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在的中國文學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發展前景怎麼樣?

徵稿公社


文學的繁榮是需要經濟作基礎的。歷史上盛唐的強盛,催生了詩歌的繁榮,以李白為代表的詩人們,抒發了人生的自信與積極向上的時代主旋律。新中國從成立以來,到新時期,乃至今天的新時代,文學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湧現出許許多多大作家好作品,文學無疑是繁榮的,盛況空前的。筆者以為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

1、群星璀璨,浩若天河。以新時期為例,湧現出有許多知名大家,如王蒙、張賢亮、劉紹棠、蔣子龍、劉心武、張潔、高曉生、李存葆、路遙、賈平凹、鐵凝、莫言等。

2、作品真實再現了時代風雲,弘揚了時代精神,充滿正氣,催人奮進。如建國初期的紅色經典,到新時期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反映自衛反擊戰,反映改革開放的作品。當然也包括“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反腐作品等。

3、作品題材,作品風格呈多樣化。如陳忠實史詩般的《白鹿原》,賈平凹《廢都》對金錢對人性的思考,莫言紅高粱系列,對故鄉天馬行空般的敘述等等。

4、在傳統文學發展的同時,影視文學的繁榮,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中國是電視劇產量最多國家。

5、文學的信息化,傳播的網絡化。

時代發展到今天,文學不在“躲進小樓成一統”,文學的大眾化、娛樂化,使文學更接地氣;作家不僅僅是職業的,還有許許多多業餘的,草根的。傳播手段從紙質走向影視,走向網絡,不拘地理,不限時空,更廣泛,更迅速。

如果一定要預示發展前景,我相信,中國文學,特別是中國影視作品會更好地走向世界,也會有更多象莫言一樣的作家獲得世界大獎。


南山騷客


中國當代文學正處於鼎盛時期,前景輝煌。中國當代作家群星璀璨:莫言、閻連科、餘華、王安憶、蘇童、馬原、殘雪、賈平凹、陳忠實、韓少功……

莫言是一個極具天賦的作家。他借鑑了福克納、薩特和貝克特的先進文學理念,以醜為美反向詩學,神話模式,象徵意義,存在主義哲學,這些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手法,莫言使用得得心應手。

莫言有良好的語言感覺。這種語言感覺與他的藝術感覺互為表裡:對生活的藝術感覺構成了他表達的內裡面,而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又使作者對生活的感覺得到更多的表現。語彙的豐富與語句的富有變化,是莫言小說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他的小說以現代書面語為主,但也大量使用了口語、方言俚語、文言詞彙、城市流行語以及某些社會科學的專業術語。

閻連科的創作以寫實風格為主,但也十分注重現代派手法的借鑑。他一方面善於在故事中穿插具有象徵意味的細節描寫,如《兩程故里》中貫穿始終的對古柏的嘆息與厄運緊密相連的描寫,既富於神秘意味,又具有象徵意義;《和平寓言》中對那個並不存在的地址的描寫,也有某種荒誕意味。另一方面,作家善於以新奇的意象去描寫奇特的感覺,如《鄉間故事》中的“太陽如餅如球……放羊的懶漢……把太陽攔在胸脯上,死睡”的句子 ,《中士還鄉》中的“太陽不圓,像雞蛋硬在東天,光線七扭八拐彎到村頭”的句子,都能傳達出人物的微妙心態,也顯示出作家努力超越“原生態”語言的文學功底。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證明莫言的文學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作家的水平。倘若再有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閻連科的可能性最大。






美食家106


首先,我想問一下在題主心裡文學是什麼意思?哪些算文學,哪些不算文學?

文學呢,簡單說就是一種語言藝術,只要寫的美,讓讀者覺的美就是文學,如果是這樣說的話,那麼我認為不管在任何媒體上發表的任何文字,只要具有美感就屬於文學,那麼現在的文學可稱的上是“萬花齊放、百家爭鳴”,正在創立一個新時代,一個“人人成為寫手的新時代”。

前幾年,網絡文學的興起如今已大獲成功,中國的玄幻小說、仙俠小說、言情小說早已風靡國外,看過一篇報道,由於迷於看《盤龍》,有外國小夥的毒癮都戒了。如今,自媒體又迅猛發展,寫作者以億計,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至於前景,自然是越來越好,中國文學將越來越繁榮興旺。

至於以前的傳統文學將會沒落下去,越來越少人看,就如同白話文革命,白話文替代了文言文,現在文言文幾乎沒市場,只能當研究了。

文學必定要接地氣,要接近百姓,貼近生活,才能發展,文學不是故作高深,越是用百姓的話流傳越久遠。

請看這首打油詩,算不算文學?

有人說是蘇東坡,有人說是李白,有人說是歐陽修,不管是誰,這打油詩算不算文學呢?

另外提一句,現在社會短的詩歌越來越小眾化了,長篇小說越來越受歡迎,千萬字的也不稀奇。綜觀歷史,從三字經,到曹操的四字詩,到五絕、七絕,到宋詞,到元曲,到明清小說,總之篇幅是越來越長。


口水丁羊羽


1、認清自己!首先就是如王小波說的,不要把我們過去的古代文學作品看的是如何的博大精深,恨不得能去拯救地球一般!要理性的對比的客觀的看待我們文學在世界上的位置!認清自己!如今首先就是很多人,包括所謂的學者,也沒有把我們的文學做一個客觀的認識!

2、然後就是真正理解文學是什麼!而不是文學為什麼而做!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文學是為什麼而服務!最終走向了極端!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才重新回到啟蒙的起點!重新開始成長!之前就是不知道文學是什麼錢,而只以為文學是為什麼東西而服務的文學!文學是人的文學!是應該與人一樣,有獨立的空間,尊重獨立的人格!

看看我們今天的個人,處在什麼狀態?你就理解和認識文學處在什麼狀態!自由是文學的生命根基!

綜上所述,只有認識自己處在什麼位置,並且知道文學是什麼之後,才能談文學的處境和發展,首先就是自由空間和自由的人格!沒有這些必備條件!要不走向極端!要不走向沉淪!




餅子啃書


奉邀答題,不勝感激。

這個題目應屬文學研究範疇,我無力回答,只能說幾句閒話。

我只是讀過魯迅、老舍、孫犁幾個大家的作品,而對於當代文學一無所知,實在是淺陋的很。

自己早已經是老牛破車,落伍於時代很久了。

生活是文學的根,歷代有志人士一直為此而奮鬥。

我因身體原因,在業餘時間,一直致力於健身鍛鍊,所涉獵知識也多與此有關。

尤其在頭條,這已經不是我的重點。

未來,是自媒體和網絡文學的天下,傳統文學應該求變、適應。

雖然自媒體和網絡文學正處於去粗取精的階段,前途卻是更光明些。

即答,祝安。


農夫莊園


我曾與一位文化理論學者,討論過當前中國的文學,過後我得出結論:讀中國古典文學如同饕餮盛宴,讀現當代文學則如同吞嚥快餐。

兩者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古代文學如在富麗堂皇的大廳裡,供一桌山珍海味,配上美酒笙歌,慢慢品嚐,方得滋味。現當代文學則好像捧著一碗早點,香氣四溢,麻辣酸醋,還加點孜然,邊走邊吃,滑溜溜落肚,竟不知啥味,那香味是讓別人聞著香,那味道則是開了自己的胃。然而早點花樣繁多,天南地北,各有特色,今天吃這明天吃那,好像也能夠自得其樂。

龍應臺說:文學讓人看清了湖水裡面成片白楊樹的倒影。也就是說,通過倒影,可以想象整片白楊樹的高度粗壯和成林的壯觀景象。那麼,通過特定事例,可以影射社會現象,告訴人們這一社會現象所應引起的思考。

不管是古代文學還是現當代文學,我們通過思考,認識到了那些問題呢?我想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點。一是文學缺少人性化探討。中國歷史除了殺伐禁錮和酷刑以外,只剩下自私貪婪和冷漠,少有人性。而作為直接反映社會的文學作品就少了人性化這一重要題材。二是文學沒有自由思想。統治者對人民採取思想禁錮,大興“文字獄”,想起“莫談國是”就噤若寒蟬。三是文學沒有科學思想。科學思想在科學領域都不夠深刻,何況在文學方面,先進文學必定具有科學進步思想。

隨著中國文學在諾貝爾文學上取得突破,新時代的中國文學必將注重人性,理性,弘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早日達到新的文學藝術的殿堂。


皈峰


題主過於謙虛了,從你的提問內容看,你對中國文學的現狀蠻有了解的。就像你說的,最近這幾年,非虛構文學的成就高於虛構文學。

但是且慢,你絕不覺得“非虛構文學”這個概念有些怪嗎?老實說,這是美國人發明的一個最傻的詞。打個比方,看見一個裝水的容器,我們肯定至少給它一個功能性的概念,是盆子,是水杯,是保溫瓶,諸如此類。我們絕不會指著一個東西說,這是“非水瓶”或者“非盆子”。同樣的道理,“虛構文學”是功能性的名詞,但“非虛構”的荒唐程度就不亞於“非水瓶”了。為什麼不用以前的“紀實文學”呢?我看,那些自稱“非虛構寫作”的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卑。

好了,我們現在進入正題,談談中國文學的現狀。

還是要注意概念——我們談的是中國文學的現狀,不是教科書上煞有介事的“當代文學”。後者的爭議非常大,以至於連起始時間段都還沒有共識,因而沒法談。而眼下的中國文學究竟是個什麼狀況,我倒能給大家聊上幾句。

概括地講,眼下的文學整體上很平淡。要形容這種平淡,大概跟形容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差不多。健康情況尚可,工作狀態尚可,生活質量尚可,沒病沒災,無聲無息。

我這麼說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含糊太主觀。那麼我就用一個指標來證明我對中國文學現狀的評價吧。什麼指標?那就是眼下最有認知度的文學獎項。我個人覺得這個指標很重要,雖然寫作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工作,但文學本身卻是一項很公眾化的事業,故而文學獎很能說明問題。

前不久,北京師範大學對中國網民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他們對文學獎項的認知度。其中有幾項結果很有意思。一個結果是,大眾對文學獎的認知普遍較低,而46歲至55歲的人對文學獎的認知高於其他年齡段。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文學的現狀之一:讀者老化嚴重,相關的,文學創作的面向必然也不會年輕。第二個結果是,對文學獎項認知度較高的人群往往學歷也比較高,職業依高低為序,分別是企業老闆高管、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以教師醫生為主的專業技術人員、高校學生。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中國文學的讀者精英化程度偏高,相關的,文學創作的小圈子化肯定免不了。

除了這兩點,還有一個結果是,大眾認知度最高的是茅盾文學獎,其次為魯迅文學獎,第三是國際的諾貝爾文學獎。可是有多少人不用百度就知道茅盾文學獎或魯迅文學獎的得主都有誰嗎?我想不多吧?不信你自測一下。問問自己你讀過厚達10冊的長篇小說《你在高原》(張煒 著)嗎?以及知不知道車延高書記的“羊羔體”?老實說,不查谷歌我也不知道。同樣坦率地說,據我所知,其中好幾個獲獎者的作品,連初選名單都沒進入,到最後卻恬然出現在頒獎臺上,我只能說,除了操作,還是操作。


丶璃魚淺戈


有人說,中國當下的文學,狀況很糟糕,傳統文學已經沒落得不成樣子,被社會大眾邊緣化。其實如果你站在高處去看這個問題,自然也不覺得有什麼困惑。

過去的文學大家的一些作品,之所以能夠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是因為以往社會信息閉塞,網絡不發達,紙媒控制了整個文壇,個人想發表什麼作品必須通過編輯。過去文學作品的受眾大小,基本上掌握在少數編輯手中。文學作品的影響力大小決定權在編輯和作者手上,現在文學作品的風格是由市場和讀者決定的。現在的讀者和以往的讀者需求大不同。現在生活節奏快,什麼都講究快,講究娛樂化,自然犧牲了作品的深層內涵。

隨著現在社會大環境完全發生了改變,現在社會,娛樂多樣化,科技突飛猛進,媒體和網絡高度發達,全國院線上映的電影幾乎每週都有好幾部。電影與小說其實都在講故事,只是兩種東西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現在的電影幾乎取代了小說的絕大多數功能。現在社會娛樂方式多樣化,生活豐富多彩。人人追求感官刺激。最火爆的娛樂方式,都是感官刺激極強的娛樂方式。可供人們選擇的娛樂方式多了,願意守著經典文學費力的細嚼慢嚥的人自然少了許多,在各種誘惑下,坐下來安心看書的人自然少了許多。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文學的受眾都在減少,國內減少得更嚴重。

當今社會,傳統文學與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環境已經脫節了。都市的快節奏生活,人們心浮氣躁,自然沒有多少人去細嚼慢嚥的品味節奏慢,情節單一進展緩慢,感官刺激弱,讀了大半天也讀不出一點所以然的傳統文學。

再者,現在寫傳統文學的作家有幾個能寫出深沉深刻的作品來。80後90後的作家,他們的作品不管怎麼模仿,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寫出70以前文學大家那麼厚重深刻的文學作品來。畢竟文學需要人生的深刻感悟,80後90後作家沒有經歷過以往作家那種坎坷的生活,生活順順利利,不經歷風霜,又怎麼能夠寫出深刻,震撼的作品。文學都是寫人性的東西,寫得越深刻,越能夠震撼人心,而人性都是在最顛沛流離的時代才能夠最大的彰顯。沒有經歷過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生,又怎麼可能看得清身邊的人,怎麼可能看得清人性。

網絡文學的興起,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傳統文學的沒落也是如此。不要為現在的文學環境感到惋惜,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恆程


我認為中國文學現在的狀態,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文藝路線指導下,處於不斷地向前發展趨勢,整個文學領域的呈現狀況主要拿文學作品來說,分為:好的,較好的,差的,象作家陳忠實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都具備有現時的特點,他用現時的思想和方式描寫了封建社會的農民,國民黨時期的農民,及在中國共產黨引領下指導下的農民,如何走上了求解放的道路,在建立新中國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迎接新中國誕生的主力軍作用,很有新意,作品內容獨具農民樸實的思想和作風。這當然是我提及的現時文學好的一點小例子,至於文學的未來我認為要堅持正確的文學發展方向,在黨正確的文學路線上繼續前進。


包強中


1>文學博大精深!文字千變萬化!學無止盡!

2>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各有千秋!

3>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文學在變通!

4>古有古風彩!今有今味道!世物在變遷,社會在發展!

5>網絡傳媒使文學百花齊放!互學共研,創新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