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營養、健康保健等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滿足於實現孩子在飲食、健康、服飾、玩具、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護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長得惹人疼愛、乾淨清爽,當然身體也茁壯結實。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長大,產生這種情況的幾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願意在生活照料的層面上貢獻愛心。

這樣,對孩子“養育”的職能漸漸變成了單純的養,“育”的職能就在無盡的關愛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

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

這種保姆式父母,也總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

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沒有擺脫的意識,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二流的父母做教練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他們會用各種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逼迫孩子學會各種技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誕生了無數的虎媽、狼爸。

“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是“中國式狼爸”的宣言。

他堅持“用最傳統、最原始的古老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家裡常備藤條和雞毛撣子,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背不上來就要揍人。

“狼爸”不準孩子看電視,不準自由上網,不準隨意開空調;他說,孩子是民,家長是主;打是一種文化。他“把三個孩子打進了北大”。

狼爸會說:“我這種打可能被大家誤會了……打只是輔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講清楚,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怎麼錯就怎麼打。

其實教孩子什麼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形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但必須通過打。打和講道理一樣重要。”

時間會證明,這種教練式的教育方式,雖然讓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能,進入了更好的大學。但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偏激。

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精神崩潰。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一流的父母做什麼?

你不優秀,憑什麼要孩子去努力?

表姐最喜歡和女兒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要過一輩子苦日子。”

說完後,她就一邊催孩子寫作業,一邊坐旁邊玩手機。

很多人常說,孩子是父母的最後一張牌,贏了可以光宗耀祖,輸了則前功盡棄。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光宗耀祖,好讓自己臉上有光,可是如果你都不優秀,憑什麼要孩子去努力?

作家六神磊磊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有一個朋友鬱悶地問他:“為什麼自己小孩不喜歡讀書呢?”

他反問道:“你家裡特麼有書嗎?你們兩個人平時就喜歡打牌,家裡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你孩子會喜歡讀書才怪了。”

孩子就是複印件,而父母就是原件,那些常常說孩子有問題的人,往往忽視了自己作為父母犯下的錯誤。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所以我才會說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你若穿著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無人地高聲喧譁,你若從不讀書從不看報,你若總是抱怨生活嗟嘆人生,你若總是在孩子面前捧著手機,你又如何苛求孩子給你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光?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一個故事,他只上過小學四年級,後來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玩命寫作,當著孩子的面,一個人把《童話大王》月刊寫了28年。

他說:“這樣做,就是要讓孩子目睹,父親是如何讓一貧如洗的家變得富有。”

家長努力上進,以身作則,給孩子當優秀的榜樣,這才是孩子教育路上最好的起跑線,而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則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禮物。

高質量的陪伴,不是你在玩手機而孩子在寫作業,而是你堅持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專心陪孩子玩遊戲、做運動、哪怕只是單純聊聊天。

只要你有心,把一些零碎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就可以給孩子帶來高質量的幸福。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自己

別花太多心思在如何提高孩子上,先提高自己。

還記得前面說的例子嗎,有些家長自己不怎麼行,但卻在孩子身上傾盡心血,最後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開始怪孩子。

教育不是給孩子買書、送他上補習班、為他買學區房,而是你的言傳身教。

先提高自己,你才能去要求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如果你是一個勤奮、快樂、充實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孩子會模仿你的。

別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父母本身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