺韓信的主謀是劉邦的老婆呂雉,呂后為什麼要殺韓信呢?

原來韓信想利用劉邦外出平叛的機會,和叛將陳豨裡應外合,趁亂殺掉呂后和她的兒子劉盈。但是計劃隨後被韓信的奴僕密告了呂后,呂后和蕭何商量,把韓信誑進宮把他殺了。

(問題來了)蕭何是韓信的伯樂,韓信之所以有以後的業績完全是當初蕭何極力推薦的結果。為什麼蕭何見死不救而是獻計殺死了好朋友韓信呢?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劉邦和呂后

歷史上蕭何比韓信大三歲,蕭何是劉邦造反之初的嫡系謀士,韓信則是半路投靠的劉邦,韓信是經過“蕭何月下追韓信”他才開始追隨劉邦的。韓信能夠隨後被劉邦委任為大將軍,蕭何功勞至偉。

本來兩個人可以相幫相扶共同輔佐劉邦,最後封妻廕子有個好的歸宿,可是隨後的千里馬韓信逐漸暴露出了政治上的弱智。

(軍事方面韓信確實很牛逼,這也是蕭何、劉邦看重他的原因)

韓信做了劉邦的“三軍總司令”後,攻城拔寨無堅不摧,功勞越來越大,野心隨之膨脹,當時正是“楚漢爭霸”的時期,劉邦對韓信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尤其是在韓信“討封齊王”這個問題上,劉邦忍氣吞聲不敢發作。違心封他為齊王。

韓信功高蓋世,身邊聚攏了一班好朋友和謀士,當時都奉勸韓信自立為王。



▲韓信

以韓信當時的實力,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絕對沒有問題,但是韓信認為劉邦對他很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其實韓信只看到了劉邦的小恩小惠,“不過是把自己衣服讓他穿,把自己吃的給他吃罷了”。韓信沒有看到劉邦的內心,劉邦是利用他消滅對手後再收拾他。

果然在“垓下之戰”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就把韓信兵權收了,削奪了齊王之位,改封為楚王。管轄面積縮水了一半。韓信此時想造反也沒有了實力。

偏巧這時候他又犯了劉邦的大忌,就是收留劉邦的對手鍾離昧,結果韓信在劉邦的壓力下,殺了好朋友,提著鍾離昧的人頭向劉邦邀功請賞。

其實這個做法說明韓信對朋友情看得很淡,這也就沒理由指責蕭何不夠朋友了。



▲鍾離昧

劉邦此時看透了韓信,韓信就是沒牙的老虎。劉邦沒有什麼顧忌,直接把韓信從把楚王貶為淮陰侯,不讓去封地,直接在長安城中居住,目的就是防止他造反。

以上簡單敘述了韓信的人生過程,目的就是和蕭何人生做個比較。蕭何以後的仕途很坦蕩,雖然他沒有韓信的能征慣戰,但是保障供給做的相當出色,蕭何被劉邦封為丞相,人稱“蕭相國”。

這樣看來,兩人在仕途上漸行漸遠,蕭相國受到了劉邦夫婦的信賴,而韓信卻與之相反,越來越受到劉邦夫婦的猜忌。蕭何是丞相,自然和呂后是一個戰壕的戰友。為呂后出謀劃策是他的本分。

當韓信作出文中開頭造反計劃時,蕭何毫不猶豫的為呂后出了一個計謀,那就是誑韓信進宮,就說劉邦已經把陳豨滅了,讓韓信來宮中迎接劉邦凱旋歸來。韓信不知是計跟隨蕭何進宮了。



▲蕭何

當韓信走進長樂宮鍾室時,侍衛突然衝出來把他捆了起來。呂后從裡面走了出來,宣佈了韓信的罪狀。韓信冷冷的說“漢王曾許我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呂后其實也想到了這一點,她確實知道劉邦曾這樣說過,不過她已經未雨綢繆請教了蕭相國,蕭何為她出了如下的計謀。

呂后按照蕭何事先交代的話說道:“來人,把韓信的頭用布袋罩起來。”隨後上來兩個人用面口袋套在了韓信頭上。呂后問:“淮陰侯,你還看得見天嗎?

韓信不服氣地說:“只要我站在大地上你就沒權力殺我!”

呂后於是按照蕭何的交代說:“來人,把韓信吊起來,”隨後韓信像吊大鐘一樣吊了起來。“韓信你還有什麼說的嗎”?呂后略帶諷刺的問道。



▲韓信和蕭何

此時韓信仰天大笑,說:“漢王收我兵權時說,天下沒有殺我韓信的兵,因為一來沒有鐵器,二來天下兵都是我的手下,他怎麼能殺我?

呂后此刻等的不耐煩了,一揮手,一群宮女手持削尖的竹竿上去亂捅韓信,不消一袋煙的功夫,韓信死在了一群女人手下。

講真這一切都是蕭何為呂后謀劃的,因為蕭何從前是秦朝官理“法律文書”的官吏,他對這一切門清,換做別人還真殺不了韓信。

說白了,蕭何為呂后獻計,一方面是為了呂后,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畢竟韓信曾經是自己推薦的人,他害怕呂后秋後算賬,為了自保拋棄了朋友情,這和蕭何早些年為了自保而選擇“自汙”採用的手法相吻合。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秉燭讀春秋


蕭何謀殺韓信,終不負蒼生!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這個問題很多大家都有過論述,上述幾個朋友的說法也很好。作為一個無名之徒,我自不量力,想從更深層次解讀這段歷史,或許會貽笑大方,權當拋磚引玉。好了,還是從那段為人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說起吧。


一、英雄惜英雄

當韓信決意離開漢中,策馬飛奔之時,歷歷往事在韓信腦海中攪其駭浪驚濤,胯下之辱的苟且,漂衣老母的施捨,亭長之妻的冷顏,還有世人的嘲諷……這個胸懷經緯,卻才不得施的人傑,到底該歸向何處?我相信,他是迷茫的。雖是諸侯蜂起,但以韓信之智,又怎會看不出最終將是劉項逐鹿?事項羽智不得用,從劉邦才不得施,難道庸碌真的是韓信的歸宿嗎?在這個命運的十字路口,蕭何策馬狂奔,上演著“月下追韓信”的名段,追上韓信後,他們之間具體說了什麼,史書並未記載,但此時召回迷茫中的韓信,只需兩句話:第一句應該是“依你我之智,不難預料漢王終得天下”;第二句是“再信我一次,我終會說動漢王,讓你擔任要職,富貴自不在話下”。雖隔著幾千年的悠悠時空,但英雄憐英雄之情仍令人動容。


二、蕭何是個成熟的政治家

蕭何和劉邦的交情淵源很長,是劉邦團隊的老班底,更是劉氏集團的核心成員,深得漢王信任,劉邦征戰關外,關中根據地悉數交由蕭何打理。蕭何聰明絕頂,“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的處世哲學,至今讓人叫絕;蕭何洞悉民心,廣施仁政,在百姓心中豎起一道豐碑。百姓對蕭何的擁戴,終引來劉邦的猜忌,征戰關外之時,數次派人探尋蕭丞相舉動。聰明的蕭何明銳的察覺到了劉邦的不安,故意以勢欺民,自導自演了一處“自汙名聲”的名戲。劉邦得知後,再次見到蕭何,笑吟吟的對蕭何說:“蕭丞相啊,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劉邦的笑確是發自內心,蕭何的自我做賤,終於讓劉邦心安,也終於讓劉邦再次感覺到這個老夥計烈火般的忠誠。蕭何當然聰明絕頂,但通過自汙之舉,和廣施仁政之行,更證明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對中國的男人來說,政治家三字的光環,遠勝其他讚譽,可以說,這是對一個男人至高的褒獎。既然是成熟的政治家,自懂得順應時勢,自懂得利弊權衡,自然懂“民為重”之理。


三、政治白痴韓信

韓信,軍事才能天賦異稟,但政治上無知無能。天下承平,劉邦於行宮洛陽大宴群臣,當他點出“漢初三傑”之名時,以三人之智,張良和蕭何定是膽戰心驚,而韓信估計是有些自喜沾沾。還是張良通天徹地,未入關中就開始裝神弄鬼,要追隨赤仙子云遊學道,示意不再眷戀人間繁華;蕭何表現亦可,入定關中從不曾購置豪屋大宅;而韓信的表現,簡直可用不可想象來形容,韓信到楚國後,不僅不知斂收,反而大肆張揚,每巡視屬地,總有成隊兵士護衛,一副不可一世,小人得志的樣子。直到現在,我都能理解他的行為,他之所以耀武揚威,是要洗刷那段鐫刻在內心深處的胯下之辱,是要讓全楚國的人都知道:你們的眼睛瞎了!更要命的是,他還窩藏朝廷重犯。韓信要幹什麼?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知道韓信其實什麼都不想幹,但在紛繁複雜,天下初定,人心不穩的當時,劉邦會怎麼想?蕭何會怎麼想?那個一直都深居簡出的張良又會怎麼想?


四、劉邦想讓韓信死

當陳平問及劉邦:您的大將能抵擋的住韓信嗎?您的士兵能戰的過楚國的士兵嗎?劉邦沉默良久,就是這段沉默,註定了韓信的歸宿。韓信會反劉邦嗎?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具有融奸之勢,有震主之功,有反叛之力,有不世之智!劉邦對韓信是懼怕的,懼怕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才能,懼怕他耀武揚威的做派,懼怕他窩藏朝廷重犯而隱露出的居功自傲。當客觀條件具備了,主觀思想難道不是瞬息萬變嗎?誰不對那個九五之尊垂涎三尺?誰又沒有雄霸天下的雄心?即使劉邦在世,勉強可與韓信一比,但劉邦百年之後,那些仁慈柔弱的劉家後代,又有誰能可與韓信一戰?韓信必須死在劉邦前面,這是劉邦心中堅定的想法,雖然一再猶豫!我想,憑蕭何之智,他早就猜到了韓信的結局。


五、謀殺韓信,蕭何不負蒼生

劉邦征戰在外,那個落魄的淮陰侯終於異心萌生。當呂雉邀來蕭何商討如何對付韓信時,蕭何獻計擒韓信。蕭何畫策,自是形勢之需,當然會把智謀發揮到淋漓盡致,為了自保,因為是他月下追韓信;為了朝局,因為韓信屢屢自傲居功;為了蒼生,因為他不想讓億萬臣民再陷水深火熱!我們不能忘了蕭何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不能忘了蕭何居丞相之位時興利除弊,不能忘了他廣施仁政,對一個具有仁義基因的人而言,當他絕峰臨定,俯瞰眾生,仁義的基因會促使他用盡全力避免讓億萬生靈再遭塗炭。是的,蕭何推波助瀾,殺死了那個他曾經苦心追回來的軍事天才,當個人私情和天下安平發生衝突,每一個仁慈、成熟的政治家,都知道該如何做出抉擇。

事情的真相,或許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我們通過晦澀的史書,得知韓信之死,可能性的避免了當時的天下再遭塗炭,穩固了劉家江山,我們或許甚至會想到,我們某個先祖,在一個姓劉名邦的人治下,能夠安心的耕地,安心的相夫教子,或許在某個閒暇的午後,還會斟上二兩小酒,享受著安定環境下的天年之樂,這難道不夠嗎?就憑這些,難道蕭何不該獻計殺韓信嗎?

“我蕭何謀殺韓信,終不負蒼生!”蕭何這句憋於胸中千年的話,今天由我替他說出!


錦衣霸王


蕭何用計殺了韓信,很多人想不通。畢竟韓信是蕭何發現推薦,一手保舉給劉邦的。也就是說,韓信就是蕭何的愛徒,而且韓信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知恩圖報。所以,韓信可以不尊重劉邦,但他從來不會不尊重蕭何。韓信可以不相信天下任何人,但他不會不信蕭何。

(蕭何)

蕭何也明白韓信尊敬他,信任他,但是,蕭何卻利用韓信對自己的尊敬和信任,親自帶信給韓信,把韓信騙到京城來,被呂后處決。

按理說,蕭何與韓信的這種關係,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出面騙韓信來殺害的。就算他對韓信也有意見,但是他應該不會出面。但偏偏是,蕭何出面了。

不過,如果我們看了蕭何一生的所作所為,我們也許就能深刻地理解蕭何的為什麼會這麼做了。

蕭何是一個在很早就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得極為明確的人。他給自己定的位是什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

早年蕭何的官當得比劉邦大,但是,他認準了自己不是一個幹皇帝的料,至少沒有那個膽量和魄力,所以,他從一開始就甘居劉邦之下,從來沒想過要當劉邦的領導。

(劉邦)

陳勝吳廣起義後,蕭何劉邦曹參三人也起來起義,打下沛縣後,大家推人當縣令。誰都謙虛推辭,結果蕭何說抓鬮。抓鬮的時候,蕭何把所有紙團都寫了劉邦。然後讓劉邦拈第一個。劉邦拈出來的是自己,他還想推辭,結果蕭何把所有剩下的紙團都吃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心一意要扶劉邦起來的。

後來劉邦打入咸陽。打入咸陽的劉邦陳奐生上城,直撲秦二世的寢宮,和眾美女花天酒地。但是蕭何卻跑到宰相府,查封那些典籍。由此可知,蕭何的志向就是管理天下,當宰相。

劉邦在率軍打仗過程中,蕭何所做的工作就是押運糧草,招兵買馬。好幾次劉邦打敗了,丟下士兵就逃,成了光桿司令。都是蕭何又重新把人馬給他召集起來,把糧草給他補充完整,讓他又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可以說,蕭何有無數次可以取代劉邦而自立為王,但是,他從來就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

(韓信)

正因為蕭何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得非常明確,只當宰相不當皇帝,所以,劉邦才對他深信不疑,把作為後勤部長的他,功勞排在第一位。

這也能夠理解蕭何為什麼喜歡韓信,但還是要替劉邦殺了韓信了。他是宰相,忠君護國就是他的本能,所有一切有損於忠君護國的事情,他都會反對。而韓信做這樣的事情,他當然不會保護他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蕭何與韓信都是“漢初三傑”之一,同朝為官,同殿為臣,是兩人最後的命運。說起蕭何與韓信,蕭何就是發掘韓信這匹千里馬的伯樂,對於韓信來說,是人生一大恩人。要知道,古代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們倆在很多話題都有非常高的契合,可以說二人是好友、知己、同僚。隨著楚漢戰爭結束,大漢王朝的建立,世界變了,人心也變了



一、為臣之道,恪守職責

韓信、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時,那叫患難與共,個人利益全部都被捆綁在一條戰車上,大家都是十分賣力的。取得天下後,國家進入了和平安定期,尤其是西漢初期,國力疲敝,物資匱乏,實在是經不起動亂。蕭何作為丞相,治理內政,又是百官之首,為劉邦排憂解難是最基本的職責。

而劉邦主要推出兩大基本國策,第一是休養生息,第二是剪除異姓王,固國本根基

。這兩項其實很矛盾,想要不憑戰爭,就能剪除有兵有地的異姓王談何容易?而戰爭將帶來一場場生靈塗炭,這又與休養生息相背。那只有智取一條路了。



首先,便是廢除威脅最大的韓信,將他帶到京城軟禁起來,這是劉邦憑藉陳平之計,順利收復了楚地。然後,利用趙臣刺殺事件,廢掉了趙王張敖,收復了趙地。接著,有人告發梁王彭越謀反,劉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奇襲彭越,會審後流放蜀地,而呂后作梗,吹了枕頭風,彭越被殺,收復了魏地。

公元前196年,蕭何與呂后處死了韓信。第二年,淮南王英布家臣再告發英布謀反,蕭何認為錯不在英布,是小人作祟,想要穩定朝廷局勢,力保減少戰爭的可能性。這個世道,小人已成為帝國權臣貴族們的公敵。結果,英布做賊心虛,直接反了,劉邦率軍親自征討,受傷後第二年就駕崩了。



可以說,剪除七大異姓王,蕭何都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須做的事兒。

二、保全自己,功成身退

蕭何本是秦朝的公務員,深諳官場之道,而劉邦恰恰是最腹黑的主子,比越王勾踐有過之而無不及。兔死狐悲的故事不僅在他讀的書本里,還活生生地呈現在他的眼前。梁王彭越、楚王韓信、韓王信、趙王張敖、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開國功臣(最有名望的一批)先後被廢被殺,而這一切的劊子手就是劉邦,自己也是那個最得力的幫兇。



如果說這些人不是劉邦的嫡系還好說,自己出身於劉邦的嫡系—豐沛集團,而且從小和劉邦相識。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安全。豐沛集團裡就有兩個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是盧綰,他是劉邦最好的基友,吃睡都曾在一起,結果還是造反被殺。另一個是樊噲他是劉邦的妹夫,被人舉報要擁兵謀反,結果被劉邦下了天牢,如果不是呂后和一班老相識的苦苦哀求,樊噲也就被劉邦咔嚓了。



可見,劉邦在建立帝國後完全變了。對於權欲,比任何人都很重,凡是能威脅到他的都是該殺的。在他的眼裡,親情、友情、愛情都不值得一提。

當自己被劉邦評為“漢初三傑”之後,也就預示著自己在帝國中的地位僅次於劉邦之下,這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結果,最受機遇的戰略專家張良率先退出朝堂,不問世事。然後是韓信被殺,自己也出了一份力。在劉邦的眼裡,自己可能是下一個清理對象。



只要有謠言傳出自己有不臣之心。劉邦對於此事,不會調查事情的真相,走個三司會審等程序,也不會等到秋後問斬,而是明日午時三刻,人頭落地。這是最雷霆的手段—快刀斬亂麻

而謠言的製造者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有可能來自於政敵,有可能來自於家臣,有可能是自己無意中得罪了某個小人,這些都是說不準的事。西漢大臣因為這些謠言而死的不在少數,梁王彭越是最典型的例子。



自己與這些反王裡,關係最好的當然是楚王韓信,畢竟自己是舉薦韓信為大將的。如果韓信造反,他是肯定脫不了干係的。只要有人想上位,拿自己開刀是最合適不過了。這個帝國初年,是治理國家的時候。朝堂上打天下的武將們不管用了,會治理國家的文臣才是時代的受益者。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想要上岸,當然要先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這同樣也是為官之道。

清理韓信,也是保全自己,脫離干係,向劉邦表忠心。不管是面子,還是裡子,都要做足。韓信死後,他也開始自汙,巧取豪奪,貪贓受賄,讓自己不得民心,這正是劉邦樂意看到的。他可以給這些開國功臣們榮華富貴,但絕不願意給予他們權力,可惜大多開國功臣們不在這個頻道上。蕭何同樣經歷了一次小人舉報,入獄後劉邦很高興地放了他出來。



三、有人出手,迫不得已

蕭何與韓信是至交好友,雖然蕭何欺騙了韓信,但他絕對不是一個賣友求榮的小人。因為他深刻地知道,韓信是必死的,因為有人要出手了,這個人就是來自後宮第一人—呂后。

此時呂后代表的外戚家族正在崛起,正在與宗室、朝臣爭權。而七大異姓王佔據了天下最好、最關鍵的封地,徹底消滅他們正是呂后集團的利益。

本來,梁王彭越只是被劉邦流放,但呂后認為他們都是桀驁不馴之徒,對於自己將來打算是非常不利的,於是給劉邦吹枕頭風,又親自導演了一場小人告狀的大戲,最終梁王彭越身死族滅,封國廢除。



彭越的慘死(被剁成肉醬),造成了其他異姓王的恐慌,直接推動了剪除異姓王的進程。而這些異姓王的位置,就是她將來為呂氏家族來安排的地方。後來,劉邦死後才看出了呂后的陰謀,直接下了一道遺言:異姓不得封王,想要堵死呂后的路。

果然,公元前187年,呂后封了家族核心人員為王。其中,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恰恰都是當年異姓王的封地。可見,呂后的規劃是具有前瞻性的。



縱然劉邦只想手下留情,也只是將梁王彭越流放,楚王韓信軟禁,畢竟都是一起打過天下的人, 他們沒了權力也就沒了威脅。呂后的狠毒,造成了異姓王的慘劇

此時,呂后家族勢力急速上升,蕭何要麼歸依到呂氏集團,要麼就服軟不對著幹。這時的蕭何,肯定還是忠於劉邦,自己也不能忤逆呂后的意思,獻計欺騙韓信也就順理成章了。


慵懶國王


韓信之死大家應已熟稔。楚漢相爭時,劉邦被圍滎陽,令韓信來救,韓信卻坐視不管。後來項羽部將鍾離昧跑到韓信那裡求保護,引起劉邦懷疑,命令韓信殺掉鍾離昧獻上首級。有次劉邦韓信君臣聊天,說到帶兵這個話題,韓信說:‘’您頂多能領兵十萬,而我則是多多益善。‘’



韓信軍事才能沒的說,但政治上卻是個弱智,其所作所為,使得劉邦對他的警惕與日俱增,江山穩固,是皇帝的頭等大事,誅除韓信被列入日程,那也實屬正常。

那蕭何為什麼要出主意殺韓信呢?當初韓信就是蕭何極力舉薦的,兩人關係也不錯。這就牽涉到親疏遠近,厲害關係的斟酌了。



•在劉邦擔任泗水亭長時,跟蕭何的關係就很好,以後蕭何更是死心塌地的一路輔佐,使得劉邦從一個混混登上了皇位。因此說,蕭何即能識韓信,更能深刻理解劉邦。無論從情感上、雙方實力對比上、事態發展預判上,蕭何無疑是堅定的站在劉邦這邊的。

•當時呂后找蕭何去密謀害韓信,當然知道蕭何韓信的關係不錯,必是曉以利害,威逼利誘,在這種情況下,蕭何當然要避嫌,撇乾淨與韓信的關係,以求自保。



•即使蕭何心裡面同情韓信,欲相助韓信,自然也要先權衡一番,幫韓信上位後,以韓信的脾性,會不會誅殺自己,能不能得到比現在更高的利益?已經是位極人臣,不能再高了,尚且還要但那麼大的風險,自是義無反顧的傾力幫助劉邦剷除韓信。

因此,蕭何獻計殺韓信,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非常的理所應當。


百味乾坤


當時韓信謀反的罪名已經坐實,蕭何獻計殺韓也是選擇站隊的一種表態:保護就是同謀,說情就是縱容,惟有上前才是忠心。他跟韓信本就沒什麼交情,選擇並不困難。

蕭何當年追韓信、薦韓信,是死馬當活馬醫,為焦頭爛額的劉邦解困,不是感情使然。之後二人也鮮少交集,韓信橫掃趙、齊蕭何坐鎮關中,建國後也沒在一起共事。劉邦、呂雉就不一樣了,既是主子又是老朋友,沒法比。

韓信是個毫不掩飾慾望的人,失去東西一定要拿回來,謀反並非空穴來風。他被貶淮陰侯後一直鬧情緒,跟同事們關係也很緊張,對周勃、灌嬰不屑一顧,對以禮相待的樊噲嗤之以鼻。這其實都是發洩對劉邦的不滿,劉邦對此不會無感,蕭何也不會看不出來。

謀反既已坐實,韓信必死無疑,蕭何不出主意他也跑不了。但出不出主意是一種態度,不然呂雉找他幹嘛!這種情況下蕭何很容易做出選擇,而且不會遲疑——遲疑也是一種態度,會惹殺身之禍,畢竟劉邦對他也不太放心。


路衛兵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很明顯的,因為蕭何跟劉邦關係鐵,更是忠於劉邦,而韓信的確有了謀反的苗頭,所以才會獻計誅殺有了謀反苗頭的韓信。

有的人會執著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覺得蕭何對韓信有著知遇之恩,後來為何會設計誅殺韓信?這實在很難理解。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蕭何一直是忠於劉邦的。蕭何為何要月下追韓信?還不是看出韓信是大將之才,想為劉邦留住此一人才,為他的革命事業添磚加瓦。至於韓信的前途如何,蕭何並不是特別關心。


所以要說蕭何對韓信有多少感情,並不太現實,畢竟劉邦與蕭何從小就認識,多少年的鐵哥們了,而韓信與蕭何才認識多久?關係再鐵也及不上劉邦,更何況的蕭何宰相之位還是劉邦給的,於公於私也是應該幫劉邦而不是幫韓信。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每天為您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知識。


墨若楓


蕭何獻計殺韓信,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韓信是他力薦的人,為避嫌。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千古美談,也成為了蕭何的心病。當時大家都沒意識到韓信的軍事才能,是蕭何力排眾議,硬將無尺寸之功的韓信推薦給劉邦,並要劉邦拜他為將軍,應該說,韓信成功與否,蕭何擔了很大風險。滿漢朝的人都知道韓信是蕭何推薦的,關係鐵。所以,當聽說韓信涉嫌造反時,蕭何首先要亮明觀點,澄清自己。出計謀殺,是最好的證明。
二,蕭何在劉邦與韓信間只能二選一。同上,蕭何明白的很,論軍事,劉邦不如韓信。可論政治,韓信不如劉邦。這種關頭,他只能二選一,所以要殺韓信保劉邦。
三,為國家穩定。劉邦已經起了殺心,不論韓信反不反,都要被殺。劉邦要的是心安。而如果韓信真的反了,剛剛建立的漢朝又將起殺戳,所以,為大局穩定,只能犧牲韓信。
四,蕭何與劉邦相知。劉邦和蕭何,是在沛縣老家故交,互相知根知底。而對韓信,蕭何只是頎賞其軍事才能。關鍵時刻,蕭何當然要分遠近關係!

呂志勇看歷史


韓信雖然是軍事天才,同時也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太史公形容他的功勞可以與周、召相媲美。


韓信之所以最後落得個悲慘的下場,完全是他自己居功自傲、優柔寡斷、自私自利、政治敏銳性太差,不懂收斂不會韜光養晦,自取滅亡。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韓信一生的總結。是因為蕭何的慧眼獨具韓信才綻放出他一代軍事大家的無上風采。當韓信攻取燕趙佔領齊地使得項羽為之忌憚劉邦又處於困境的時候他不該居功自傲討封齊王;當蒯痛勸他自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時候他不該心存婦人之仁優柔寡斷;當劉邦要殺寄居在韓信處的鐘離昧時,他不該只顧自己前程爵位而妄費道義致使鍾離昧自殺;當劉邦假借巡遊雲夢澤而實際是擒拿韓信時,他應當反思自己在楚國的所作所為,不該想當然的只看事情表面;當他被貶為淮陰侯時,回答劉邦問話不懂得委婉謙恭一味的怨天尤人,不該與陳豨圖謀反叛。


這“五不該”就是加速韓信走向毀滅的原因,劉邦沒有殺韓信並不是他想養虎為患,一是他憐憫韓信的才能想再給他些時間和機會;而是不想揹負殺害有功之臣的罵名。當有人向呂后揭發韓信企圖反叛時,蕭何為了他一手新建締造的大漢王朝存在哪怕是一丁點的不安定因素又或是不想被韓信的反叛所拖累,更是可以在劉邦面前不會得一個所舉非人的罪名,他也只好用計哄騙韓信入宮,連同呂后將這“漢初三傑”之一的一代軍事大家終結於長樂宮鍾室之內!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根據《史記》有關劉邦、蕭何、韓信的傳記來回答,原因如下:

一、蕭何對劉邦的忠臣,他是以劉邦的意志為意志。


一蕭何原是沛縣主吏掾,劉邦原是沛縣亭長,後來高祖起兵,蕭何輔佐他,督察處理日常事務。沛公攻入秦都咸陽,將領們爭先搶劫金帛財物,唯有蕭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詔令及各種圖書文獻收藏起來。沛公立為漢王,蕭何當丞相。漢王后來之所以能詳細地知道全國各處的險關要塞,戶口多少,兵力強弱,百姓疾苦,蕭何首功。後來,月下追韓信,推薦韓信為大將軍。並不是蕭韓有多少戰友情份,而是出於蕭對漢王的忠誠,為劉邦的帝業在謀劃。漢王與項羽在前方惡鬥,相當於學渣陪學霸高考,漢王被羞恥是常事,而蕭何鎮守關中,無論前方老闆加兄弟失敗了多少回,他總是毫無怨言地向前線輸送兵員丶糧草,為表忠誠,甚至採納鮑生之言把自己的親屬幾十人送往前線。


蕭何向來與曹參不和,但病重時仍然向劉邦之子孝惠帝推薦曹參為丞相,使蕭規曹隨這個成語成為可能。簡言之,蕭何對劉邦竭盡忠誠,急劉邦所急,想劉邦所想,韓信要想和陳豨聯手做內應,危及劉漢江山,蕭何自然毫不猶豫和呂后聯手,把韓信這隻超級老虎騙進籠裡,殺!這差不多是條件反射!沒有絲毫的猶豫。

二、蕭何政治上的睿智和非凡的洞察力。

早在沛縣起兵時,當時縣令已被幹掉。蕭何作為縣長辦公室主任,地位遠高於亭長劉邦,完全有資藉大。他卻推劉邦為首,從此不

離不棄,一生相隨。劉邦在前線和項羽對峙,蕭何留守漢中,劉邦多次派使者慰勞他,他和鮑生英雄所見略同,看出劉邦對他不放心。蕭何連忙派自己蕭氏宗族幾十人跟隨劉邦,(一是兵員二是人質。)到開國時,劉邦談起此事還感動得老淚縱橫。當高祖十一年,陳豨反叛,高祖親自鎮壓;後方,韓信被殺,劉邦派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蕭何又聽從召平建議,辭讓封賞,並拿出全部傢俬充當軍費,劉邦大喜。高祖十二年,高祖平黥叛亂,又不放心老蕭,老蕭江湖老手加高手,不惜自汙,多買田地,並低價賒購、借貸玷汙自己,高祖又很高興。蕭何這麼老謀深算,怎麼會看不出韓信做齊王、楚王時不反,貶淮陰侯時形如囚徒籠中鳥,反叛無異於自殺,蕭何只有盡忠劉氏,唯呂后(大漢後方臨時總指揮)馬首是瞻,才能保住榮華富貴。

三、蕭何與劉邦交情深厚。

早在沛縣共事時,劉邦布衣一個,又有些無賴任性,蕭何屢次利用縣吏職權護著;高祖當亭長,花天酒地,蕭何經常幫助;劉邦帶士卒去咸陽服徭役,其它狗肉朋友送三個大錢,蕭何送五個,交情深厚;劉邦立為漢王,蕭何當丞相;蕭何推薦韓信這個無名末將,劉邦毫不猶豫封韓信做大將軍;劉邦任前線總司令,蕭何任後方司令;劉邦稱帝,蕭被劉評為功勞第一;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被封賞有食邑,蕭何當年投桃多奉送兩大錢,劉邦來年報李多封蕭何食邑二千戶。兩人既是君臣,又是兄弟。蕭何從感情上說也會幫助劉邦,口頭禪肯定是:“皇上大哥、皇后大嫂:有事您吩咐!"既然大嫂下令“咔嚓",那就由小弟把韓信這隻老虎誘進籠子再說!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