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兩位狀態迥異的老人

在我的視頻欄目裡,您可以看到我在街角拍到的兩位老人,一位老人被攙扶起來,弓著腰,扶著輪椅艱難行走;另一位老人挺直腰板,聚精會神地打拳練功。

兩位老人年紀相仿,但健康狀況迥異,都是我們可能的未來。打拳的老人做對了什麼?扶輪椅老人又做錯了什麼呢?

如果看過上週四的文章,您應該猜出老年人駝背多數是因為胸腰椎嚴重骨質疏鬆,導致壓縮性骨折,引起駝背。前幾日跟龔老師直播,他說他的母親就是跳廣場舞回來之後胸椎疼得不能睡,看遍了北京大醫院終於排除了腫瘤,才確定是骨質疏鬆引起的胸椎壓縮性骨折。無獨有偶,直播第二天下班,我打電話問候遠方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聽說她媽媽胸椎也壓縮性骨折了。她現在照顧偏癱後的父親,骨折的母親,上學的兒子,已經沒法工作了。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骨質疏鬆是看不見的疾病,很多人沒有明顯的感覺,即使查出骨密度減低或者骨質疏鬆,很多人也沒有正規治療,以至於骨頭越來越脆弱。脊柱、髖骨、股骨頸等就像一棵大樹的樹幹,如果這些地方骨折了,就很可能癱瘓在床了。所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的方法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首先,先看看這5個問題您答得出來嗎?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問題:

1. 男性和女性多少歲開始骨量開始減少?

2. 身高減少幾釐米,基本可以確定有骨質疏鬆?

3. 什麼檢查是用來發現骨質疏鬆的?

4. 50歲以上的人每天要攝入多少鈣?

5. 飲食補鈣好還是藥物補鈣好?

看了我們之前文章的朋友,對這些問題基本上都知道答案了。補鈣是貫穿生命全程的,最好的補鈣時機,就是趁著今天繼續往鈣庫裡“存錢”。那飲食補鈣好還是藥物補鈣好呢?藥物補鈣是不是來得更快,補的量也更穩定呢?我們來重點說說這一點。

1 補鈣:食補好還是藥補好

補鈣的方法要看缺鈣的原因和身體的狀況。與骨骼健康相關的營養素不只是鈣,還包括鉀、鎂、維生素K、維生素C、蛋白質等,只靠補鈣片來解決,結果可能是鈣的量補夠了,其他卻不足。所以,如果是膳食中鈣攝入不足,首先要考慮增加食物中鈣的供應量。如果您的飲食有偏好而不去調整,骨骼的健康狀態也是很難改善的。

所以,能膳食補充的就要從飲食中補充。確診骨質疏鬆的朋友不但要注意從飲食中補鈣和其他營養素,還要按醫生的處方,適當服用補鈣和促進鈣吸收的藥物。更嚴重的情況,可能需要輸液治療。具體請找內分泌科骨質疏鬆症專家。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劉國榮教授椎骨情況對比(2005對比2016,淺色為椎骨區域,深色為椎間盤區域)


我昨日去拜訪煤炭總醫院建院元老,內分泌科前主任劉國榮教授,2005年,他因為化療導致嚴重的骨質疏鬆。上面這張片子是他骨質疏鬆最嚴重的2005年與2016年相同位置的對比。可以看到,塌陷、缺損的骨骼已經幾乎復原。十幾年的堅持,科學治療,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但話說回來,跟血糖升高一樣,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也只是一個指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其根源在於飲食不合理、曬太陽少、缺乏運動等。如果只盯著骨密度一個指標,把這個指標改善了,並沒有解決根本原因。

2 食物補鈣技能PK

食物中能夠供應鈣的主要力量是奶類(牛奶、酸奶、奶酪)、豆製品(滷水豆腐、石膏豆腐、豆腐乾等)、深綠色的葉菜(小油菜、小白菜、芥藍等),還有

芝麻醬、堅果、帶骨小魚和蝦貝類等。它們補鈣能力有什麼不同呢?我們讓它們比賽(PK)一下吧。

(1) 牛奶 PK 豆漿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① 牛奶:通常每250克牛奶中含有250毫克左右的鈣,也就是100 mg/100g,以及豐富的鉀和鎂,還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

② 豆漿:大豆的鈣含量大約為200 mg/100g,但豆漿是大豆加10倍水後磨製而成,其鈣含量只有大豆的1/11,也就是18mg/100g。這個數值不到牛奶的1/5,小油菜的1/6。

所以,論補鈣能力,牛奶完勝。

很多人以為豆漿可以替代牛奶,其實不正確。豆漿和牛奶的內容差異很大,不僅鈣含量低,而且不像牛奶那樣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和乳糖。所以,豆漿不是一種補鈣食品

但是,用豆漿補充蛋白質也有優點。它不會像肉類那樣導致鈣的流失,而且其中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對於中老年婦女來說,也能減少因為雌激素水平過低造成的骨鈣流失。所以說,牛奶和豆漿各有好處,配合飲用對骨骼健康更理想。

(2) 內酯豆腐PK小白菜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一清二白,PK一下又何妨?

① 內酯豆腐:豆腐是植物中最好的補鈣食品。除了大豆本身含有的鈣,做豆腐時還要加入含鈣的凝固劑,所以不喝牛奶的人大都會有意識地多吃豆腐。然而,內酯豆腐卻不是鈣的好來源,因為其中沒有添加含鈣的凝固劑,是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的。而且內酯豆腐水分太多,蛋白質和鈣含量(約29 mg/100g)比豆漿高不了多少。除了內酯豆腐,“日本豆腐”也不可用於補鈣。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② 蔬菜:蔬菜裡面可不是隻有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實際上,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可幫助維持酸鹼平衡,減少鈣的流失,本身還含有不少鈣。綠葉蔬菜大多是鈣的來源,如芥蘭(199 mg/100g)、芹菜(160 mg/100g)、小油菜(108 mg/100g)、小白菜(90 mg/100g)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補鈣蔬菜。另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K是骨鈣素的形成要素,而骨鈣素對鈣沉積入骨骼當中是必須的。所以吃素食的朋友不一定缺鈣。

所以,內酯豆腐PK小白菜,小白菜勝!

不過如果是豆腐、豆腐乾、豆腐絲,含鈣量就要高很多了。其中滷水豆腐(北豆腐,質地較硬)是用CaCl2點的豆腐,石膏豆腐(南豆腐,質地較嫩)是用CaCO3點的豆腐,都加了鈣。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但是要多說一句菠菜。許多人都知道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不可與豆腐一起吃,因為草酸會與鈣結合,變成不可吸收的草酸鈣。然而,菠菜當中也含有大量促進鈣吸收的因素,包括豐富的鉀和鎂,還有維生素K。菠菜是公認的維生素K的寶庫,含量在各種生鮮食品中位居第一。可是草酸鈣的問題怎麼解決呢?很簡單,把菠菜焯水,草酸就溶解到水裡了,而鈣不溶於水,再用焯過的菠菜去炒或者拌都沒問題了。

3 不必PK的輸家和贏家

① 天生輸家:骨頭湯:骨頭湯我們就不讓它跟別人PK了,因為骨頭裡的鈣決不會輕易溶出來。有實驗證明,用高壓鍋燉煮棒骨兩小時之後,骨髓裡面的脂肪倒是都出來了,但湯裡的鈣含量仍是微乎其微,只有牛奶中含量的1/25。普通砂鍋煲一兩個小時,作用就更有限了。所以,骨頭湯雖然被吹捧為補鈣神湯,但實際上是天生的補鈣輸家,用它補鈣不靠譜,長胖倒是靠譜的。

② 天生贏家:蝦皮、芝麻醬

蝦皮的鈣含量超過1000mg/100g

芝麻醬和奶酪超過600mg/100g

牛奶含鈣約100~120mg/100g

綠葉菜含鈣約50~180mg/100g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只看鈣含量,似乎蝦皮、芝麻醬補鈣效果更好,因為絕對含量高。但芝麻醬熱量過高,一半左右是油脂。蝦皮只能作為調味品,不可能吃很多,每天所供應的鈣也就很有限了。而綠葉菜和牛奶是許多人每天要吃的,而且量也可以很多。

其他提醒

另外要提醒大家,最便宜的補鈣方法:曬太陽,因為光吃進去鈣不行,還要靠曬太陽激活維生素D,才能幫助鈣吸收。

還有久坐不動、臥床的人,骨質疏鬆更重,所以想強健骨骼一定要適當運動,多走路,做做扶牆俯臥撐都很好。

關於開頭問題的答案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1. 男性50歲、女性40歲開始骨量開始走下坡路。

2. 身高減少4釐米及以上,基本可以確定有骨質疏鬆。

3. 高密度檢查、X線片(骨量減少超過30%,肉眼才可辨別)及雙能X線檢查(最準確但是貴)可以用來發現骨質疏鬆。

4. 50歲以上的人每天要攝入1000mg鈣。

5. 飲食補鈣最好,嚴重缺鈣時要加上藥物補鈣。


骨折了才想起補鈣?太晚了,這些補鈣時機不能錯過

扶牆俯臥撐(走路主要鍛鍊下肢,這個鍛鍊肩背,有牆就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