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成熱點,中醫藥產業將迎「春天」?

盘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热点,中医药产业将迎“春天”?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下,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得到了創投圈的諸多關注。從歷史的維度來看,中醫藥產業存在時間長,較有“年代感”。因此,過去人們也並未對其存有高度關注。直至近兩年,國家頻出“大動作”,意圖傳承和發展中醫藥產業,這一現狀才得以改變。

中醫藥產業是大健康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產業鏈包括上游的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游中藥材加工和中成藥製造,下游主要供給於內需和出口。上游企業主要是為中藥行業提供原材料以及相關生產設備的企業,例如中藥材培育基地、中藥材加工研發基地。中游企業包括中藥加工與中成藥製造,這是產業鏈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

除政策支持外,近兩年,中醫藥的市場規模也呈現不斷擴大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註重對健康進行管理,更強調養生。中醫藥剛好契合這一特質。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中顯示,至2020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

利好的政策,以及不斷擴大的市場,都在釋放一個信號——中醫藥產業將會是未來大健康領域中重點發展的產業。對此,億歐大健康結合目前熱點和行業情況,對中醫藥產業園進行了一個不完全盤點,希望能對行業有所幫助。

盘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热点,中医药产业将迎“春天”?

經梳理,可以看到,中醫藥產業園的始建時間大多是在近幾年,且2015年是產業園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在盤點的產業園中,有10家中醫藥產業園的興建時間是在2015年後,僅4家是在2015年前。

盘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热点,中医药产业将迎“春天”?

成立時間

2015年之所以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其中一個重要事件是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當時,傳承中醫藥就成了社交媒體熱議話題。在屠呦呦獲獎第二天,也是國慶長假後股市開盤第一天,就有7只中藥股漲停。

當然,中醫藥產業能得到大力發展,僅具社會影響力並不夠,還得需要國家從頂層設計上給予了中醫藥產業支持。

緊接不久,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其中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並強調未來要大力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2016年12月25日,《中醫藥法》被頒佈,這標誌著我國有了第一部關於中醫藥的國家法律。

這兩項文件的出臺對中醫藥發展無疑是“重磅”。2016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頒佈後,地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文件,以示響應,中醫藥產業園成了重點發展對象。

2016年4月,海南省政府就曾下發通知要儘快建立海南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安徽省政府下發通知稱,要在未來建成10箇中醫藥醫養結合示範基地,30個國家級和省級中醫藥健康旅遊基地(示範區),3-5箇中醫優勢病種健康管理聯盟。青島市政府也下發通知稱,要在未來建立10個國家級和省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10箇中醫藥文化特色小鎮(街區)、2至3箇中醫藥產業園區。

園區規劃

盘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热点,中医药产业将迎“春天”?

從園區規劃來看,不同的產業園,發展規劃側重點略有不同。總體來說,可以歸為這樣幾類:

第一類,側重中醫藥技術研發和創新的產業園。比如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園區的設計規劃中涵蓋較多研發建築規劃。但這一類的產業園投資往往受到政府的重點關注和支持,投入較大。

第二類,側重聚集中醫藥生產企業的產業園。這一類產業園建設規劃涵蓋了各類型的生產中心。例如中國(常德)中醫藥產業園、中國(西安)中藥產業園、中國(許昌)中醫藥產業園。

第三類,側重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產業園。這一類產業園建設規劃涵蓋養老醫院、中醫藥養生體驗館等功能區。如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

園區的規劃往往結合了自身所處地理的區位優勢。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例,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沿海,且背靠港澳,這樣的地位位置讓其致力於主要致力於成為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臺,以及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而與之相對的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位於湖北省通州,該地的中藥蘊藏量較大,有豐富的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側重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產業園。億歐大健康認為這將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原因是,一方面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市場將會釋放大量紅利,而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園剛好契合了這一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國家對於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產業園也持鼓勵態度。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藥局5部門就曾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一批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健康旅遊服務體系,滿足群眾多層次、個性化健康服務和旅遊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