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我認真研讀過《易經》,雖然不能盡情領會其中之奧秘,但我自己覺得,它非常值得一讀。

《易經》八卦圖最早由伏羲氏發明創造,當時只有圖沒有文字,因此被稱為“無字天書”。伏羲氏將日常生活與自然規律巧妙結合,探究出了易經64卦,也象徵了日常生活中的64種情境。64卦的卦辭所蘊含的寓意並不是什麼迷信,就拿乾坤兩卦來說,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告誡我們,生而為人,要像天地一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經歷世事之後的覺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易經》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孔子曾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對待《易經》,我們不能望文生義,曲解其意。伏羲氏的《易經》和老子的《道德經》不是一般人能讀懂的,不是說它本身有多難,而是現在社會能夠靜下心來認真研讀的人太少了。我想說的是,如果對一種文化沒有足夠的瞭解,不要立即做出批判,這樣只會得到錯誤的答案。那麼有人就說了,易經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哪些具體的貢獻,到底有嗎?

答案是肯定的,“指南車”、“地動儀”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還有三千年前的珍貴之寶——青銅噴水震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是從陰陽變化而來。還有依然保留至今的北京天壇、太廟等等建築物,這些都是與《易經》密不可分的。再比如,二十四節氣沿用至今,就是受到易經八卦圖深遠的影響。還有我們所瞭解的《黃帝內經》,反覆調我們人體內的陰陽調和之理,還有《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甘石星經》等等不勝枚舉,無不映襯出《易經》璀璨的智慧。

《易經》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因此,在我看來,《易經》是一種文化,我們的重點不應該放在證明其科學性上面。孔子在其所做的《易傳》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說64卦所包含的情境是從64種自然現象推演而來,《易經》的文化最早便來源於此。而《易經》的64個自然現象和384個爻象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常理,我們一直沿用至今。“百姓日用而不知”便真實反映了當今人們對於易經的普遍認識。不過,我相信若干年後,這些文化一定會成為至寶,只不過現在還不曾有真正的慧眼來識別它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