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礦業投資十大失敗案例!警醒,以史為鑑!

一、加拿大巴芬島Marry RIver鐵礦遺憾被印度公司收購

Marry RIver鐵礦位於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北緯72度,是產於古生代花崗片麻岩、雜砂岩、含鐵硅質岩建造中的BIF型高品位、超大型鐵礦。

經預可行性研究,露天採礦範圍內有證實、概略儲量3.65億噸,推定資源量2200萬噸,鐵礦石品位67%。設計的露天採礦範圍外,還有推測、推定、確定資源量1.57億噸,鐵礦石品位64%。礦體沿傾向走向均未封閉,NO.1-NO.4礦體與區內航磁異常完全吻合,該異常帶達60千米。預測資源總量達60億噸。

運輸航道也已測定完畢。

Marry River鐵礦是全球尚未開發的最好鐵礦。

國內一家以貿易為主的大型國有企業和該鐵礦所有者巴芬島鐵礦公司開始談判。

2009年春,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巴芬島鐵礦公司在半年內,股價從3.6加元/股,驟降至0.2加元/股。公司現金已無法維持勘查計劃,且形勢難以融資。該公司當年需要3000萬加元的現金。

資金量雖然不大,但大型國有企業仍然要履行一套複雜的投資決策程……而且大型國有企業,對初級勘查公司和處於勘查階段的項目,即使擁有很大潛力也是猶豫的。

劉益康先生認為,境外礦業投資若要等礦床已經勘查結束了,基礎設施沒有問題了 ,採選技術基本過關了,價格合適了,這些世界級礦床也不屬於觀望猶豫者了。

後來的事實的確如此,經過幾輪反覆的敵意收購,2010年7月,該鐵礦被印度米塔爾鋼鐵公司全部收購。中國在這輪資源競爭中,由於短視再度成為看客。

中企海外礦業投資十大失敗案例!警醒,以史為鑑!

二、老撾萬象鉀鹽盆地一味求大,忽略成本估算

老撾萬象盆地為晚白堊世蒸發含鉀盆地,盆地主體位於泰國境內,是泰國沙空那空盆地的北西沿,因此產出鉀 鹽的穩定性較差,含光鹵石的比例高。鉀鹽層埋藏較淺,平均150米,厚16-100米。

雲南地礦局在20世紀末就開始關注老撾的鉀鹽礦。2001年7月,和老撾政府了《中國赴老撾進行萬象盆地鉀鹽勘查開發協議》,從勘查做起。礦權區面積78平方千米,經過2年8個月的勘查,共施工53個鑽孔,其中38個鑽孔見礦。

由於萬象盆地的鉀鹽以光鹵石為主,品位較低,提取鉀鹽的生產工藝複雜。開始使用選擇性溶浸技術,每噸氯化鉀的生產成本達5000元人民幣,沒有市場競爭力。

老撾的政府環保意識很強,消除尾礦氯化鎂的汙染,更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時間過去十個年頭後,原計劃100萬噸的目標仍很遙遠。所擬定的年產5萬噸氯化鉀的工業性試驗計劃也沒有完成。

作為境外鉀鹽勘查開發的先行者,為何落到如此進退維谷境地?這是因為在立項時只考慮了我國急缺鉀 鹽資源,老撾萬象盆地的鉀 鹽資源潛力巨大,老撾又是我國友好的周邊國家。

特別是按地質勘查的傳統觀念,只要能探到礦量,若有大型、特大型礦床前景,就容易立項。但忽略了概略性經濟評價對成本的估算、礦石的可選性和環保問題。

三、利比亞內戰,中國近200億美元項目擱置,中石油停止開採

利比亞內戰,中國創造了世界撤僑史上的奇蹟。然而,創造奇蹟的同時卻是大量的項目被擱置或放棄。截至利比亞動亂髮生前,中國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一共有50個,涉及合同金額188億美元(約1200億元人民幣)。


中企海外礦業投資十大失敗案例!警醒,以史為鑑!

國內75家企業,包括13家央企在利比亞有投資項目。2011年3月底,利比亞危機爆發後,上述13家央企在利項目均暫停。

礦業領域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在利比亞有5個子公司,內戰前,中石油宣佈停止開採活動,並撤回400名職工。在這次內亂中,中石油的設施在利比亞的內亂曾遭到了襲擊。

中國冶金在利比亞有51億美元建設項目。

教訓:戰亂帶來的損失幾乎不可阻擋,能將人員撤出已屬萬幸。至於為何在聯合國會議上,對西方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表決中投棄權票,則屬於國際政治的範疇。

四、2009年6月,中鋁集團收購力拓的交易失敗,力拓單方面毀約

(1)中鋁收購力拓股權的始末

力拓集團成立於1873年,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礦產資源公司,同時是全球前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之一。

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公司提出以該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換股。2008年2月1日,中鋁公司攜美國鋁業以140.5億美元閃電參股礦業巨頭力拓英國公司12%股權,震動全球。

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對力拓公司的併購。2008年12月,傳出中鋁將進一步注資力拓的消息。

2009年2月2日,中鋁與力拓雙雙確認談判合作事宜,但並未透露具體合作的項目內容和涉及的金額。有消息表示,中鋁方面就收購力拓部分資產的交易與國家開發銀行洽談融資方案。

2009年2月12日,中鋁與力拓通過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發佈聯合公告,中鋁公司與力拓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創中企海外投資紀錄。

中鋁公司本次與力拓集團合作共投入195億美元,其中約72億美元用於認購力拓集團發行的可轉債,債券的票面淨利率為9%。中鋁公司可在轉股期限內的任何時候選擇轉股。轉股後,中鋁公司在力拓集團整體持股比例將由目前的9.3%增至約18%,其中持有力拓英國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亞公司股份的14.9%。本次交易的成功完成尚需要獲得力拓集團股東和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2009年2月16日,中鋁和力拓的“聯姻”新增變數。據外媒報道,力拓部分機構投資者向必和必拓搖起了“橄欖枝”,稱如果必和必拓發起新一輪對力拓的收購,他們將提供融資。

英國媒體引述力拓主要股東說法稱,必和必拓收購力拓資產。比中鋁收購更為理想。2009年3月17日,中鋁195億美元注資力拓的交易再生波瀾。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16日在澳洲證券交易所發佈公告,稱將延長對中鋁與力拓195億美元交易的審查時間,在原定的30天審查期基礎上,再增加90天。

2009年3月26日,在中國企業在澳投資屢屢遭受延期審查之後,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明確表示將不反對中國鋁業公司注資力拓的交易。

2009年4月2日,德國政府放行中鋁注資力拓,這是繼澳大利亞反壟斷部門批准後,該交易獲得的第二個權威部門的認可。

中鋁注資力拓,需要獲得中國反壟斷局、澳大利亞外商投資評估委員會、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及德國聯邦競爭法主管局共計五個權威機構的認可。

2009年6月5日,中國鋁業公司確認,力拓集團董事會已撤銷對2009年2月12日宣佈的雙方戰略合作交易的推薦,並將依據雙方簽署的合作與執行協議向中鋁公司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

至此,這單中國國企目前在海外的最大併購案以失敗而告終,儘管表面上看,中鋁會因對方的毀約行為獲得近2億美金的違約金,然而中鋁不僅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之東流,而且失去了注資全球礦業巨頭的重大機遇,中鋁顯然成了最大的輸家。

(二)中鋁收購力拓股權失敗的原因

1.被併購企業所在國擔憂中國收購威脅本國安全

中鋁收購力拓股權交易失敗最主要原因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澳大利亞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應該抵制中國收購澳大利亞的礦業資產。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媒體,也採取種種措施阻撓和反對中鋁的注資。中鋁與力拓交易的失敗,完全與力拓董事會受到的政治壓力有關。

從此次中鋁併購力拓失敗的經過可以看出,政治風險仍然是中國企業跨國併購能源、礦產企業的最大障礙。

2.中鋁的國有企業身份致使合作伙伴擔心未來不被平等對待。

國有企業背後是國家力量作後盾,其真正的實力往往比看上去的大得多,合作伙伴擔心未來不被平等對待,或者保持自己平等地位有困難,沒把握。

澳洲國家黨議員喬伊斯於堪培拉對記者說,力拓與中鋁交易破局,對澳洲人民來說太好了,避免了中國國有企業持有澳洲資源所將造成的複雜與糾葛。交易若推進,顯然受益的是中國人民……但卻會損害澳洲民眾的利益。

3.中鋁敗在併購速度太慢。

中鋁195億美元的注資案,實際上是力拓方面救助於中鋁的,當初力拓董事長甚至是急於求得中鋁的注資。因為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鐵礦石價格暴跌,力拓股價一落千丈,力拓急需資金償還2009年lO月到期的89億美元債務,其到2010年到期的債務高達387億美元,籌集這麼多的償債資金,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鋁資金對力拓來說幾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但力拓方面沒有想到的是,金融市場反轉得如此之快,短短几個月力拓股價升幅70%,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市場也大幅回暖,金融市場已顯著改善,使得力拓與中鋁交易條款的價值顯著下降。於是,力拓方面終於過河拆橋,一腳把中鋁踢開。

這次中鋁收購失敗在2009年5月份就已經是註定了,中鋁敗在速度太慢,明顯準備不足。

國內企業對海外公司的收購,審批快慢也是成敗的關鍵。國內主管部門對國內企業的海外收購審批太慢,過程過於繁瑣也是影響海外收購的重要原因。

4.中鋁缺乏財經媒體公關。

之所以國外一些力量反對這次收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鋁沒有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

五、2008年,中鋼集團13.6億收購西澳Weld Range鐵礦項目,項目暫停

2011年6月23日,記者從中鋼集團獲悉,其在澳大利亞的子公司Sinosteel Midwest Corp。已經宣佈暫停在西澳的Weld Range鐵礦石項目,原因是項目所對應的Oakajee港口和鐵路工程進度太過緩慢,並對中鋼造成每年1億澳元的損失。

“Oakajee港口和鐵路項目的竣工日期又要從2012年拖延到最早2015年,這對我們當地子公司的項目計劃都產生了影響,所以Sinosteel Midwest要在項目開發上做出相應的一些調整。”23日,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可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Sinosteel Midwest是中鋼於2008年那場著名的“敵意”收購後,成立的在澳子公司,其在澳大利亞西部的Weld Range項目投資20億澳元,於2010年7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

本計劃到2013年投產,2014年初出產首批礦石。未來全面投產後每年可生產鐵礦石1500萬噸。但整個計劃還是得取決於澳大利亞西海岸Oakajee港口和鐵路工程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中鋼還曾與中鐵物資、中鐵工程、中交集團和鞍鋼集團組團,五大央企與西澳基礎設施建設企業Yilgarn聯手,投標參與Oakajee深水港建設的項目。最終,該項目花落日本三菱和澳洲另一家鐵礦石生產商Murchison合資的OPR公司。

不過,Oakajee港作為澳大利亞近年推出的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進展卻比較緩慢。本來設計Oakajee 港的運作將在2013年末/2014年初開始,第一階段每年3500萬噸的吞吐量,遠期達到1億噸。

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項目在2015年年底之前都無法完成,更有可能在未來繼續推遲。

除建設延期,成本超支是另一大風險。據Murchison今年3月的表示,港口建設的資金從最初的44億澳元上升到52億澳元。但分析人士都認為有可能會超過60億澳元。

據Sinosteel Midwest的首席運營官Julian Mizera透露,Oakajee港口和鐵路項目帶給中鋼的影響每年高達1億澳元。

該公司已經決定,停止Koolanooka和Blue Hills項目以外的所有勘探工作,裁減43個工作崗位並關閉在傑拉爾頓(Geraldton)的辦事處。

教訓:對基礎設施建設困難估計不足,Oakajee深水港面臨中日兩國企業競爭,項目建設遲遲未推進。

六、鞍鋼集團的卡拉拉項目,項目大幅減值,醜女現形

2014年8月12日,攀鋼釩鈦的一則公告,掀開了曾被作為境外投資成功範例-鞍鋼西澳卡拉拉鐵礦項目-包裝成美女的頭巾,原來奇醜無比,慘不忍睹!

參股公司金達必(Gindalbie Metals Ltd)2014年8月11日發佈公告稱,因目前鐵礦價格低於預期、澳元匯率高於預期以及卡拉拉礦業有限公司生產能力侷限,造成產量低於預期,按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對公司在卡拉拉的投資進行約6.4億澳元的減值。

攀鋼釩鈦通過全資子公司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間接持有金達必35.89%股權,還通過鞍鋼集團投資(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與金達必則合作開發卡拉拉(Karara)鐵礦項目,擁有卡拉拉鐵礦項目52.16%的股權。

自2006年起,鞍鋼集團(攀鋼釩鈦)入主卡拉拉鐵礦項目,至今已有8個年頭了。8年來,鞍鋼的西澳卡拉拉鐵礦項目,曾被作為境外投資的成功範例,一片叫好聲。

可8年過去了,項目投資一再追加,基建總投資,從2007年預算的17.8億澳元、2009年的19.75億澳元,升到2011年的25.7億澳元;達產日期一推再推,從2011年達產,推遲至2014年尚未達產;噸礦成本顯著增加,平均現金運營成本(不含資源使用稅),2011年測算在65-68澳元/噸,2012年測算在72-76澳元/噸,根本無力與必和必拓、力拓競爭。

這樣說來,卡拉拉鐵礦項目,比中信泰富的西澳鐵礦項目,好不到哪裡去,都是一根“瘋狂藤”上的苦瓜呀,都是低品位的鐵硅礦(BIF)!

卡拉拉(Karara)鐵礦,為西澳珀斯鐵礦公司金達比(Gindalbie Metals Ltd)公司所擁有,位於西澳中西部捷爾頓港(Geraldton)以東225公里。礦區有156平方公里面積,主要為低品位磁鐵礦體,少量為高品位赤鐵礦體,據稱已探明的磁鐵礦資源儲量達24億噸。

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2012/13財年,卡拉拉礦業公司共向鞍鋼發運412.7萬噸鐵礦石,包括317萬噸直接可運赤鐵礦和95.7萬噸磁鐵精礦。

2014年3月金達必公司在公告中稱:鞍鋼國貿通過行權將兩筆總價6千萬澳元的股東貸款轉換成卡拉拉礦產公司股權,在行權之後,鞍鋼在礦產公司的股權將從原先的50%上升至52.16%,金達必持有47.84%股權。如果鞍鋼國貿為卡拉拉礦產公司還清額外的2.3億美元銀行債務和預售協議,可進一步通過行使債轉股,佔有後者62%的股權。此外,有澳洲媒體指出,卡拉拉2014年還需1.5至2.2億澳元作為資本開支,這筆資金預計也將由鞍鋼方面墊付。

當時獨立投資調查公司晨星詹姆斯認為,卡拉拉礦業公司不太可能盈利,如果金達比公司持有卡拉拉礦業公司25億澳元的債務,債務將遠遠超過該公司的支付能力。

教訓:資本開支失控,投資一再追加。盡職調查不足,行業發展形勢估計失誤,開採成本過高,並持有過量債務。

七、中國鋁業9.2億美元對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的收購計劃失敗

由於蒙古政府的反對,在連續兩次延期之後,中國鋁業無奈宣佈其對南戈壁的收購失敗。

中國鋁業3日晚公告稱,經慎重考慮,公司與艾芬豪礦業均認為,擬進行的部分要約收購交易在可接受的時間內取得必要監管批准的可能性較低。因此,雙方已終止鎖定協議,包括終止公司發出部分要約收購的義務。

南戈壁註冊於加拿大,在蒙古國境內接近中國邊境的位置擁有煤炭資源,主要業務是對這些煤田進行勘探和開發,並向中國供應煤炭產品。今年4月4日,中國鋁業宣佈,擬出資不超過10億美元,向艾芬豪礦業等股東收購其持有的不超過60%但不低於56%的南戈壁普通股,以推進公司煤鋁業務整合。

然而事情陡然生變。4月17日,蒙古礦產資源局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宣佈暫停由南戈壁的附屬公司擁有的若干許可證的勘探及開採活動。中國鋁業的收購計劃因此受阻。7月3日,中國鋁業公告,該要約收購將延期30天。8月2日,該要約收購再度延期一個月至9月4日。如今期限已至,而事情了無進展,中國鋁業無奈只能放棄。

收購失敗源於蒙古政府的反對。南戈壁首席執行官AlexMolyneux上月表示,蒙古政府多番阻撓該宗交易,其令該交易不可能進行的意圖非常明顯。

今年5月17日,蒙古國大呼拉爾通過《關於外國投資戰略領域協調法》,礦產資源被確定為戰略性意義的領域,因此外國投資者及其利益相關方和第三方簽訂股份買賣或轉讓協議,需通過在蒙古註冊企業向蒙古政府提出申請;外資參股超過49%需政府提交國家大呼拉爾討論決定。

蒙古國對外關係部官員稱,以上法律的通過並非針對中國公司收購案。但事實是近年來蒙古政府對境內資源的控制日益加強,使得不少中資企業的併購受到阻撓。

教訓:部分國家礦業政策多變,甚至存在針對中國企業嫌疑,導致中資企業海外併購受阻。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國已經為當初錯誤的礦業政策付出了代價,在隨後的礦業低谷中,中資企業大量撤資,蒙過經濟步入寒冬。

八、紫金礦業收購剛果(金)銅礦莫名受挫,發佈收購消息次日被宣告無效

2010年5月10日,美國之聲(VOA)援引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礦業部長的幕僚長Alexis Mikandji Penge的話稱,紫金礦業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下稱中非基金)聯合收購剛果銅礦開發商的協議,“違反有關規定,在剛果(金)沒有效力。”

上述的言論,距紫金礦業對外公告宣佈該項收購僅一個工作日。

在2010年5月7日晚,紫金礦業宣佈將與中非基金聯合收購Copperbelt所持有的Platmin 全部已發行股份及Copperbelt 集團內部應收賬款,最終獲得Deziwa 銅鈷礦項目及Ecaille C 銅鈷礦項目的控股權。此次收購總共花費約為2.84億美元。

Penge的公開聲明中,並沒有提供支持其言論的原由。“就孤零零的兩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紫金礦業內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負責此次投資的部門還不瞭解為何Penge出此言論。

美國傳統基金會專家史劍道認為,由於剛果(金)國家礦業公司持有Deziwa 銅鈷礦項目及Ecaille C 銅鈷礦項目的剩餘股權,而剛果(金)國家礦業公司是剛果政府旗下企業,因此剛果政府宣佈紫金礦業的收購無效。

教訓:21世紀經濟報認為,剛果金政策多變,且受歐洲原宗主國干預嚴重,投資環境很複雜。

儘管紫金礦業在該項目收購失敗,不過後續報道顯示2014年紫金成功收購了華友鈷業在剛果金一銅礦項目股51%的權,仍然實現了在剛果金的銅礦投資。

九、緬甸萊比塘銅礦兩次停工

緬甸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位於緬甸聯邦西北部實皆省南部蒙育瓦鎮,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拉120公里。萊比塘銅礦原本由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經營,但因西方對緬甸的持續制裁,艾芬豪最終決定退出。2010年6月3日,在中緬兩國總理見證下,萊比塘銅礦項目產品分成合同正式簽署,項目總投資為10.65億美元。中方業主為萬寶礦業有限公司,而緬甸合作方是緬甸聯邦經濟控股公司。

項目分為基建期和生產期兩個階段,其中:基建期17個月,主要工程包括約2000萬方剝離量和6.6公里的道路建設,合同額約6000萬美元;生產期總服務年限約32年,年採剝總量約2760萬立方米,合同額約8000萬美元/年。

(一)項目歷程

2011年7月8日,中國水電順利中標承建緬甸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並由水電十局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與水電三局有限公司組成聯營體,具體實施該項目的前期基建及10年生產期的採剝工作。

項目奠基儀式

2012年3月20日,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首次停工

2012年6月4日,萊比塘銅礦項目部接到業主方萬寶礦產及緬甸經控公司的通知,萊比塘銅礦項目因故全面停工。

復工

2012年8月28日銅礦採剝作業設備開始撤回萊比塘銅礦,2012年9月9日,公司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復工當日即完成採剝工程量約六萬噸,創下銅礦項目自開工以來最高日產量。

再次停工

2012年11月,當地居民再次針對銅礦項目進行大規模抗議。11月18日起,數百名當地農民、僧侶和維權人士進入萊比塘銅礦作業區抗議,在工地附近搭建了6個臨時營地,投訴銅礦拆遷補償不公、汙染環境等,抗議者還佔領了萬寶公司在銅礦附近的營地,銅礦的建設工作被迫全部中斷。

(二)項目調查調查過程

2012年12月2日,緬甸總統辦公室網站公佈了一項聲明,任命由30人組成的委員會調查萊比塘銅礦,昂山素季擔任調查委員會主席。委員會將對抗議活動及其相關社會和環境問題進行調查,並對中緬合資銅礦擴建計劃是否應該繼續執行提出建議。

調查結果

2013年3月11日下午4:30時,銅礦項目調查委員會向總統提交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保、國際關係等因素,萊比塘銅礦項目應該繼續實施,但需要採取建議的改進措施。

最終結論稱,萊比塘銅礦項目造成當前的局面,主因是缺乏透明度,開發商、當地民眾及地方政府間缺乏溝通交流。由於土地徵用費用偏低及工作權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導致示威,加之土地徵用過程中有關方面缺乏解釋及外地組織和團體介入,導致事態升級。根據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銅礦項目雖有不足,但可以改進。

報告同時指出,銅礦項目是雙邊正式簽約項目,如果單方面停止項目,會影響緬甸信譽和外資信心,從國際關係層面考慮會影響雙邊關係。同時,影響當地民眾未來利益並對環境恢復帶來諸多困難。報告建議對環境保

護、當地民生補償、公司合作協議等進行必要改進;建議開發商與當地協商將項目地的寺廟完整搬遷;建議警察部隊規範和改進執法行為;呼籲民眾和政府機構增強法治意識等。

此外,吳登盛總統也於當日簽署命令,組建萊比塘銅礦調查報告執行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總統府部部長吳拉吞擔任,成員共15人,萬寶礦業總經理耿一也是委員會成員之一。

(三)項目經驗教訓

  1. 項目對社區關係估計嚴重不足。項目缺乏透明度,民眾對項目幾乎一無所知,造成誤解。中資企業缺乏信息溝通機制,甚至被外來示威組織操作議程。
  2. 項目在徵地補償和環境保護的標準上偏低,未充分考慮到普通民眾的利益。
  3. 雙方認可的調查委員會對化解事端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中信泰富鉅虧147億

(一)中信泰富鉅虧147億過程

中澳鐵礦項目開工於2006年,原計劃投資42億美元,於2009年建成投產。但項目開工後,投資一路水漲船高,幾度陷於停頓,直到2013年年底才首次將鐵精礦粉裝船出口,比原計劃晚了4年,且超支了80億美元。

2009年,作為此次項目負責人,67歲的榮智健因涉嫌利用鐵礦項目炒外匯致企業鉅額虧損,不得不從香港中信大廈黯然離去。


中企海外礦業投資十大失敗案例!警醒,以史為鑑!

(二)教訓

1.項目選擇與調查

西澳鐵礦項目:

該項目規模大,生產流程長,需要配套包括港口、道路、管道、海水淡化廠和發電廠設施。並且該項目磁鐵礦含量較低,且礦石硬度較大,在採選方面技術難度很高。

中信泰富:中信泰富此前並沒有海外大型礦山開發經驗,中信泰富的準備無法與項目的巨大規模、技術瓶頸和複雜的投資環境相匹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隱患。

2.總承包商的選擇和管理

1)總承包商的選擇

中冶集團在海外做過很多項目,但沒有在澳大利亞承攬工程項目經驗,對在澳大利亞實施工程建設的法律環境、市場條件等因素瞭解不夠全面,在施工中遭遇諸多障礙。

缺乏經驗導致的預判不足和預案欠缺,使得項目工期嚴重拖延,項目成本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2)對總承包商的管理

中信泰富在初期沒有一支項目建設管理團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過度依賴總承包商中冶集團。

在中澳鐵礦項目中,工期多次延誤,費用大幅增加,首批鐵礦石出運的預期時間從2009年初延至2013年底,根據合同,中冶集團延誤了規定的工期而使中澳磁鐵礦項目蒙受損失,業主有權按照合同價格的0.15%獲得按日的賠償。但該條款可能沒有得到實際執行。

3.交易對手的選擇

遴選當地合作伙伴,是影響跨國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中澳鐵礦項目的種種遭遇,提醒中國投資者在選擇合夥人之前務必擦亮眼睛。

2006年中信泰富從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手中收購了20億噸的磁鐵礦開採權,而帕爾默在澳大利亞礦業人眼中是一位“難纏的角色,愛打官司”。但中信泰富並沒有對其進行充分了解,且合同並不明確,許多模稜兩可用語,造成帕爾默抓住漏洞,起訴中信泰富,後續紛紛擾擾,讓中信泰富痛苦不已。

4.認清行業發展趨勢

2006年,當該項目首次被提出時,中國急需鐵礦石,用以煉成鋼鐵,鐵礦石處於高位運行。然而由於項目時間延後太久,鐵礦石的供求形勢急轉直下,鐵礦石價格大幅下降。中信泰富錯誤估計了行業發展趨勢,造成企業進退兩難的局面。

(三)小結

一是忽視投資環境,容易被巨大的礦產資源潛力所誘惑,忽視了投資環境方面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社會風險、人文風險等等。

二是忽視軟實力的作用,用國內的理念和文化去應對國外的問題。大量的實例表明,這方面的失誤造成的損失可能比勘查失誤的損失還要大。

三是忽視合作伙伴,無論是承包商還是交易夥伴,必須慎重選擇,經驗和市場規範運作必不可少。

四是對行業形勢認識嚴重不足,且項目拖延太久,項目交工時鐵礦石價格急轉直下。

十一、中國海外礦業投資失敗經驗總結

通過以上案例,我國海外礦業投資失敗基本離不開以下幾種因素。

1.盡職調查不足,對基礎設施、法律、民情、環保、社區關係等情況不瞭解不重視;

2.決策程序過慢,錯失機遇;

3.戰亂;

4.資源民族主義;

5.所在國礦業政策多變;

6.對礦業形勢認識不足,資源成本過高;

7.對部分風險投資項目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8.對媒體、公關的作用估計不足,軟力量較弱,常常陷入被動;

雖然近年來我國海外礦業投資大量受挫,但積累了不少經驗。相當在未來“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我國礦企會吸取經驗教訓,取得更多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