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晉的琅琊王相當於太子,大多登基為帝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次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改元永熙,其人痴呆不認事。後“八王之亂”,司馬倫趁機即位,隨後被諸王所殺。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晉懷帝,自己與清談派首領“口中雌黃”的王衍把持朝政。其後,西北少數民族趁亂反晉,政權被北方匈奴劉淵推翻,晉朝皇室和黃河地區門閥氏族南遷進入相對穩定的長江流域,史稱“五胡亂華”和“衣冠南渡”。

為什麼東晉的琅琊王相當於太子,大多登基為帝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琅琊王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永嘉南渡後,王導始終居機樞之地,王敦則總征討於上游,王氏家族近屬居內外之任,佈列顯要者人數甚多。以王導、王敦為代表所構成的王氏家族勢力在當時是非常牢固的,這使“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維持了二十餘年,直到庾氏家族興起,抑制王氏並凌駕於王氏為止。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長圍長安,12月11日,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

建興五年(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製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東晉建立,史稱東晉。他廣闢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農曆六月,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段匹磾、劉翰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

為什麼東晉的琅琊王相當於太子,大多登基為帝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晉愍帝死於漢國的訃告傳到江東,司馬睿才於4月26日即皇位(“上尊號”),改元太興。東晉據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

由於琅琊國是東晉大的封國,而司馬睿即位之前又做過琅琊王,所以琅琊王在東晉的地位非常特殊,有許多受封琅琊王的人都登基為帝。

司馬睿:司馬覲之子。襲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東晉元帝。

司馬裒:司馬睿之子。建武元年封琅琊王。薨。

司馬安國:司馬裒之子。襲 封琅琊王爵位。早夭。

司馬煥:司馬睿之子。封琅琊王。是日薨。

司馬煥:初封顯義亭侯。太興元年進封琅琊王。

司馬昱:司馬睿之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後曾改封會稽王。後即位為簡文帝。

司馬嶽:咸和二年由吳王改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康帝。

司馬丕: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康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哀帝。

司馬奕:即廢帝海西公。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哀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

司馬道子:簡文帝之子。鹹安二年封琅琊王。後改封會稽王。

司馬德文:太元十七年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恭帝。

為什麼東晉的琅琊王相當於太子,大多登基為帝

王導

琅琊王氏原本就在琅琊國封地之內,在司馬睿登基的過程中又有從龍之功,是國之柱石。以至於東晉有人想做官不必問皇帝而要請示於王導,但好景不長,琅琊王氏巔峰二十餘年之後逐漸趨於平淡,但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華夏首望的名號不是白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