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乡那些事——金乡的组织区划

在古代,县以下的行政组织,自秦开始实行“里•亭•乡”为基础,汉承秦制,后世虽有变化,也多是名称有异。“里”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对于里的大小,古代文献虽有记载,但并不统一,有一里二十五家、七十二家、百家等多种说法。这说明,里的大小在各代并不规范,就是在同一时期,各地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古代金乡那些事——金乡的组织区划

《金乡县志》记载,明代初年,金乡分为二十四里,后因民居稠密,复增九里,称为三十三坊,分属五乡。“寻遭黄河为患,民渐流移,并五乡为四,分属三十三社”。至明嘉靖年间,“民益逃亡,复并为二十四里。及逃亡尤甚,并为十二里”。

《兖州府志》记载,明万历元年时,金乡分为四乡,分别是进贤乡、合义乡、进阳乡、金山乡;又分为十二社,分别是兴礼社、思齐社、路地社、西平社、白垞社、大义社、黄堆社、方丘社、东大社、鸡黍社、柳里社、鱼垞社。社的规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根据现在的地名推测,白垞社当在今卜集镇白垞村,大义社当在胡集镇代义村,黄堆社当在胡集镇黄堆集,东大社当在马庙镇东大观,鸡黍社当在鸡黍镇,柳里社当在霄云镇柳里村,鱼垞社当在鱼山开发区。

社以下称为方,全县共分为五十四方。县城东有(14):三里庙方、和风集方、东马店方、高河店方、鲁庄集方、化雨集方、孟家堂方、大孟店方、思齐庙方、常镇集方、吕常寺方、霄云寺方、顺河集方、赵家口方。县城南有(14):霍堌寺方、马家集方、寨里集方、兴隆集方、鸡黍集方、东大观方、三官庙方、洛城集方、赵村寺方、司马集方、巢垞寺方、王家庙方、石佛寺方、韩汶店方。县城西有(14):关方、西五里堠方、鱼垞寺方、路地方、葛村集方、石门集方、羊徐寺方、咸堌店方、王成寺方、柳园村方、羊山集方、朱家店方、李家堂方、鱼山铺方。县城北有(12):五里堠方、十里铺方、旗杆庙方、大义集方、安家堂方、新篁集方、孟家屯方、黄堆集方、卜居集方、古城方、东井方、白垞集方。

从这些名字里面,也可以看出很多现在地名的影子。

(李英渠 刘双保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古代金乡那些事——金乡的组织区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