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中國文化傳承中,哪一本書最重要?《易經》。

《易經》是群經之首,包羅萬象,信息量極大,很多慕名想學易的人,讀半天讀不懂。其實,整部《易經》,都圍繞“理、數、象”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了易的精髓,能讀懂《易經》。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什麼是理?當然不是“道理”、“理科”的理。讀易,首先要放下現代人的慣性思維。

朱熹先生說,去人慾,存天理。這個意思接近。

明朝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的宋濂,運用醫家和道家的概念,解釋“理”,更容易理解。

道家認為,天地有“氣母”或“元氣”,“其出無根,其人無門”,無涯無際,人們雖不能覺察它,但它確實存在。這是從道家的角度去解釋“理”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宋濂認為,理,亦即天地之心,它通過元氣而致有萬物和運動。萬事萬物的興盛衰敗,包括人的生老病死,就是因為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通過元氣在起作用。他認為,求道問學,修養道德,就在於體認和獲得這個“天地之心”,而使“吾心”能夠“衝然”、“淵然”、“渾然”、“凝然”、“充然”。苟能如此,人便能與天地並運,與日月並明,與四時並行,於是便實現了“君子之道”。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一種叫“以太”的概念,存在整個宇宙之中,是物理學史上一種假想的物質觀念。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這個“以太”的概念,類似我們《易經》中說的“理”。

自然界五大元素,水、木、火、金、土,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而“理”又比這五大元素還“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數,是萬事萬物演化的規律,是不可見,但確實存在的東西。

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時,是什麼力量讓四時依時而動?能不能搗亂順序,先過夏天,再過冬天?肯定不能。四時一亂,萬物皆亂,人也亂,不得安生矣。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規律),在主宰四時依次而行,不能造次,這就是“數”。

“數”存在八卦九宮中,人也受“數”的規律約束。

“數”是規律,可以推算,推理。比如,你在春天的時候,就知道,下一個季節必然是夏天。這是最簡單的推理。

而最複雜的推理,是人的“數”,古代人用來“占卜”,通過規律,去推算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達到逢凶化吉的作用。

其實“占卜”從科學的角度看,它是一個概率,概率大,就準;概率小,就不準。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周文王演繹了《周易》,在西周占卜是很重要的吧,可週武王和姜太公攻打殷商時,占卜是出師不利,而且當時大風驟雨吹斷了出師的軍旗,這一切都是不好的徵兆,周公主張撤退。(據說,《周易》的卦辭、爻辭,是周公寫的。)周武王猶豫,而姜太公堅持要征戰,他才不迷信占卜。最後,事實是姜太公贏了。周武王打敗紂王,滅商建周。

我學易經,但是不占卜。任何一個人,只要能掌握天地運行的規律,洞悉其變化的規律,都可以預知事物的來龍去脈。如果難以達到洞察天地心的境界,借用數術,也是可以推算出來,古人從《易經》發展出來“四柱”“稱骨”等,都是根據規律,去推算一種最大,最可能的概率。概率內的事情,就說是“算得很準”,概率外的事情,就說“算得不準”,就這個意思。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比較好理解。八卦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以及兩兩重卦得到的64卦,都是象。

理、數、象,這三者,是一個順時針的發展規律,從無到有的過程。從一個基因,到一個基因組,到一顆種子,到一顆參天大樹的衍化過程。

太極宗師張三丰留下著名的《無根樹》,其中一節講到:

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

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

世上陰陽配男女,生子生孫代代傳。

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順為凡”,這個順,就是從理、數、象順時針衍化,為凡,也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逆為仙”,這個逆,就是從理、數、象逆時針迴歸本真,透過現象看本質,格物致知,求道,為仙,道心惟微。

整部《易經》,都圍繞3個字,悟透了,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整部《易經》的核心即圍繞“理、數、象”這三層關係,把握住重點,理清脈絡,基本就抓住了易的精髓,有所感悟了。

每天學一點《易經》,這是解讀《易經》的第38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儘量堅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經》解讀完為止。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疑難國學,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