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结对帮扶摘“穷帽” 湘潭县乌石镇众兴村村民邓曙光脱贫记

湘潭在线6月1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武平 通讯员 吴启军)“这200平方米猪舍是2015年用扶贫贷款建的,那边100平方米猪舍是去年扩建的;这些铁笼是母猪产床,中间的隔离栅栏可以防止刚出生的仔猪受伤害。”近日,湘潭县乌石镇众兴村大冲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邓曙光,向前来走访调研的市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他不仅已实现脱贫目标,而且在仔猪繁育、销售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人脉关系,这将成为他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最佳途径。

43岁的邓曙光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干不得重活,又无一技之长,一直靠种田、喂猪为生。但以前每年种三四亩田,仅仅能挣到一家四口的基本口粮;每年喂七八头肉猪,除去饲料、兽药等开支收入甚微。由于别无经济来源,家境十分困难,时常要为两个女儿的学杂费、生活费发愁。

2015年,众兴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邓曙光家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成为市领导杨广结对帮扶的对象。当时,杨广问邓曙光有什么创业意愿,他表示,除了在家喂鱼、喂猪别无太多的选择;而且,房子周围空地多,可以开鱼塘、建猪舍,自家及邻居的稻田、菜园可以消纳猪粪。于是,在杨广及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引导和帮助下,邓曙光申请到8万元扶贫贷款,将屋门前的几块低洼菜地、荒坡地改造成了一口约2亩大的鱼塘,修建了200平方米的猪舍,并购进20头母猪,准备通过养鱼、繁育仔猪来增收脱贫。

创业伊始,打理2亩鱼塘还算简单,关键是饲养母猪有一定难度。尽管邓曙光有过喂猪经历,但以前都是小打小闹,成本低、风险小,没有太多顾忌;如今规模养殖的要求相对高得多,既要考虑饲料成本,又要操心猪病防疫、粪污处理,还要关心市场行情。不然,无论哪个环节没把握好,就会血本无归。为此,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方面安排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另一方面委派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上门指导 ,为他排忧解难。慢慢地,邓曙光的养猪技术日益见长,信心逐渐提升;同时,还指导他加入了一个养殖行业微信群,能及时了解饲料价格信息、生猪市场行情等。

在大家的帮助下,邓曙光的仔猪繁育产业进展顺利,年产仔猪400头左右,基本销在附近养殖户,收入达10余万元,纯利润有3万多元;另外,养鱼年收入有6000元左右。到2016年底,邓曙光家就实现了脱贫。去年,邓曙光根据市场行情,果断投入4万多元,扩建了100平方米猪舍,准备自繁自育部分仔猪,扩大增收渠道。目前,存栏肉猪40头,平均体重约50公斤。

谈到今后的打算,邓曙光坦言,由于资金和劳力的限制,暂时不会扩大养殖规模,只是很想建个沼气池,更加科学环保地利用猪场粪污,变废为宝,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