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黑釉是建窯的主要特徵。

中國的黑釉瓷產生於東漢時期,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至宋代達到鼎盛,建窯更把黑瓷推向了歷史的高峰。

建窯黑釉屬於古代結晶釉的範疇,含鐵量較高,在高溫溶燒過程中,由於窯內火候的高低和氣氛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這也是建盞的特點之一,沉穩中多了幾分靈動。

釉色品類

(1)烏金(紺黑)釉

“紺黑”一詞在宋代蔡襄的《茶錄》中已有記載:“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這是建窯黑瓷比較典型的釉色。

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也有呈黑褐色或者醬黑色。

一般來說,醬黑釉釉層普遍較薄,光素無紋,早期建盞多位此類,釉面略顯呆板,黑而不潤,極少掛釉。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2)兔毫釉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量最大的產品,以致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

所謂“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紋,形如兔毛;由於窯變等因素,兔毫形狀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顏色還有金黃色、銀白色等區別。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3)油滴釉

“油滴”一詞至遲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就已出現在日本的文獻中;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尚未發現。

所以這個稱呼目前在陶瓷界有較大的爭議;

有的學者認為,“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

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佈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4)鷓鴣斑

“鷓鴣斑”一詞在宋代的文獻中常有出現,如濤谷的《清異錄》中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據有關專家研究,鷓鴣鳥的羽毛通體有二大主要紋理,其背部為紫赤相間的條紋,而胸部則為“白點正圓如珠”,因此,建窯有出土過的“珍珠斑”應是宋代文獻中的鷓鴣斑。

此類斑紋比“油滴釉”更富立體感,目前此類的器型發現較少。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5)曜變

“曜變”一詞至遲在日本《禪林小歌》中就有記載,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的《君臺觀左右帳記》中,把建盞珍品劃分為若干等級。

其中將“曜變”列為“建盞之至高無上的神品,為世界之無物”;所謂“曜”即“耀”“照耀”之意。

“曜變”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其周圍煥發出以藍色為主的曜變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6)雜色釉

由於建窯黑釉瓷器是“窯變”所致,故釉面紋理變化多端,除了上述五大類釉面紋理之外,還有一些雜色釉,如:柿紅色、赤紅色、醬色等等;

此外,“鐵鏽斑”紋的定名問題還有待陶瓷界進一步研究、確定。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7)描金

此類產品一般在器內壁描寫吉祥文字,或描繪線紋、波浪紋類;

此類器為二次燒,即在燒成的建盞描繪完後,再入窯低溫燒。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建窯黑釉的基本特點及主要化學成分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採取大自然的草木灰和天然釉礦石等原料調製而成。

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

同時,石灰釉粘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視芒口。

由於釉料中的含鐵量較高,故燒成後的釉色烏黑髮亮。

夫物盞集:建盞釉色品類及其基本特徵

宋代是一個理學文化主導的時代,這種時代精神體現的是一種平靜柔和的心緒意境。

建窯的黑釉瓷器,所散發出來的端莊而略帶神秘的美感,正迎合了宋代的審美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