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无臂羊倌”奋力摘“穷帽”

他15岁时,因家贫辍学;23岁时,双臂被截肢;27岁时,命悬一线……但他从没有向命运低过头。为了改变命运,他自强不息,学电脑、搞养殖,不仅奋力摘掉了“穷帽”,而且主动申请入党,立志要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共奔小康。他就是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村民们交口称赞的“无臂羊倌”刘斌。

勇敢面对生活挫折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是刘斌真实的人生写照。

刘斌今年38岁。他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刘斌小的时候,全家6口人的生计全靠父亲种地维持。作为长子,刘斌15岁时便辍学打工。2002年,22岁的刘斌与妻子相识结婚。2003年,刘斌的儿子出生。就在生活刚有了起色的时候,2003年10月,刘斌的双臂被棉花打包机轧断了。

出院后,刘斌独自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接连受挫的刘斌,把自己关了7天,他思考着要怎么面对生活。母亲重度残疾,父亲年迈,弟妹的学费没有着落,牙牙学语的儿子还要长大……想到这些,刘斌暗下决心:我得站起来,撑起这个家。没了双臂,我还有双脚,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儿。

刘斌一边学着自理,一边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渐适应了自己的状态后,刘斌又开始琢磨如何过好日子。

刘斌觉得,生在农村,养猪似乎不难。但由于没经验,2005年,他养的5头猪都死了。他又尝试着养羊。每天早上去地里放羊,他就让父亲把绳子的一头系在羊身上,一头系在自己腰上。2007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几只羊跑了出去。刘斌到山里寻找时,不小心跌下20多米的山崖。在雪地里挣扎了好几个小时后,刘斌浑身是血地回到了家。刘斌的父亲劝他不要太拼命,可刘斌说:“要想活出个人样,就得拼。”

自学知识改变命运

第一次卖羊,刘斌净赚了几百元。于是刘斌又买了一些羊羔,打算多养几只。可买来的羊羔却让他的羊群得了传染病。几天时间,120多只羊就只剩下了20多只。村里有人出主意:“你把死羊卖了,多少换点钱。”但刘斌却把死羊都埋了,他说:“就算赔了钱,也不能干缺德事。”

吃一堑,长一智。刘斌知道,要想养好羊,还得学知识、懂技术。他给家里装了网线,用弟弟的旧电脑学习上网。怎么科学搭配饲料?怎么防病、治病?……通过学习,刘斌掌握的养殖知识越来越多。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刘斌从一个只懂放羊的“羊倌”,变成了半个养羊“专家”。

携手村民共奔小康

2016年,刘斌被确定为贫困户后,驻村帮扶干部为刘斌争取补助资金1万元,并将刘斌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这让刘斌养羊的积极性更高了。2017年3月,刘斌申请了创业贷款和互助金,注册成立了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地政府按照每只羊200元的标准,对刘斌的合作社进行了补助。

合作社成立后,刘斌说服2户贫困户、3户养殖户和自己一起干。谈到和刘斌的合作,贫困户蒙思文说:“刘斌这娃实在,跟他搞合作社我放心。”刘斌为人处事的口碑,给他带来不少合作伙伴,合作社的羊更是不愁销路。

为了实现规范化管理,刘斌在合作社推行股份制,每年按盈利状况给入股村民分红。2017年底,刘斌兑现当初吸纳社员的承诺,给每户社员发放了近千元分红。

如今,刘斌的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刘斌的设想,下一步,他的合作社还要新建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建成后,可再带动60余户贫困户脱贫。

目前,摘了“穷帽”的刘斌,已经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刘斌在申请书里这样写道:“在我最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我过难关,给了我生活希望,这份恩情永不能忘。我决心办好合作社,带着更多贫困户一起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