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大佬樑瑞安:14年期貨投資心得竟全在這兩個字上

11月11日上午,2017年第三屆操盤手大會在北京正式開幕,本屆主題是對話冠軍,歷屆冠軍的經驗分享,交易大佬群雄聚首,私募經理精英薈萃,公論博弈之道。上海砥俊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梁瑞安第一個做主題演講,梁瑞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碩士,16年股票投資經驗,15年期貨交易經驗,堅信供需決定價格,連續九年盈利。他的演講主題是“運用供需理論投資期市和股市”,以下為演講內容。

期貨大佬梁瑞安:14年期貨投資心得竟全在這兩個字上


梁瑞安: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上午好!

今天很榮幸來到咱們操盤手大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十幾年來在期貨和股票上面的一些心得。坦率講,這是我16年來首次在這麼大的大會上講我的理念,一直沒進過只參加過圓桌。交易是怎麼回事?做得好沒必要講,做得不好沒臉上來講,所以一直沒講。

我講兩個內容。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做供需的研究,為什麼在過去十年?其實我前面四年是走了彎路的,在期貨公司的四年,不斷地摸索不同方法,我本科學的數學,我記得2002年用過自己很高深的數學理論搞了兩年,錢還是賠光了。後來發現不對,還不如看技術分析,幾十本技術分析的書又搞了一年,錢還是賠掉了。後來想基本面,東聽聽、西聽聽還是不行,基本走上絕路。2006年到上海拜師學藝,就兩個字“供需”。供需用在商品期貨上很靈,用在股票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投資這件事,我今天回過頭看它是很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好像也沒啥事可幹,我說的是方法論上的東西。你摸到投資,摸出“簡單”這兩個字確實花了十年。我做的第四年大概知道,是怎麼樣才能賺錢,摸到第十年,突然發現怎麼樣可以賺大錢。我第十年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年,效果還是非常好。

因為我喜歡寫微博,前幾天我想什麼叫“投資”“投機”這個事情也想了20年。我1997年上數學系看投資者定義搞得蠻複雜的,然後資本操作了十幾年也沒定義出什麼叫投資。今天我覺得投資是賺自己看得懂的錢,投機是對自己看不懂的下注。很多人比如我給他講一個股票他就買了,三個月沒掙錢就跑了。過一陣子這個股票漲了50%,他會跟你說一回頭就跑了,因為他沒理解。如果你當初理解了,肯定可以拿走。

投資許多人都在這裡面摸索,像期貨成功率也很低,可能大家都在摸索,有些人平均半年就犧牲掉了,有些人摸索5年、有些人摸索10年,可能還沒摸對路。投資是理念端正,四處碰壁時要自己摸索出一條有效的道,理念要端正。我也是這麼過來的,覺得這個理念挺好的。怎麼賺大錢?要有大局觀,不拘泥於小節,不拘泥於中小機會,不拘泥於某個市場,為了賺大錢不斷地掐。我自己總結,也是一個北大的師兄跟我說的,他說你的交易風格我可以用幾個字總結,他說“將軍趕路,不追少數”,我說這個很契合的,做十幾年沒想到這是我的風格,所以我把這幾個字寫大字掛在我辦公室門口。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很經典的,沒做過商品的人,比如茅臺,2012年開始反腐幾年。為什麼一瓶茅臺能從兩千二跌到2016年夏天的八百七。比如政務需求裡面有百分之三十四是茅臺消費,突然政府不讓喝酒反腐,變成零了。

期貨大佬梁瑞安:14年期貨投資心得竟全在這兩個字上


需求突變了,需求從D2移到D1價格一定是暴跌的。我們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你就會發現需求突然下降一定暴跌。但有些人不信邪,終端產品降一半股價有可能跌60%、70%,你再死抗會很搞笑。

我2015年為什麼看到茅臺的機會?很簡單,他把需求已經壓到零之後,供需平衡了,今天供需平衡,未來十年供需肯定不平衡,這是一個小案例。

價格和需求關係也是很簡單的,看經濟學茅臺兩千多喝悠著點,能喝兩瓶的喝一瓶省點。如果一瓶變成八百多,價格對需求有影響的。比如LV包三五萬不太心動,雙十一LV包六折可能排隊去買,就是簡單的道理。

我們有理念有方法論,還是有一些方法的。平衡表這個方法是2005年葉總他們摸出來的。原來你看平衡表是沒感覺的,後來大家知道,平衡表我們要知道未來半年、未來一年商品的供需平衡情況。

還要讀懂這個平衡表,很多人是讀不懂的,我們以前自己摸索的時候,其它基本不看,我們只是在會議室看這個東西。所有數據都是我們自己在擺弄,最多用權威的第三方的數據,從來不用第三方這些諮詢機構公司提供的。

因為核心競爭力在於怎麼解讀供需背後的東西,哪些數據是假、哪些數據是真,包括哪些低估了還是蠻有講究。我們把供需平衡每個分項,要把它精準地落實到月度數據,周度和日度數據裡面,有了這些東西我們能把握到機會。

一定要預判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定要獨立思考,對一個行情有一個預判,我們掙的錢都是原來想好的,不是走到哪兒算哪兒。開倉那天知道要中倉,而不是走著走著中倉了。把這個事情研究好很激動,一研究好根據資金要翻幾倍,後來基本都能兌現。

最後是要緊密跟蹤,對原來很多假設要跟蹤,這基本是我們用到的方法。

2012年豆粕是我整個職業生涯屬於起點,2012年之前的十年對投資特別對商品有一個誤區。覺得應該在商品期貨穩定賺錢,其實這個思想是錯的。在商品期貨裡面不應該穩定賺錢,而是應該賺暴利,我穩定了十年其實也是錯了十年,每年賺三五十沒什麼意思。

我2012年豁然開朗,2012年做豆粕之前也在北京,在青島把相機摔了很不爽,沒出去旅遊。研究搞棉花怎麼從600萬到20億。真的是花5天時間把所有東西讀一遍,發現做期貨是這樣做。

豆粕這個案例認識很多大佬,他們每天給我打電話,三千一可以做吧?他們問我什麼目標?四千肯定可以,一直做多。

兩個月做了十倍,這都是我重倉做期貨的起步,後來每年打一兩個品種,基本把錢花掉,槓桿都在十倍,少了都不痛快,三五倍都沒感覺了,搞了三年搞了一百倍。

還有鐵礦石2014年的經典案例,其實我2012年做豆粕,過年就想今年做豆粕怎麼回事?豆油跟著講,我查平衡表豆油基本平衡不應該漲了,2013年肯定暴跌,2013年我開始謀劃空植物油,把不活躍的菜油空到活躍了。很多不做這個東西,我說挺好,空到第一名也行。我跟空頭第一名吃飯聊起這個事情。

國內那時鐵礦石沒活躍,當時鐵礦石不太活躍我控到前五名的倉位,後來崩掉了。有一次我在大會上講,只參加過圓桌論壇,我講鐵礦石也是千年等一回,你們二十年別想了,120美金20年別想,其實是很悲壯送別的價格,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中國人蓋房子蓋到頭了才會有這種價格,崩下去別指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