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适合青少年深读吗?

蛮风


适合读,事实上中国读书人都演读一读道德经。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林语堂说: 老子的书,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道德经》,老子所著,以“道德”为纲领,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采飞扬,深奥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经》对后世的哲学、文学、政治、宗教、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著作。

老子著述的本意,是要在乱世里,教给人们正确的修道方法,而要想正确修心,修道,德是基础,犹如大厦地基。道是延伸,也是升华,道与德完美相合,才能在世上真正立足。

道生成万物,德润化万物,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结合当下生活状态,很多时候,人的迷茫,焦虑,都是因为没有搞清楚一个道与德的融合问题,道德,得道,道可道,非常道。

一部《道德经》,万物万事,都有答案。



月满天心


看了题主的描述,想起十年前一个哭笑不得的事。

一位朋友,去影院看《阿凡达》回来,问他剧情好看不,他说没看懂,画面重影,根本看不清,就睡着了,睡一觉就回来了,真的没意思。

另一位朋友笑着提醒他,看3D电影要戴眼镜的!

朋友说是啊,进场时每人发一个劣质的塑料眼镜,可我有眼镜啊,我戴着好几千块一付的近视眼镜,谁稀罕一付塑料玩具眼镜那,随手就扔了。

《道德经》,其实是需要用天眼看的一部电影,真师点破视角,才有内容。否则,看到的只能是凌乱无趣的迷宫。

不分青少年老年。


杜新治


适合,家有13岁宝贝正在读,去领悟它所讲的道理,理解它所讲的内容,甚至可以尝试背诵。能体现道的德性是水,不争、柔弱、处下是最基本的原则和规范。修身养心的核心是虚静,寡欲知足、和光同尘、专气致柔就能长生久视。不扰乱人心、不违背民性和自然规律。《道德经》蕴含的修身治国思想值得当代人反思、继承。

现在的少年大多都太浮躁,应当适当的平心静气。


儿童微观日记


以我学习研究《道德经》二十多年经验来看《道德经》:

  • 适合青少年熟读
  • 不适合青少年深读

《道德经》能够当的起“经”这一个字,毫无疑问它是一部辉煌的哲学巨著,内容涵盖修身、养生、治国、兵法还有朴素的辩证法等等可以说博大精深。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蕴含着无比丰厚的哲学体系。同时它文词优美,只有五千字,读起来朗朗愉悦,容易背诵。对于提升语文这门功课也是大有裨益,青少年阶段又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在熟读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精力而耽误正常的学业,而且轻松愉快,也不失为繁难数理化之外的一种调剂。

所以青少年多读熟读必然是有很大的益处!

正因为《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几乎一句话就涵盖了很多的意义。而要理解这些要义,不仅需要广博的各方面知识材料相辅相成,更要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去体会。青少年阶段本身数理化外语等功课繁重,哪儿有时间精力去搜集学习庞大的辅助材料来融会贯通?更遑论未经涉世的青少年有多少人生阅历来体会理解呢?

因此,青少年即使去深度读,也深入不到哪里去,也逃不出在“浅”的层面。纵然执着深入学习,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学业,而且在青少年时期对大义的理解一旦出现偏颇就是根深蒂固。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哪位青少年从小便立志将来做一个道士。

所以,《道德经》真的不适合青少年深读。

以我个人的浅见,青少年在人生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将《道德经》熟读背会。它只有五千字背的熟练不难,它文词优美背起来不仅提高文学修养,也能改变提升个人的气质。待到走上社会,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会浮现当年背诵记住的句子出来感悟体会,提升生命的质量。如此,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格致品天下


《道德经》适合所有人深读,青少年深读对他个人成长、个人素养会有很大的影响。读的过程中可能不明白语句的意思,但是多读,读书万遍其义自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


答:当然值得读。

胡适曾说,他小时候就将《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长大后还在不断研读。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曾流行一句话:左手《道德经》,右手《圣经》,你将无往而不胜。

《道德经》主要讲自化,什么是自化?自化就是自立自强自爱自为自治自宾自胜自朴自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

弄清《道德经》讲了啥之后,我们再来看年轻人和青年如何读《道德经》。

也就是说,民对应的是“天道无为万物自化”中的万物,所以不应仿效天道无为,而应仿效万物自化,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为自救自我组织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家敦而富志高气扬的阳刚社会!也才能让社会无为无不为、无治无不治!这才是真正的柔弱胜刚强无为胜有为

大多数年轻人,青少年因为正在成长当中,成为管理者的机会并不多,基本上属于被管理者的范畴,所以读《道德经》,应该重点汲取民自化的思想,自立自强自爱自为自治自宾自胜自朴自富自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做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同时,也不要一味自化一味单打独斗,适当的时候,也要无为而治,做到:“无为,所以用众为也。无智,所以用众智也。无能,所以用众能也。”靠众智众能成就自已的事业。

所以《道德经》非常适合青少年研读!


winner谢永勤


我是【双溪小筑】,【双溪小筑】的观点是:《道德经》不仅适合青少年深读,更适合每一位喜欢传统文化、喜欢道家思想的朋友深入研习。


在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长河中,老子被道家奉为道家始祖,确实是道家第一!老子写出来的《道德经》,被尊为道家第一经,那是何其宝贵!非常值得深入学习!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他的学说后来被庄子继承并发展光大。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料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过后孔子向弟子们介绍老子时,非常推崇敬佩。后世认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西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

老子修行圆满之后,感觉天下没有人能够了解并接受他的思想及学问,于是准备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在老子到达前一天晚上,函谷关关令尹喜晚上做梦梦到有紫气从东方而来,推断是有圣人西来。于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守在关口等了一天,终于等到一个骑青牛的老者,于是是就跪下求老子留一些“真言”,老子拒绝,但是尹喜不会轻易错过与圣人相遇的千古良机,于是再三恳求留住老子三个月,最终老子写下了千古奇书《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流传于世。写完之后,便出关西去,从此后世再老子音讯。


《道德经》做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道德经》融汇了老子之前所有道家相关思想的精华,是一部大集成。说是大集成,不是说《道德经》是老子搜集前人的理论汇集而成,而是道家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圆满成熟了,必定会有一位这样的奇人出现,写出《道德经》。或者说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顺应天时而出,这是必然的。由老子出面书写,并定名为《道德经》这是偶然。老子不出来写这个书,肯定还会有其他的人出来写。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是说做人的理论和方法,依照实行,可以成为人中圣贤。

道家思想更高一层,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依照而行,就能超越人道层面,上升到天道层面。

孔子曾经问教于老子: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孔子把老子比做“......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之龙,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孔子认为老子像龙那样神秘而不可测度。

儒家圣人对老子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可见得老子的学识与修为,非常人之所能想像的。


《道德经》,不仅值得青少年深读,更值得有心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每一位朋友去深入研习。


想学习《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参考南怀瑾老师的《老子他说》。


双溪小筑


当然值得读。

胡适曾说,他小时候就将《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长大后还在不断研读。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曾流行一句话:左手《道德经》,右手《圣经》,你将无往而不胜。

不过在读《老子》的时候,我们要弄清他说了啥。

首先,《老子》一书,是以天道论人道。

那天道的本质是什么呢?

老子的答案是:

天道无为,万物自化。

即天道本身是无情无义无所作为的,它靠万物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物的自化无化不不化。相应地,人类社会应仿效天道,“我无为而民自化”,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

其次,《老子》一书,不是写给普通民众看的,而是写给各级侯王和各级管理者的。对各级侯王和管理者来说,他们对应的是“天道无为万物自化”中的天,所以应该仿效天道,无为而治,正如《吕氏春秋》所说:“无为,所以用众为也。无智,所以用众智也。无能,所以用众能也。”靠众智众能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相反,事必躬亲一方面弄得自已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打击下属积极性,造成“一夫为刚万夫柔”的局面。

第三,既然《老子》一书主要是写给统治者看的,那么,老子对民众是什么态度呢?老子说得很清楚:官无为而民自化

注意!是民自化而不是民无为!

什么是自化?自化就是自立自强自爱自为自治自宾自胜自朴自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

也就是说,民对应的是“天道无为万物自化”中的万物,所以不应仿效天道无为,而应仿效万物自化,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为自救自我组织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家敦而富志高气扬的阳刚社会!也才能让社会无为无不为、无治无不治!这才是真正的柔弱胜刚强无为胜有为!

当然,很长时间,由于统治者和帮闲有意无意的误导,老子的“官无为而民自化”变成了“官有为民无为”、“统治者雄才大略,人民屈尊跟随”,这就成另外一个问题了,在此不赘。

弄清《道德经》讲了啥之后,我们再来看年轻人如何读《道德经》。

大多数年轻人,因为正在成长当中,成为管理者的机会并不多,基本上属于被管理者的范畴,所以读《道德经》,应该重点汲取民自化的思想,自立自强自爱自为自治自宾自胜自朴自富自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放飞自我组织自我反思自我成就,做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同时,也不要一味自化一味单打独斗,适当的时候,也要无为而治,做到:“无为,所以用众为也。无智,所以用众智也。无能,所以用众能也。”靠众智众能成就自已的事业。




星辰易经


首先是肯定的答案!道德经适合青少年来读,而且觉着正式最好的时候。大家初中读书,都知道培根有一篇经典随笔——谈读书,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彩,可以长才。

读书人之所以读书,其目的或多或少都可以被这句话代表。

那么聊起《道德经》适不适合青少年来读,

也可以尝试从这几点来想下。

读道德经,一开始是不知其然,之后是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是不求甚解。

大部分人的古文水准巅峰是高中水平。拿来读道德经,第一反应就是不知其然,因为好些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引经据典,那更不知要说些啥啦。

能够把字都认识,把典故都查明白,好歹是能够翻译一版自己认识的道德经。好似把西游记拍成动画片,放给孩童看。这时候大约能知其然。

道德经,煌煌巨作,太宏大了,太深奥了。哪怕只是表现手法,也要耗尽精神才能一知半解。所幸我们是为了怡情,博彩,长才,不是为了成圣。能知道他是讲个什么事之后,人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与其共鸣,慢慢感悟理解,最终先贤的智慧能够才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够影响自己对待生活甚至生命的态度。这时候算是知其所以然。

最后是不求甚解,我们写不出道德经,不够成圣的标准。大部分人所追求的是普通人的幸福,是开解自我,能够面对人生的智慧。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平凡人就没举起过刀来。我窃以为能够守理明智,不忘初心,也能算上在所处方丈之地,立身成圣了。

不要读经做痴人,看过一节目,青年终南山隐居五年,只在琢磨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言此间之大玄奥,五年亦不能言知之。什么呀,他能不能飞升,不好说,只怕他老娘亲,苦苦等着,怕儿坠那无根山涧。此处应不求甚解。

青少年有能够阅读的文化底子,有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有血气方刚,一往无前的气力。初时读,再时理解,最后能坦荡处之。圣人虽然没有亲临,但依然可以被扶顶授慧。当真是美极了。

写在结尾

自从书籍出现,人类有了除言传身教之外又一个传递智慧的方式。与言传身教不同的是,书籍更具有传播性,和普及性。读书的人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限制,更不必有那种面对面传授的弊端。像是古人学习时,教授要先给自己绑上君子柱,他不能放开自我,君子伦伦理道德的匕首就顶在他的腰眼。

书籍两端的作者和读者,就像现代人用手机网恋一样,神与神一对碰,互相看着头像共赴爱情的美好,撇去诸多束缚后,反倒一个个智商在线,无争无吵,能自得其乐。





曰如斯乎


对于道德经这一书籍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它讲述的是人们的礼,义,利,德,政治,哲理以及自然现象,遵寻事物的发展本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一直传存于后世。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道德经是孔子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而做著的,着为我们现代人去阅读,这宝典,应该理性去理解和认识,要结合自已的实际,这样才能有巨大的收获。

例如本书中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熟病?甚爰必大费,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两者与得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遇到的问题,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己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任何事物都有自已的发展极限,如超出了这种极限,则事物就会向它的反面发展,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已的言行举止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凡事都不可求全,贪求的名利最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剑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当可止,要知足,如果一个人对物资利益过份去追求,这样就会产生以身试法,这不仅仅是物资方面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虽然短短几句话,但它温含的意义很深刻,对世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确得《道德经》很适合青年去学习的,但少年可以学里面的礼,义,方面,总之适合自身的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