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與線下消費者打了70多年交道,但對於線上消費者的喜好和問題,宜家的經驗幾乎為零。在新零售時代才開始做電商,宜家能後來居上嗎?

宜家終於邁出了這一步。

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曲線圓夢的背後,宜家與電商像兩條平行線,各自抵達輝煌而後又陷入停滯的十年。電商面臨著流量瓶頸,轉而借新零售概念向線下求新生;宜家中國則在增長勢頭趨緩後,掉頭向上,以上海為試點開始了電商探索。

儘管殊途同歸,都在向線上線下融合靠攏,但宜家始終難以迴避的是,為何遲到十年?它究竟是"新零售"教科書,還是"落伍者"?

宜家2018財年財報顯示,宜家中國銷售額將超過147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3%,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830萬,同比增長9.6%。

除了增速放緩之外,也受到電商、新零售以及新消費的衝擊。

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宜家發展的不足之處在於:一是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二是電商業務板塊的侷限性。

2018財年是宜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0個年頭。20年裡,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每個家庭都是"宜家樣板間"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另外,京東、阿里、騰訊的新零售在中國開展的如火如荼,這種體驗式的消費對於宜家也是一大打擊。

進軍新零售順理成章的成為宜家發展戰略的下一步,同時也將快速提上日程,宜家中國宣佈2019財年除了要新開設6家商場外,還與微信合作推出一款名為"IKEA 宜家家居快閃店"的小程序,這個小程序將在未來的9個月中,以快閃店(POP UP STORE)的形式進行宜家限量概念套裝的不定期售賣。

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去年年底,宜家曾對公司業務部門進行重組,使其零售部門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與此同時,宜家還嘗試推出新的小型連鎖店,希望在實體店與在線購物一體化的問題上進行更多嘗試。

或許正是由於宜家的歷史太長了,缺乏數字化基因和適應不了層出不窮的商業化模式。另有觀點認為,宜家在線下門店投入了太多成本,宜家不想讓線上業務沖淡自己的門店。

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家居新零售爭奪戰會越來越激烈。中國家居行業的特徵是區域性強,但缺乏全國性巨頭。中國家居家裝市場規模已超過4萬億,但品牌和渠道都極其分散。以連鎖型家居零售計,規模最大的紅星美凱龍市場份額也僅在10%左右。

電商對於宜家而言至關重要,在巨頭林立的今天,宜家的電商之路能否如往常一帆風順呢?拭目以待吧!

家居市場風雲再起,宜家真的能在電商之路上完成逆襲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