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与今天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不是我血色青竹


《道德经》中的"道"是不生不灭不变智慧生命的存在;《道德经》中的"德"是道不生不灭不变智慧生命存在的状态呈现出来的秩序(规律)或称为法则、规则、规制。即是"道法自然一一自然法则。

道法自然的自然法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的行为不能改变的,也是人的行为不能违背的。违犯了自然法则,则是"妄作凶",遭受灾难、疼苦和危险。使妄作者得到惩罚。能使人们对自然法则敬畏。也就是说,"道"的"德"行能使人们敬畏。

通俗的道德已不是道德经中道德的意义了,这样的道德是人为的道德。人为的道德是相对的道德。这样的道德使妄作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达不到惩戒的效果,不能使人门敬畏。所以,通俗的道德对妄作者的作用是有限的。


中自然


老子的道与德,和我们现在口里说的道德,没有一点相同。

老子的道,对于我们人来讲,就是人性和人心。人性指人这个生物的属性,通性,个性。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它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尊重这天性,对孔老二说的克己复礼不人性的东西,完全相反。孔老二让人回去昨天,老子叫人着眼当下,当下他有气,你阻止让他克制,他降了,五脏六腑病态,他不降,将会以更大的暴力来毁灭,如治水道,合理疏通为要。建立良好的周天循环系统才是科学人道的,而我国权力文化盛行,淫意烧天,人治大于天,才有改朝换代之不得已。人心是善恶一室,何时善,何时恶,没有智慧不能降伏,谁能化此纠葛,统一于一,达至于无,才能超凡入圣。心归我用,则大成大败;心不服我管,则寻短见者迷深;心无心,则入老子道门。

老子德篇讲:上德不德……

我们讲的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文明的楷模。是人的追求,社会管理的导向,所以不德。德是无心功德的品质,而又有德于人际关系。德是心的功,心态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不是理智弯道超车的追逐。

话不能说透,透则失疑,不疑失思,不思不悟,无益玩人。仅此矣。


钧沣732


照例审题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与今天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首先,圣师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篇讲到:“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不是世俗之道,是自然法则之道,并不是我们社会上说的人伦或者常理的道,“名可名,非常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源头,有,是万物的开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所以要尝尝从无观察道的奥妙,从有里观察道的玄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和有,虽然称谓不同,但是不止很玄妙,是相当的玄妙,这,就是道中无穷奥妙的法门。

来看德:德是道在伦理中的表现,讨论人的行为规范。道义跟品德和法律与制度都是约束社会和人行为的一种力量。老子认为,德源自于"道" ,虽然本质相同,但老子说的德也不同于普通人说的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我是分割线*------------------------------

上德主张顺应自然,无为之道,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归于道。

下德分三部分“上仁、上义及上礼“很明显是故意而为之,注重人为的行为规范。

老子在这儿把孔子的仁义理智信贬为了下德。因为是人为的,在仁义礼法中把法归到了治国的手段中去,没有讨论,上德表现为无为,即不去考虑德与不德的问题, 反而是最大的德。

我个人人为不管是上德还是下德,是有意还是无为,既然是好事儿就去做,哪怕是表面上的。不求成为一个道德模范,但是最基本的素质得有。

回答完毕

福生无量天尊。


道门守卫者


原创思想,此类问题已回答过多次了,简单说吧,道即`道生一’,道创造了一个太极,太极即原始宇宙,所以道就是创造宇宙的最大的力量,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德是道用来具体掌控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所以道无为,而德有为。道德指的是道和德的品德,即:生育万物,养育万物,但不向生育养育的万物索取任何回报,所以华夏思想中的道德并不是人的道德,而是人的道德的标杆和行为准则。很显然华夏思想中的道德与西方思想中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西方思想的道德是将人类的道德,如,大爱,仁慈,谅解等等,自认为是好的道德反过来堆砌到God身上,佛教等等宗教亦同样如此,如佛教的所谓慈悲为怀等,很显然华夏思想的道德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道德,前者只讲德-即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平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没有什么大爱,仁慈可言,比如狮子屠杀一只斑马,就属于自然平衡的一环,可如果用基督教,佛教等就不能解释孰是孰非。所以,本民科认为华夏的`道统’思想,是唯一能够正确诠释宇宙诞生及运行的思想。


孤猴78345271


我个人理解。

中国人讲的,道和德,往大里说,是对宇宙的描述,往小里讲,是针对人性的。

老子,给宇宙的运行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做,道。为了解说方便,是不得已而为之命名的。

因为,道的运行,生了万物,自然,万物是,道,的从属,故,没有第二个,道,所以,任何万物都没有资格来比拟,道。所以,这个,道,是非常道。

那么,德是指宇宙的属性。在道德经里,老子有所描述。

一般,对于人类来讲,道德,就是指人类的属性。例如,社会,家庭,慈悲,担当等。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利于人类种族繁衍生息。所以,凡是有人做出对,人,民族,人类不利的事,轻者,我们都说,这个人没有道德,甚者,定位反人类罪。


13132584948


《道德经》中的道是天道,德是地德。天地对万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天为道,地为德,谓之道德。父母为儿女幸福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称作慈爱。天地无情,故而称作道德。父母有情,故而称作慈爱。道德与慈爱是同一的,都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此就是天人合一。《道德经》中的道德与现今的道德含义是不同的。《辞海》:"社会意识形态,亦称意识形态,观念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辞海》:"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 、公平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所以,《道德经》的道德的含义即是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人们行为规范。


朱清国1


道讲的是规律与原则性的东西,德讲的是方法与具体可操作性的东西!道玄之又玄,道不清也说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想要修直善根,福德,因缘缺一不可!悟性为最!非有悟性不能领会!德则稍显量化,常人照之而为,也是可以操作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逍遥子三阳开泰


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德”与《道德经》里面的“道”“德”是有一定差距的。当今通俗的“道德”是我们常常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比如说某个人道德高尚,某个人道德败坏,或者说某个国家的道德底线崩溃,然而《道德经》里面的道与德却是不同的。

老子所讲的“道”“德”是什么?假设宇宙中有一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是在万事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就有了,这是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道是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大家想一下:植物会死、动物会死,但是“道”不管你怎么变,它都是不变的。

可是这个“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该怎么去认识它呢?很简单,从人的行为来看就看得出来了,所以老子就说,在天地之间叫做道,在人的身上就叫做德。因为道生万物,它把万物生出来后,会一辈子都陪着万物,不离不弃,但是道有个很可贵的性质,它不主宰你,所以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既然有道就要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道中来,最终回道中去,虽然到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一个人是否循道而行,可以从他的所作所为中看出来,所以说“德”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


吴鹏程111


老子讲的道德和我们要今天要讨论的道德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今天的人对这个道德不认识了,把他统归德的范畴,所以老是把道德混为一谈,但其实道与德不是一个层面的,道是事物运行规律的法则,德是遵循这些规律法则的行为,遵循规律运行制定的法则称之为良法,即有道,遵循规律运行法则的行为即为有德,反之即无道无德,哪么道都有哪些呢?按老子的说法分为三种。

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在自然规律的运行中道为三种是我们要遵循的。

一是人道,一切尊重人的自然属性的法则就是人道,包括吃喝拉撒睡,学习受教育,生病医疗,结婚生子,住房工作等。

二是地道,一切符合大地运行规律的法则就地道,我们常拟人化,说这个人地道不地道,大地是承载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一切破坏地道的行为都是缺德的,而一切允许破坏地道的法则都是无道的,近些年人类对地道的破坏是巨大的,对此人类也将受到违道的惩罚。

三是天道,在三道中天道相对抽像,这是因为天道除其自然运行规律外(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雨露雪冰),还施执着对无道无德的惩罚职能,人类现在违反天道的事情太多,太无德,所以不仅害人,而且害已。

二,明白了何为道,何为德,我们才会明辨是非,行正道,守正德。老子几千年前的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今人应该学习认识,工作践行!


吾空了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我国古时先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结。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体系庞大,不同人,不同社会,都会从不同角度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好多大成就者,都浏览过它。

道德经,主要从天,地,人等这几方面进行阐述,因此理清头绪,就比较好懂。里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观,辩证统一观,唯心观,等思想,从天到地到人全覆盖。

具体说到道德经里的道,指的是啥?这就与易经系辞里提到的——形而之上为之道,不谋而合。所以这个道就是统摄天地一切法则的,叫道。

道德经里的德,通得,就是从属于道之下的具体的东西,叫德,也叫术,或者道术。

道德经里道德的关系就是:道是抽象的,是虚的,术是具体的,是实的;或者说,道是法则,德是法则展现出来的功效或者功能或者叫作用等都可以。

现在所说的道德,这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一个名词,是特指的,就是指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所以,道德经里的道和德,与现在常说的通俗的道德关系不大。要是在细腻的说,现在常说的道德应该是从属于道德经的德的,属于德的一个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