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WHO指出:有1/3患者死於不合理用藥

1988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共和刊》中一研究報告指出:

美國全國一年中有近200萬人住院病人,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所致。而這200萬人中有4%的人,即7.3萬多人,更是藥物藥物中毒過深而斃命。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

全球因病死亡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死於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藥物=毒物嗎?

我國聽力殘疾人有2000萬,其中60%至80%為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中毒所致。我國不合理用藥形式多樣,其中以選藥不當、用藥品種過多、配伍錯誤最為突出。

臨床門診誤診率超過30%

誤診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在發達國家也未能避免。欠發達、發展中國家就更不要說了。有資料顯示,美國誤診率為15-40%,英國誤診率竟然高達50%。

在中國,有權威資料顯示,醫生的誤診率為30%,而很多醫院門診的誤診率為50%。

誤診的原因有很多:醫生的水平、經驗、性格、溝通判斷能力、當時的情緒心態等。

而且當代醫院臨床診斷採取的是循證醫學的大檢查模式,過分地依賴醫學影像和實驗室數據的檢查結果,而不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診斷。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中國臨床門診等誤診率為50%

在美國,門診平均診斷一個病人所花的時間為7分鐘,而在中國一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門診醫生只肯聽病人訴說病情 19秒鐘,然後全部憑自己的經驗進行目測,甚至於是直接推測是什麼病。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在這個慢性病肆虐的時代,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壓力極大,大多數醫生身心疲憊,在工作之中缺乏足夠的耐心。在商業化大潮的推動之下,重數量而輕質量,這都是誤診高發的原因之一。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大多數醫生身心疲憊

誤診必然會導致誤治,誤治不僅會延誤病情,而且可能引起患者疾病由小變大、由輕轉重,乃至於由生到死。

過度醫療行為超過70%

醫生用藥的目的是控制症狀、減緩病人痛苦、延緩其死亡。然而,據資料顯示,中國過度醫療的情況超過了70%,癌症治療更是100%存在過度醫療的情況。

中國人“藥=毒”的觀念淡薄,對臨床上過度醫療的行為更是缺乏認識。在面對癌症等世紀絕症的情況下,患者及其家屬寄望於大量用藥、用最好的藥、用最貴的藥來救命,不僅僅是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過度醫療現象極為普遍

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了醫生手上,健康的喪失使病人沒有了尊嚴,完全是一個被動的、痛苦的、藥物試驗的高級活體小白鼠。與小白鼠不同的是還要傾家蕩產。據調查,許多重症患者一生醫療費的80%,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花掉的。

醫院臨床醫生所採取的大檢查和過度治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與病人及其家屬的心態有關。因對本能力、元氣力的無知,對醫院、醫生和藥物過分迷戀、信任和依賴。很多過度醫療甚至於是病人及其家屬積極要求的。

藥物=毒,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

《周禮・天官冢宰》記載: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世界各地的藥物學都是從毒物學發展起來的,藥理學的原則有二:

①藥物的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密不可分;

②絕對無副作用的安全藥,不能期望它比假藥的作用會強多少。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醫藥代表在向醫生介紹藥物

在賣藥者引經據典,並用翔實的案例和數據來論證自己的藥“多麼多麼”地沒有副作用時,我們就應該立即想到這是商家為了其商業化的目的在作秀。對於消費者而言,也可以說這種行為事實上就是在欺騙、詐騙和矇騙。

就自然之理而言,藥物只要有作用就一定有副作用,真的如宣傳的那樣沒有副作用的藥與假藥是一個意思。

中國古諺曰:

是藥三分毒”。

凡被稱之為是“”者,均非維繫生命正常生存所必需之物,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藥物並非維繫正常生命生存所必需之物

當今世界,鋪天蓋地到處做廣告的所謂補藥,雖然被說得天花亂墜,但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有相當一部分往往片面強調一理,忽視整個機體內部複雜的生理過程。

人文的醫療力只能適度使用,過度藉助於人為的外力來增進健康,機體內部的自然力或稱元氣力所進行的自我健康維護機制就會受到阻遏和干擾。

外源性的強行干預勢必會直接導致內源性的功能抑制,元氣力自我痊癒的生理潛能便因荒廢而衰退;同時,殘留在體內的藥物還會帶來很多的藥源性疾病。誤診誤治、過度醫療,導致現代人的藥源性疾病極為普遍。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現代人的藥源性疾病極為普遍

人並非死於病而是死於藥

明代醫學家王肯堂《傷寒論證準繩》自序之中說:

夫有生必有死,萬物之常也。然死不死於老而死於病,萬物皆然,而人為甚。智者憫之而醫藥興,醫藥興而天下之人,又不死於病而死於醫藥矣。智者憤其然,因曰:病而不藥得中醫,豈不信哉!

有生必有死,萬物之規律。然而死卻不是死於老而是死於病,萬物如此,而人更是這樣。智者憐憫這種情況然後醫藥這個行業就興盛起來了,而醫藥興之後天下的人,又不是死於病而卻是死於醫藥了。智者憤恨這種結果,因此說:

病而不藥得中醫,怎麼能不相信呢?!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明代醫學家王肯堂

現代臨床上藥物副作用的發生是如此的普遍,以至於醫生都承認如果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之中產生了新的症狀,則該症狀極有可能是由藥物的副作用所帶來的。

藥物導致的損肝傷腎、對胃腸道、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血液、骨骼、皮膚粘膜等的損害,以及過敏性休克、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可謂層出不窮,觸目驚心。可以說現代人並非死於病,而是死於藥。

既然藥物不可避免地有這樣那樣的副作用,那麼,為什麼這些有副作用的藥物能夠得以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呢?

WHO說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誤診超30%,人非死於病而死於藥?

國際製藥集團並非白衣天使

主要是因為那些大的國際製藥公司的作用。他們從藥品之中獲利的貪婪、殘酷和胃口之大令人乍舌。相比之下,軍火商倒似乎像福利機構一樣心慈手軟了。

我們簡單思考一個,就可以理解這句話了:

當今世界,一年死於戰爭的人有多少?

而一年死於藥物副作用的人又有多少呢?

國際醫藥集團到底是白衣天使,還是貪婪魔鬼?

總而言之,WHO數據:有1/3的人死於不合理用藥;門診誤診率超過50%;過度醫療行為超過70%;藥=毒,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人非死於病,而是死於藥。

整個醫療系統基本上都在受國際製藥公司的控制,而它們卻並非是白衣天使,而是貪婪魔鬼。對有可能需要醫療救助的人來說,不能不慎!

文喜有話說 2018.9.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