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電視台《國學小講堂》將播 傳播傳統文化有新意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國教育電視臺積極學習貫徹,新近即將推出的《國學小講堂》既講“是什麼”又講“為什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新意。

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小講堂》將播 傳播傳統文化有新意

近年來,隨著包括《漢字聽寫大會》《中華詩詞大會》等在內的一批節目的興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掀起了一輪高潮,各種類型的“大會”此起彼伏,這些節目對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然不無裨益,但是也並不無隱憂,有專家指出,目前許多所謂“國學”節目往往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在死記硬背上登峰造極長此以往,極有可能不利於包括國學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可持續傳承。

俗話說,“歧路亡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有鑑於此,能不能讓廣大觀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觀眾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讓他們既知道包括國學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又知道包括國學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什麼”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近即將推出的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欄目《國學小講堂》就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小講堂》將播 傳播傳統文化有新意

《國學小講堂》節目是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和中視博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節目以普通青少年為主要演員,採用迷你劇的形式向廣大電視觀眾特別奉獻“成語”系列,以便為大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提供一個有力抓手。

之所以選擇“成語”作為切入口,是因為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一般都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透過成語,我們可以瞭解歷史,學習科學,回望古人們的衣食住行,透過成語,我們可以知曉古代的外交,感悟古代的國防,透視古代的經濟,古人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21世紀的今天,如果不瞭解和掌握基本的成語,可能也會面臨“無以言”的尷尬。

為了避免“記憶性文化族群對創造性文化族群的強加”,《國學小講堂》之“成語”系列節目著眼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價值轉換:力爭做到六個“現代”, 體現六“性”:

六個“現代”為:一是採用現代人的語言,講述古代的故事;二是用現代人的視角去觀察古人的言行;三是運用現代人的知識去解釋古代看似不可理解之現象;四是在講述成語故事時體現現代人的智慧;五是彰顯現代人的思想;六是運用現代人樂於接受的形式去表述想要表述的思想。

六“性”則表現為:規範性,系統性,貼近性,智慧性,思想性,實用性。

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小講堂》將播 傳播傳統文化有新意

目前,該節目已在全國範圍啟動招募小演員活動。遼寧省小演員招募活動將聯合錦州電視臺於11月18日在錦州舉行,另外,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內蒙古等地也將在11月陸續開展招募小演員活動。

為了確保節目的可持續發展,中視博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不惜花費重金,在河北固安建造以國學教育為主的青少年綜合素質養成“《國學小講堂》國學教育基地”。

《國學小講堂》給你好看,給你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